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四库全书》纂修采用的体例,分析论述了《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对藏书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上海图书馆藏《办理四库全书历次圣谕》是四库馆臣抄录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部分内容为此抄本独有,对《四库全书》研究有重要补苴价值。  相似文献   

3.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与《四库全书总目》均为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产生的提要式目录.虽然在规模和学术水平上《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无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相提并论,但是两部书目在纂修背景、著录对象、编撰体例、提要内容等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多有参考和借鉴.通过对两部书目的比较分析,可以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四库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四库全书》产生的背景、纂修经过、历史考证研究、主要内容、意义及历史地位等五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为《四库全书》的更深研究及交流作进一步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与阁书提要异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产生的一部目录著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四库全书》开馆不久,总裁根据纂修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传统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将收入《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籍“均仿刘向、曾巩等目录序之例,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悉考证,诠疏崖略,列写简端,并编列《总目》,以昭全备。即应删者,亦存其书名,节叙删汰之故,附各部总目后。这些书目提要,除分别抄列各阁《四库全书》著录各书卷首外,还特别汇为一编,排纂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镌板刊行。《总目》卷首《凡例》在述及提要  相似文献   

6.
从《惜抱轩书录》看纂前提要与纂后提要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四库纂修官姚鼐所撰八十六篇四库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在诸多方面的差异,说明《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比较完善的一部提要目录,为中国目录学史留下极其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据浙本、殿本《四库总目》职名表可知《四库全书》纂修官共56人,而笔者通过其他材料可考得未入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有32人,其中在职名表中著录为其他馆职的有22人,未予著录的有10人。后者是一种显性的遗漏,而前者是一种隐性的遗漏。显性遗漏体现了职名表失收的严重性,而隐性遗漏体现了四库馆兼职、馆职变化的普遍性,体现了四库馆动态变化的特征。考察未入《四库》职名表纂修官的纂修官数量,对四库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20世纪文献学家郭伯恭鲜为人知的生平和文献学著作——《四库全书纂修考》、《永乐大典考》和《宋四大书考》,总结他在《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以及宋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考证上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在文献考证方面所建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江庆柏 《历史档案》2007,(3):132-134,F000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以下简称《档案》),对四库全书研究的重要性,已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许多论著即以该书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但该书对四库类文献的校勘功能,尚未被人重视。本文拟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金梁《四库全书纂修考跋》及相关内容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发现的一组史料为据,对金梁所撰《四库全书纂修考跋》及相关内容中涉及到的问题逐一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研究它的纂修情况离不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时提要的编写是由纂修官分别拟定,再经过修改和补充,然后由总纂官纪昀修订并总其成,因此提要分纂稿与总目提要两者之间存在差别。这些差别对探讨当时全书及提要的编纂有着重要价值。但分撰稿传世无多,甚为研究者遗憾。当时的总目协勘官张羲年所著《噉蔗全集》有分纂提要稿三篇,为辑佚者所未见。  相似文献   

12.
张伟波 《兰台世界》2012,(21):95-96
翁方纲《纂修四库提要稿·史部》(以下简称《翁稿》)是一部珍贵的稿本文献,通过考证、辨析《翁稿》中史部的宋代典籍部分与《四库全书提要》的体例与内容之间的差异,对进一步发展与深化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朝廷开馆修《四库全书》。《四库》馆纂修官对经办之书均需拟定提要,交总纂官核定。我们目前普遍见到的提要收于《四库全书总目》或是各阁本《四库全书》的书前提要。但是,这些提要是经总纂官修订过的,与各纂修官初拟的提要稿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提要草稿与定本,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四库全书》编修情况。可惜的是,目前存世的提要稿不多(主要是余集、邵晋涵、翁方纲、姚鼐四人的提要稿),尤其是大典本提要稿就更少。近日获读陈昌图《南屏山房集》,发现其卷21保存有12篇大典本提要,是目前所知个人拟就的数量最多的大典本提要  相似文献   

1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9,(4):124-128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纂修《四库全书》的相连产物。它成书早于《四库全书总目》,又颇为简明、便于使用,是了解乾隆以前古代书籍的基本书目。虽然此前已有整理本,但仍存在很多讹误,需要予以指出,故对其史部提要之谬误进行考订,以方便读者读书治学。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乾隆朝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一说是在编纂此书时,大量抽删、毁损、焚烧珍贵典籍,是我国文化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另一说是征集了许多散佚在民间的图书,使这批图书得以保存传世,季羡林认为其"嘉惠学林,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馆是清代乾隆年间为纂修《四库全书》而设置的官方修书机构,也是我国古。《四库全书》撰修的成功,与四库馆人员选拔的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文章全面地考察了四库馆人员的遴选办法,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指出了遴选的特点。简要分析了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对我们将来做类似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四库"系列研究已成专门之学,相关研究论著数量众多,仅林庆彰主编的《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就收录九百八十四种,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有论著二百六十八种,在此二百六十八种论著中,又有二十七种牵涉《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研究,其中以沈津、潘继安、罗琳三位学者的论文最有份量;近有司马朝军专著《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其中第一章为"《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略",占篇幅一百余面,多有结实之见解。本文以姚鼐《惜抱轩书录》为例,将其与《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应提要作较全面的比较,在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分纂提要"与"总目提要"之异同,其意一方面在了解《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在证示"提要"作为一种应用文字,有其"体制"上的独特性。《惜抱轩书录》的版本情况,据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官修书中最伟大的一部。现将关于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四库全书》第一份钞本成书时间、各阁抄本情况等问题有代表性的提法辑录,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提法有二: 1、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开始成。”(1) “爱新觉罗弘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借‘稽古右文’之名,设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古今图书,进行严密审查。”(2) “清乾隆三十七年设立四库全书馆  相似文献   

19.
清宫档案中存有与纂修《四库全书》有关的史料共1580件,研读这些史料可以探寻到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的艰辛历程。这部历史巨著的编修,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大的文化工程。它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而且对于教育、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数学、地理、天文、医学、军事、考古等诸多领域的人才辈出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其编纂历程可谓是一场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20.
旅见 《历史档案》2001,(1):126-128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以下简称《四库档案》)是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人员经过多年搜集整理、精心点校,新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部大型档案汇编,曾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并受到资助。该书出版后,很快受到清史学界的好评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