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语言符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作为语言符号的伴随和补充,甚至成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本文从非语言符号的视角,分析了小学教师使用非语言符号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王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98-101
本文运用非语言符号传播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非语言符号传播与学校德育课教学、语言符号传播、教学方法、互动交际等四者之间的关系,对德育课教学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认为在德育课教学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具有情感功能、暗示功能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3.
黄俊 《教育导刊》2014,(11):72-75
教学暗示艺术通过策略性地运用非语言符号,借助心理暗示的原理,不自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非语言符号的不恰当运用,教学中的消极暗示作用普遍存在。文章分析了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消极暗示作用的存在原因,提出了非语言符号在教学暗示艺术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的运用横县南乡镇初中叶英长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非语言符号,语言讲解和非语言符号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非语言符号及其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美国人类学者博厄斯等人指出,人的体态运动实际上是一些能够加以揭示的密码,诸...  相似文献   

5.
<正>传播学理论认为,人际交往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作为载体,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过程,非语言符号是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伴随和补充,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无论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凡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交流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符号是师生交流感情、沟通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简要分析非语言符号的内涵及其具有的普遍性、超前性、形象性、非线性和可信性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信息化教学中非语言符号运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使之成为语言教学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7.
教育传播学认为,传播符号系统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构成的双重系统,教师的讲述及文字教材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语言信息。教师的态势语则属于非语言信息。这双重符号系统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就开始重视态势语在课堂言语交际中的运用,积极向中小学教师开设这方面的指导课程,举办训练班。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试谈态势语在课堂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非语言符号系统传播的分析,说明非语言传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教师语体在教育教学中意义重大.教师语体分有声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体态语):有声语言要规范化、口语化、幽默化、有感染力;非语言符号要大方、自然、得体.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符号包括目视符号,如地图、图解等;动作性符号,如表情、手势、姿势、感情等;图形符号,如图象(静止图象、活动图象)、图画(动画、静画、漫画);…….复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非语言符号,对于减少干扰集中注意,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效益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可以借助以下几种非语言符号来帮助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沈亚丽 《学语文》2009,(4):51-5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信息的传递通常以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一般说来,人们比较注意语言的传递,因为它百接,易于表达、思考和分析,而往往忽略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以外的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到的姿势、声音、表情、气味、颜色、画面等概念的总称。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非语言符号,会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孙雅文 《海外英语》2014,(10):117-118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从非语言符号,教师的非语言符号特征入手,了解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目的在于有效传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蕾 《成才之路》2014,(28):27-27
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等非语言符号,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无声"的教育。虽然非语言符号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符号是指具有一定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事物。教学符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教学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教学事物。教学符号互动的形式有: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生本互动和本本互动;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互动;有认知符号和情感符号的互动;有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符号互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以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教学交往包含着两个关系的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通过符号发生关系,并产生教育效果。语言交往是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交往手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以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教学交往包含着两个关系的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通过符号发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过程。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从衣着服饰和仪表教态、面部表情、手势与身姿、空间与距离等几个方面,认识到运用的不足之处进而掌握运用非语言符号的技巧,有效地管理班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人际传播中,除了使用语言符号之外,还要大量依赖于非语言符号。在很多特定的场景,非语言符号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比语言符号要大得多,非语言符号在影视作品中被大量运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通过解读其中的色彩符号、声音符号、体态符号以及物体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来理解和感悟这部巨作厚重的内涵,藉此更深入了解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及在交际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非语言符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使用非语言符号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及在交际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非语言符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使用非语言符号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