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星云     
国家教委提出改革高校招生就业制度试点意见国家教委最近提出改革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试点的意见,以逐步改变学生上大学和就业由国家包下来的传统做法。《试点意见》指出,进一步改革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转换机制,提高教育质量。改革试点的思路是,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将逐步实行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因此,充分发挥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建立与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大学…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决定1995年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改革力度,规定实行招生“并轨”的学校,要配合主管部门尽快落实或完善与此相配套的教学、学籍管理、奖贷学金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招生“并轨”之后,本科生便不再分“公费生”、“委培生”、“自费生”,而统称为“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一律缴费上学。“并轨”招生制度的实行,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推向深入。我国从1982年起就开始实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1989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家教委…  相似文献   

4.
深圳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思考吴礼军,宝建平深圳大学办学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行学生上学缴费,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可以在特区内自主择业。这种新的就业办法改变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由国家统招统分的做法,跨出了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意义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招生、收费、培养、就业制度改革江苏省教委葛锁网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招生、收费、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尽快实现《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改变大学生上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包分配的“两包”做法,...  相似文献   

6.
围绕招生改革搞好招生宣传工作省招考办刘秀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全部按国家统一计划招生的体制,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即“并...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2月中旬决定加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并轨改革,并要求1998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都要实行这种改革.这是继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并轨后,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措施.国家教委、国家计委指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并轨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改革招生制度,改变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由政府包得过多的做法,实行学生缴费上学,毕业后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大多数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就业  相似文献   

8.
入世对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从大政策、大环境上间接地丰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入世使招生生源全球化、招生手段进一步现代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也使招生工作面临生源争夺更加激励、人才标准国际化等挑战;入世使毕业生就业需要和择业机会增加,同时使毕业生就业面临国际竞争、毕业生就业工作须进一步转变职能等挑战。我们必须应对挑战,用好机遇,加快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调整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永业指导服务,注重招与生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比较研究,把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做强做精。  相似文献   

9.
对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探讨陈正中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招生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制度运...  相似文献   

10.
试论普通中专招生并轨改革的必要性谢世平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并轨改革是普通中专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招生并轨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改革招生制度,改变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由政府包得过多的做法,实行学生缴费...  相似文献   

11.
对招生“并轨”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陈曦为了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199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并于当年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校招生制度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衔接范玲尔培养与需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高校招生制度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有机衔接显得尤为重要。一、构建招生、就业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改革之前,招生与就业之间缺乏相互联系。招...  相似文献   

13.
略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原则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原则框架曹殊一、为什么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1994年以国家教委所属高校为主的40多所院校进行了招生并轨改革试点,拉开了全国高等学校以招生为源头的新一轮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1995年全国有240多所高校进行了这项改革。19...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逐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过 10多年的积极探索 ,从统一计划分配过渡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这个历程实际上表明毕业生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人才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发展由其内在的矛盾运动所决定。可以预见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为 :从招生开始 ,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 ,毕业时由国家包分配的做法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和法律体系 ,使毕业生能够根据国家需要、在国…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探析赵亮宏,潘阳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招生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制度运...  相似文献   

16.
实行双向选择积极做好引导─—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初探刘裕品,毕文淦1985年以来,作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我校实行了“在国家分配方针、原则指导下,学生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分配办法,至今已经十年了。事实证...  相似文献   

17.
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满辅英高校改革包括高校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环境的改造,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以及招生与毕业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等许多方面,招生与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它与其他几个方面是密切相...  相似文献   

18.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60年来中国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有自身特点,并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就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包括: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录取办法的改革,招生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高校入学考试的改革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包括:就业模式的改革,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就业市场的形成,就业主体的转移等.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从1999年国家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我区今年高校毕业生为15793人,预计两三年后将突破30000人。由于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会相应增加,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对做好今后几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具体办法和要求,明确了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即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自治区政府也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