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活动促发展 首先,学校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排球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组织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班级与班级等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排球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满足了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好奇心.其次,学校每学期组织排球联赛,通过学生比赛、教师比赛、师生之间的各类比赛唤起了师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相似文献   

2.
校园体育活动促进班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管理和校园体育活动乍看上去是两个不太相干的问题,而且许多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都希望自己班级的学生能够坐得住、稳下来、学进去,不太乐意让学生多进行体育活动,甚至片面地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早在20多年前,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7+1>8”这个生动易懂的公式,旨在通过对体育活动与学习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揭示,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的心理,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班级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学生的精神面貌就好,自信心就强,学习效率就…  相似文献   

3.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却让体育教师们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学生的锻炼需要指导,班级的交流、比赛需要评判,学校的运动队需要训练。同一时间展开的多项工作,让体育教师顾此失彼。在实践中发现,“小字条”和“黑板报”能够很好地帮助你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正> 夏秋时节,人们都喜欢穿塑料凉鞋,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不仅平时穿,而且上体育课和参加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也穿,特别是女学生,更为普遍。有些体育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不要穿塑料凉鞋,学生问:“为什么?”教师们大多回答说:“课堂纪  相似文献   

5.
姜军  李跃 《体育教学》2006,(5):42-42
伴随着“体育、艺术2+1”项目的深入开展,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也随之有了较大的转变。随处可见的是以友伴、小组、小集体的形式进行互帮互教,互学互练,认真投入地“玩”着自己喜欢的运动顷目。从学生的欢声笑语和汗流满面中,足可以透射出学生已不再是“身顺心违”,而是达到“身顺心亦顺”的效果。我校自开展课内课外结合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的活动以来,在活动课前,负责该年级、班级活动的体育教师,已将学生的活动计划、练习内容、方法、手段、形式下发给班级,并培训班主任和体育骨干。本文的主题是七年级一班、三班、五班部分学生毽球活动的练习安排,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音乐、舞蹈作为中专体育课的一种补充教材,已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1 舞蹈教学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内心的感情,体育课上如果能用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及新颖的队形变换去唤起学生们心灵中那种对美的追求,就能使舞蹈美和心灵美有  相似文献   

7.
我校一校一品的“绳“文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挥彩绳”,二是“编彩绳”.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挥彩绳、编彩绳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以绳养德”;通过编制中国结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跳绳发展学生身体协调配合能力,做到“以绳增智”;通过各种跳绳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到“以绳健体”.  相似文献   

8.
在上二年级第一节体育室内课时,我步入教室的一刹那,学生大声嚷道:“朱老师,你今天怎么穿西装、穿皮鞋了?”我笑着说:“今天我们上体育室内课,不到操场上去活动了。”课堂“风波”被我美丽的谎言平息了,我在内心深处进行了自我批评,更坚定了我对学生体育细微习惯培养的决心,体育课最起码的一个常规——穿运动鞋。事虽小可要养成学生较为稳定的习惯却凝聚着教师教学的策略:1.形式中明理在开学初的第一节体育课上,我会老生常谈地向学生说一些穿运动鞋的好处,穿皮鞋的坏处。这仅仅是纸上谈兵,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作用。此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舞蹈、作为小学体育课的一种补充教材,逐渐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一、舞蹈教学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内心的感情,体育课上如果能用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及新颖的队形变换去唤起学生们心灵中那种对美的追求,就能使舞蹈美和心灵美有机地统一起来,产生感情的共呜。“上学歌”这般小歌舞是根据歌词和动作的配合,来表现小学生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到学校读书这样一个主题思想的,如认真地进行这类舞蹈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育课中,特别是进行了较大运动负荷的锻炼后,学生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体  相似文献   

