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0月12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枣阳籍航天员聂海胜和战友费俊龙执行飞行任务。这是全国人民的自豪,更是襄樊人民的骄傲。襄樊电视台充分意识到这是宣传襄樊的大好时机,打好主动仗,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掀起了“关注航天英雄聂海胜、学习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宣传高潮。截至目前,已播发有关神州六号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新闻稿件100多篇。  相似文献   

2.
10月12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枣阳籍航天员聂海胜和战友费俊龙执行飞行任务。这是全国人民的自豪,更是襄樊人民的骄傲。襄樊电视台充分意识到这是宣传襄樊的大好时机,打好主动仗,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掀起了“关注航天英雄聂海胜、学习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宣传高潮。截至目前,已播发有关神州六号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新闻稿件100多篇。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圆满完成“多人多天绕地球飞行”的任务后,顺利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对这次举世瞩目的航天壮举,国内各大主要媒体派出的强大采访阵容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打破时空和版块限制,首次对“神六”发射、飞行以及着陆全程进行了直播;新华社则动用了“百人报道团”,“井喷式”发稿,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就发稿220多条,创历史记录。 在这次新闻“大战”中,我们钱江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长避短主动参与。从10月7日飞船“转场”开始,到12日发射,直至17日凌晨“神六”顺利着陆,我和杨晓轩作为特派记者,一路  相似文献   

5.
铁生 《军事记者》2006,(8):I0002-I0002
《神六飞天》这组照片真实、精彩地记录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完成一系列试验任务,遨游太空5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以新颖的角度展示了火箭发射场与飞船发射的磅礴大气,以准确的瞬间抓拍技巧刻画了航天员的英雄形象,读后令人振奋。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领略航天英雄的风采,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与士气。“神六”飞天(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乔天富摄大气磅礴 振奋人心@铁生  相似文献   

6.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报道任务之一。从10月12日飞船发射到lO月17日飞船返回,6天时间里,CCTV—1和CCTV—新闻并机直播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环宇的全过程,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CCTV—4、CCTV—9也对“神六”飞天作了全方位的直播。 “神舟六号”直播期间,这4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16.11%,比上一周提高了5个百分点,较“神州五号”直播期间的收视份额(14.02%)提高2.09个百分点。而在10月12日发射当天,中央电视台十五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到43.31%,仅次于今年2月8日除夕的收视份额(44.31%)。 直播:开创多个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刘清原 《新闻前哨》2005,(12):38-38
襄樊晚报自10月12日至18日,推出“神六”飞天特别报道6期,共计49个版,此前此后也进行了大篇幅的相关报道。“早、快、奇、独、厚、热”,是这一特别报道所具有的六大特点。 ——早:早在2003年“神五”飞天后,作为航天员梯队的枣阳人聂海胜便受到襄樊晚报的关注。在聂海胜返乡探亲期间,本报记者与聂海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聂海胜曾为本报题词留言。此后本报联系医疗单位赴聂海胜老家,将聂母接到襄樊过节并看病,对聂家换新  相似文献   

8.
科技前沿     
载人航天获成功 下步建设空间站2 0 0 3年 1 0月 1 5日 9时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1 6日 6时 ,返回舱顺利降落。至此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的下一个里程碑 ,将是在“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 2F运载火箭的基础上 ,建造中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在空间站上可以进行材料科学、生物学、天文学、资源、环境的研究 ,而且可以为将来登陆月球积累经验。到那时 ,我国在宇宙空间就拥有了一个长期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而“神舟”号飞船就真正成为地球与太空之间的摆渡神舟。标准化意义重大 可创造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郭雁 《新闻知识》2006,(6):61-63
2006年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十大人物一一亮相。他们是:魏青刚、丛飞、费俊龙、聂海胜、黄伯云、李春燕、洪占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并列)。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故事。央视给洪战辉的颁奖词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  相似文献   

10.
10月17日上午,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不顾疲劳,加入到了欢迎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回家的行列。央视记者采访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主任席政时,追问他“已经多长时间没有合眼了”,席政回答“半小时前刚醒”。“半小时前刚醒”,潜台词也许是说才刚刚打了个盹儿,但却让人感到更有人情味和信服力。尊重科学,我们也应该尊重作息规律。值得回味的细节还有,席政最后还通过电视镜头叮嘱主持人白岩松要“注意休息”。可见,席政不但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和指挥员,同时也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能够顺利完成航天飞控指挥,关键在于把各项工作做得…  相似文献   

11.
张雷 《军事记者》2001,(3):42-42
公元2001年1月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12.
公元 2001年 1月 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此次发射的“神舟二号”尽管没有载人,但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是载人飞船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并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发射时,“长征二号 F”喷出强烈火焰,向上攀升,我不停地按动快门。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箭体吐着火舌,穿云破雾,直上云霄。我追着火光拍摄,直至火光消失在茫茫天际。这时,时针指向北京时间 1月 10…  相似文献   

13.
10月5日.我受领了“神六”采访的任务。自此。我用自己的“第三只眼”.紧紧跟踪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14.
10月16日至10月17日,《解放军报》不惜版面,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首次载人航天”特刊就用了整整10个版面(16日7个版,17日3个版),集中宣传“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入太空的前前后后,气氛热烈,规模宏大。浓墨重彩的特刊,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展现了航天员的过硬素质和美好形象,也展现了中国人为祖国日益强盛所感到的骄傲。其鲜明的特刊特色深深吸引了读者。题材重大,主题集中。中国首次载人飞船航天飞行,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全世界,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跨越,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宋丽芳 《新闻三昧》2005,(11):11-13
2005年10月17日,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日子,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欣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太空邀游了115个多小时,总行程325万余公里的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回家了。作为中国航天报社的记,能有机会亲身到“神六”返回舱着陆现场采访,目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我在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同时,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这种难得的经历,是其他行业报记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  相似文献   

16.
陶宏祥 《新闻三昧》2005,(11):14-1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搭载着我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此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成立了报道组,开始进行前期采访,其中向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家乡派出了记。  相似文献   

17.
李强 《新闻采编》2009,(4):44-45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红色经典歌曲仨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们耳熟能详,妇孺皆知。随着航天员翟志刚在茫茫太空漫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平安返回,广大读者和观众对卫星发射产生浓厚兴趣,孩子上大学“航天、火箭”也成了热门专业。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3,(Z4):90-91
<正>一、科技档案重要作用1.科技档案为圆满完成各项航天测控任务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下,我国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尤其近年来航天科技发展迅猛,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天宮一号完美对接,航天飞行员太空漫步,飞天梦从梦境变为现实,无不振奋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弦,无不激励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志气。航天测控事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飞船系统到航天员系统,从地面测控网到太空数据传输网,从陆地监测到海上测控,每前进一步都要历经无数的  相似文献   

19.
龙飞 《新闻天地》2006,(9):40-43
年轻的副书记为了寻求婚外情的刺激,“看中”了一个离异少妇.并展开了猛烈攻势.当少妇怀孕催他结婚时,他一下慌了手脚.原来婚外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摆脱情妇的纠缠,他和朋友经过周密策划,竟编出“贪污入监”的谎言。而离异少妇对此一点也不知晓,生下了孩子.并开始对刑满释放“丈夫”的漫长等待。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4年之后.女人突然得知这是一个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20.
神六的纪录     
《中国新闻周刊》2005,(39):14-15
10月12日上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往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