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实现吸盘挂钩的工业优化设计,提出Unigraphics NX(UG)的吸盘挂钩设计方法。采用三维边缘轮廓分割方法进行吸盘挂钩的图像重组,结合网格分割方法对重建的图像解剖,获得吸盘挂钩UG三维设计图形虚拟重建视觉分布模型,根据分布特征结果,对吸盘挂钩UG三维设计图形进行虚拟重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吸盘挂钩设计的纹理渲染能力较好,提高了吸盘挂钩的三维图形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电永磁吸盘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制造业中采用磁力吸盘吸合铁磁性材料作业存在着耗能大、不安全等问题,采用电永磁吸盘是较为理想的节能、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杯固定器     
我发明了一种水杯固定器。我先准备一个带挂钩的吸盘,这个吸盘利用偏心轮可以控制吸盘的吸附和释放。我对吸盘进一步改装,将吸盘的挂钩锯下,安放了一个杯托。当杯托倾斜时,吸盘处于释放状态,这时可以自由移动;当杯托水平时,吸盘处于吸附状态,装置可以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TDBC-220/100/20/W/00电控装置与传统的电磁吸盘控制系统相比,采用无触点控制系统替换原来的有触点控制系统,减少了电磁吸盘控制系统运行中的故障,保证了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平常使用的吸盘式挂钩,其原理可用大气压强的知识来解释。可是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用拉力计拉吸盘来测大气压强,就可以发现拉力计测出的吸盘最大吸附力比吸盘挂钩厂家规定的最大承重量要大很多。吸盘挂钩的承重能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分析我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原理、气路和程序设计等几方面介绍了一种新型吸盘型机械手。这种新型吸盘型机械手具有动作可靠、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1 实验改进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P87估测大气压的方法是: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算出大气压的大小.笔者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认为这种估测大气压的方法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控永磁吸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控永磁吸盘由于吸力强、安全系数高、操作方便、节能等优点,在模具加工、机械搬运和电磁机器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总结了目前电控永磁吸盘磁路结构设计、电路优化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新增用吸盘测量大气压的学生分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完全正确,但所选用的器材明显有误,即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和吸盘太大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只得将多个弹簧测力计并排来拼动吸盘,这时各力的方向不尽一致,结果误差很大。那么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新增用吸盘测量大气压的学生分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完全正确,但所选用的器材明显有误,即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和吸盘太大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只得将多个弹簧测力计并排来拼动吸盘,这时各力的方向不尽一致,结果误差很大.那么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行李传送车车身为多片钢板拼焊而成,存在零件多、工序多、焊缝质量难保证、加工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对现有车身结构可折弯加工区域的整合分析,提出车身结构设计的新方案,并在保证工艺强度的前提下,减小了车身钢板厚度;结合新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案,提出钣金折弯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将能在工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新型的结构式垫板。这种垫板安全可靠,能将集中的应力逐步分散到大的受力面上,从而起到降低应力的作用。用它替代铸铁式垫板或者纯钢板式垫板,将达到节约大量钢材、降低运输费用及工程成本的目的。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此类铸垫板已获专利,专利号为:2008203001966。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复合钢板是一种由基层和复层组成的双层金属钢板,在石油化工装置中使用十分广泛。针对不锈钢复合钢板的焊接性特点,从坡口的选择、焊接方法、焊接材料、错变量的控制、焊后热处理和无损检测等工艺因素入手,阐述和提出了适合不锈钢复合钢板在石油化工设备制造生产中的焊接工艺措施。实践证明,这些工艺方法与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可借鉴使用,并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width and thickness of each composition element of mixed steel U-rib-stiffened plates on the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U-rib and the plate residual stress was calculated using a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The method involved welding the mixed steel U-rib-stiffened plates for a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different strength ratios of U-rib to plate. Based on a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validated by the blind hole method test,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mixed steel U-rib stiffened plat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plate width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and that the ratio of the thicknesses of the plate to U-rib stiffeners,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U-rib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The thickness of plate and steel strength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width of the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While analyzing the compression capacity of U-rib-stiffened plates, the simplified distribution of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was used.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板回火过程中的性能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RPC工艺得到的钢板经500 ℃~700 ℃回火1 h后,随温度升高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经过AC工艺得到的钢板在回火后硬度和强度变化不明显,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升高强度和硬度单调下降。利用RPC工艺得到的高强韧性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测试了Q235碳素钢板与B级船板的性能差距,通过成分设计和控制轧制,在试验轧机上开发了B级船板钢,性能达到中国船级社的要求。分析表明:严格控制S,P的含量,并进行适当的控轧,可以显著提高船板的冲击韧性,并使组织更加均匀和细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长流程板材生产线在面向汽车、家电、造船、桥梁、石油、建筑及钢结构等行业,生产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精品板材时钢水精炼控制要求,并就某典型的现代板材生产线钢水精炼目标控制与工艺装备技术能力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自动剪板机监控的实现方案,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分析,给出了电气传动部分的设计方案和PLC控制的程序流程图,并利用组态软件进行监控。剪板机的控制系统运行后,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可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及有限元法,提出了破碎站钢结构的力学模型等效及落料冲击系数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理论公式对单块物料冲击钢结构的动载系数进行计算,并将其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对比。分析表明,1m3大小的正方体煤岩物料从5m高度下落直接冲击钢结构,其冲击系数的理论计算及刚体动力学分析结果均为123,而柔体动力学分析结果为125,三者误差约1.6%,表明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及钢结构等效模型有效,分析方法可为破碎站的性能评估及结构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常规碳和低碳的成分设计开发出了屈服强度500 MPa级的特厚调质钢板,对比分析了其组织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成分设计时,调质处理后获得回火索氏体,具有高的强韧性匹配,因此更适合高强度、大厚度产品的生产;采用低碳贝氏体的成分设计时,经较低温度回火能获得较高的低温韧性,但力学性能的热稳定性较差,因此更适用于较低强度级别的特厚板或薄规格的高强板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