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渚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一在长江下游,一在长江上游,其起源和兴盛的时代也不一样。但在三星堆文化中,可以见到良渚文化的一些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良渚文化出土玉石璧所做的音乐声学测量,讨论了良渚文化玉璧形制特征和音乐声学特征,以及它们对我国出土具有良好音乐性能成组玉石璧产生的影响。良渚文化大量出土玉璧的环体形制、尺寸大小厚薄、孔径大小、加工时肉面上留下的痕迹,都可具备良好的音乐声学特征,是玉器当中唯一可以充当入乐功能的器物。良渚文化时期古人类可以利用玉璧发出的清润悦耳的“乐音”,与自然或神祖沟通。良渚玉璧的意义,伴随着“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出土,揭示了长江流域“礼乐”文明从这里发源,向四方扩散,最终在与黄河流域礼乐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在西周建立起成熟的“礼乐制度”,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东方的礼乐之邦。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一金沙遗址,与远在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上的良渚文化,有着某种内在的文化联系。三星堆出土的骑虎铜人像和金沙出土的玉琮及其线刻人像,是这种关系的具体反映,为探讨三星堆文化的来源及文化因素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文炜 《寻根》2011,(6):131-134
上世纪30年代长江以南发现了良渚文化,70年代又发现了河姆渡文化,证明南方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绍兴,小黄山文化遗址、寺前山文化遗址、马鞍仙人山文化遗址,都说明绍兴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人类居住。作为越人,他们属于地道的绍兴“本地人”。如果大禹来越地会诸侯是史实的话,他也不会到荒无人烟之处来会,因而大禹不会是越族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义理、考据、辞章之学──读《杂考小集》周振甫读了李固阳先生的《杂考小集》,觉得是本好书。好在什么地方?好在教给我们一种读书的方去。这就是,读书的时候不要粗心大意,要从人们未注意处发现问题,发现后深入思考;这种思考不能停留在本文以内,要从与本文有...  相似文献   

6.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燕雀安却鸿鹄之志哉!──陈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况人不可为了荣华与虚名给自己招来危...  相似文献   

7.
黄昏     
黄昏茅盾海是深蓝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忿怒的白沫。然而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  相似文献   

8.
金沙出土的良渚玉琮最初是在距今4800年前在良渚文化分布区的环太湖地区由良渚人制造,在距今4600-4400年间又由良渚人加刻了符号,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随良渚人由太湖地区进入中原地区,后于殷墟二期至殷墟三期时,随在中原活动的一支人群由中原进入四川成都平原,最后于西周早中期埋藏在成都金沙遗址内.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高层次文化遗存所有者应是华夏族的一支,是早期蜀的统治者.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高层次文化遗存所有者可能与良渚文化后裔有关.  相似文献   

9.
巴蜀文化源流、内涵的新探索──《三星堆与巴蜀文化》评述范勇巴蜀文化瑰丽奇诡、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征,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近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群的发现,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海内外研究三星堆遗址的学者众多,而且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夏文化的上下时限──兼论郑州商城的属性杨育彬从195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相继在河南郑州、巩县、偃师、洛阳、渑池、三门峡、临汝、登封、禹县、密县等地,以及山西夏县附近,进行了广泛的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发现了不少龙山文化遗址。在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童恩正最近40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仅就铜器时代而言,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出土的大量资料,为我们研究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初这一时期之内西南土著民族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极为...  相似文献   

12.
“大知观于远近”──读《三星堆文化》有感张正明读了屈小强、李殿元、段渝三位先生主编的《三星堆文化》,颇受教益,有感而草为此文。1986年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既令人大喜过望,又令人大惑不解。大喜过望,是因为出土文物之多且精出乎人们意料;大惑不解,是因为出...  相似文献   

13.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良渚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表现,则是1986年6月的事,所以无论是对整个良渚文化体系的认识还是对余杭反山、瑶山出土的大批玉器以及玉器上的神人兽面图形的认识,都还处在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家们的认识当然会日新月异,而文化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自然也将跟随考古家们的认识而得以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猿相揖别”──神州大地的初民早在60多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里发现了北京人化石,其时代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从而英国达尔文氏在生物进化论中的人猿共祖的观点得到了实证。20多年前,在云南元谋盆地发现了元谋人化石。他们比北京人还早100多万年。因之,许多史书不得不重新改写,在世界东方,元谋人取代了北京人作为人类老祖宗的地位。6年前,在长江三峡中的巫山县龙坪村,发现了巫山人化石。其生活时代距今约204万年。据说,巫山人生活的时代,四);l盆地还是内海,巫山人作古ic0万年之后,长江才流出三峡,直奔大海呢!…  相似文献   

15.
行已有耻──做人的根本态度钱逊"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在上一篇文章《他们的死值得吗?》中,我们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讨论过关于"是否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的不同“真理”段文编译没有通向成功的电梯,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去攀登。──48岁最好的镇静剂是安然自得。──76岁一招不慎,不会满盘告输──52岁儿童和祖父(母)、外公(婆)是天生的伙伴。──46岁当人们追求超越生命的东西时,其他追求就都显...  相似文献   

17.
正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是以1961年发掘的上海青浦崧泽文化遗址而命名。其文化的分布范围和马家浜文化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以太湖流域作为其分布的中心地区,但文化因素的传播范围大于马家浜文化,北到江淮东部地区,南到杭州湾以南,西北到皖西地区。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二者之间的过渡型文化。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迄今已发现多处崧泽文化遗址,发表材料的有 30 余处。  相似文献   

18.
翻译──沟通世界的桥梁徐斌杨绛先生说,作翻译是“一仆二主”,那么同声传译员少了一个“主子”──读者要侍候,应该轻松一些了吧,其实不然。二战期间,雅尔塔会议结束宴会上,斯大林站起来祝酒说:“为那些工作实在辛苦的人干杯。我们说的每一个词都需要他们的传译,...  相似文献   

19.
楚国的几项科学技术与域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外文化早期交流的“玻璃之路”后德俊在有关楚国科学技术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楚国的一些科学技术与城外同类科学技术相比,有着某些相同之处或相似之处,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相互交流的迹象。这里所说的域外,是...  相似文献   

20.
奇妙的生物──打屁虫杨乃中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希尔德纳博士在研究打屁虫(BombardierBeetle)的特性和体内结构的关系时发现,这种身长仅有1厘米多的小昆虫的体内一对囊形器官,彼此连通,好似一组套问,内有一种液汁贮存在一个囊中,一旦听命,那液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