10.
赵明 《体育教学》2022,(12):85-86
<正>体育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创编“红色”趣味性游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而且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填补学校运动会中间足球场地的空白。在创编的过程中,本文重点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融入革命历史背景和国家新政等智力因素,引领学生加深对“红色”历史背景的记忆;二是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缩减体能、技能的抗争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自豪感、存在感,培养班级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 我曾经在联邦德国一所八至九年制的学校里读书,按学年计算则是五年级至十三年级。该校共有学生900人左右,35个班。随着班级的升高,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少。每周有教学课约三十节左右,每个月的第三周的星期六不上课。体育课每周为2-3节,上体育课时,学生们可以自由地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象日本必须穿运动服。在体育馆活动时,女孩子们喜欢穿舞蹈服。如果在室外打球,为了防止外伤,则要求学生们必须穿运动鞋。  相似文献   

12.
抽陀螺     
这天,体育课内容是玩陀螺。看着学生跃跃欲试的神情,我的心里颇为欣慰:自己教学设计还是对路的。玩陀螺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对技巧的学习,我希望学生是在自己的体验活动当中领悟。因此,整节课的设计我都注意了任务驱动。任务一让躺着的陀螺活过来学生对玩陀螺是有一些认识的,但是有实践经验的很少,因此我先提出了一项任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能够让躺着的陀螺抽活了(旋转起来)?”学生们开始活动了。短短的几分钟里,大家很投入,虽然很多学生一次次的失败,但是我看到他们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抽、用脚踢再抽……终于,有学生欢…  相似文献   

13.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虽小 ,但活动能量大 ,影响面广 ,常常妨碍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1.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 ,自己不学习 ,但妨碍、干扰课堂秩序 ,经教育仍不改正。2 .在学校、班级自称老大 ,拉帮结伙 ,常因一点小事对同学大打出手 ,有时甚至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在校内外打架。3.无故旷课、逃学、结交校内外有不良行为的青年 ,彻夜上网 ,夜不归宿。4 .有时因无钱消费 ,向身边同学以“借”的名义勒索钱物。5 .以交“笔友”、“朋友”为名给异…  相似文献   

14.
<正> 高师学生毕业后大多要当班主任,要当好班主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工作能力。为此,高师的体育教育,除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外,还必须使学生达到“四能”、“四会”的要求。对未来班主任体育工作能力的“四能”要求:能领导班级体育活动;能组织班组运动竞赛;能指导某项班级体育代表队的训练;能在上述工作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四会”的要求是:会指挥班级队伍;会领教广播操;会某项运动的基本裁判;会在上述活动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近十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在培养高师学生体育能力的“四能”、“四会”方面,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5.
12月10日,鹤岗市举办了2017年中小学象棋比赛,近五百名小棋手参加了比赛。本次比赛是一次鹤岗试点象棋进入中小学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成果检验,旨在加强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对国粹象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现象棋作为智力体育课的初级目标。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以棋为媒,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也给小棋手们搭建一个施展技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对初二年段(8个班级361人)弯道跑技术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了采用“普通式”教学方法与“启发式”教学方法授课,其效果差异显著。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锻炼积极性,融合了课堂气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万物的基本尺度之一.美是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形式和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的审美属性,同时美也是一种本质和规律.网球运动带给参与者的往往都是体验式的美.针对网球技术的审美特征的探索、认知、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网球技术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8,(12):70-70
为了支援灾区人民尽快重建家园、恢复生产,2008年5月25日,中国钓鱼频道合肥钓友会在合肥市蒙城北路钱小店养殖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钓友携手关爱汶川紧急相助”的“献爱心垂钓杯”募捐义赛活动。共有合肥及部分省辖市50多位钓友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募捐活动的现场,钓友们均热情高涨,本着“募捐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为抗震救灾慷慨解囊、尽心尽力,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谈体育学科的分层次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分层次教学的依据1.身体素质差异体育教学是一个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而每个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体现身体素质的“达标”项目总分来看,  相似文献   

20.
对粤西地缘文化、年例民俗进行简单概述;叙述了元宵年例仪式中“翻剌床”、“穿令”、“爬刀梯”三种“游神”、“娱神”民俗活动,分析其“场域”心理的巫文化特征;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刺床”、“穿令”以及爬刀梯承载着粤西民俗体育的传承功能,也是粤西先民勇猛与挑战自然精神发扬、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