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李俊生 《化学教学》2007,(11):17-18
硝酸铵试剂极易结块,特别是长时间存放的硝酸铵试剂往往是一试剂瓶药品结成一体,给试剂的取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明确硝酸铵试剂结块原因,确定硝酸铵试剂保存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把硝酸铵试剂结块的原因总结如表1.  相似文献   

2.
硝酸铵的结块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硝酸铵结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硝酸铵结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更正     
本刊2012年第3期第49页发表的文章《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者:张爱兵,单位为湖北省仙桃市新里仁口中学;邓洪成,单位为湖北省仙桃中学;本刊2012年第4期第1页发表的文章《对硝酸铵晶体结块问题的再分析》,作者:张笑宇,单位为河北省秦皇岛市实验中学;本刊2012年第4期第43页发表  相似文献   

4.
溶液计算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不少同学由于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做题时常顾此失彼,错误百出。现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归类如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一、溶解度计算中常见的错误例1将6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0.8的硝酸铵溶液500g,恒温蒸发掉5g水,析出10.5g晶体,则6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多少?错解:设6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x依题意:溶质—溶剂x10010.55x:10.5=100:5解得:x=210g剖析:题目中60℃0.8的硝酸铵溶液500g未注明“饱和”,故不能根据蒸发5g水析出10.5g晶体的数据来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正解:60℃500g溶液中,NH4NO…  相似文献   

5.
新旧人教版教材均沿用了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这一实验,向学生介绍吸热反应,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文章介绍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吸热反应实验改进方法,使用十水碳酸钠与硝酸铵晶体作为替代致冷剂进行实验,液化苯酚作为显影剂,在避免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对环境和实验者造成危害的同时,保持了原有实验的趣味性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吸热反应实验进行改进,通过使用十水碳酸钠与硝酸铵晶体作为替代制冷剂,液化苯酚作为显影剂,在避免传统实验方法对环境和实验者造成危害的同时,可使实验具有魔术般的趣味性与视觉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例1 (2008年烟台市)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8.
题目 图1中的曲线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9.
根据可直接使用硝酸铵溶液为原料的乳化炸药的生产工艺特点,研究建立了供直接使用的硝酸铵溶液原料技术标准,提出了适合运输、贮存热硝酸铵溶液的集装箱、贮存罐技术要求。直接使用硝酸铵溶液为原料生产乳化炸药可节能降耗,减少三废排放,是一种清洁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用甲醛法对硝酸铵中氮的百分含量进行了滴定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铵可以与甲醛进行定量反应。利用该反应释放出来的质子,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可测定硝酸铵中氮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铵盐的化学性质课本上讲了两点:(1)铵盐受热易分解;(2)与碱反应可放出氨.其中,讲铵盐分解时,重点讲了氯化铵、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硝酸铵的分解较复杂,没有提示其具体内容.但是,很多同学对硝酸铵分解反应情形还是充满好奇的.下面以一信息题的形式来揭示硝酸铵分解的种种情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举例,对中考试题中的应用性问题作一分析。 例1 要把450克浓度为60%的硝酸铵溶液配置成浓度为40%的硝酸铵溶液。某同学未经考虑先加了300克水,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同学加进的水是否过量了,如不过量,还应加入30%的硝酸铵溶液多少克?如果过量,则需加入纯硝酸铵多少克?(199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 简析:据化学中“溶液重量×浓度=溶质重量”,计算知加水后浓度为36%,故加水过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常出现应用元素百分含量来判断某物质是否为纯净物的试题。 例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矿泉水 B.稀有气体, C.含氮元素35%的硝酸铵 D.8克氧气和2克硫反应得到的气体 这个题所选的答案是C。显然是以元素的百分含量作为纯净物的判据。命题者认为在纯硝酸铵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5%;反之,含氮元素35%的硝酸铵一定是纯净物。事实上,  相似文献   

14.
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在支架上固定一个U形玻璃管,管中加入一些有色液体。U形管的一端连接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橡皮管,另一端与大气相通。然后将橡皮管另一头折迭(1~2cm)用线拴紧密封,盘成螺旋状,放入烧杯中。烧杯里加水,使橡皮管的螺旋状完全被浸没。橡皮管被浸没部分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最后往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用玻棒搅拌,使硝酸铵溶解。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下降,橡皮管的空气遇冷收  相似文献   

15.
按课本上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看不到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生成,而是铂丝红热和白烟状硝酸铵出现。当然铂丝红热,可以证明氨在铂丝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白烟状硝酸铵出现,证明反应在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演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现象。取一块小木板,在其表面加一层水,再取一只烧杯,加入不到1/3容积的水,将烧杯放在木板上,然后向烧杯中边加硝酸铵边搅拌,一段时间后,教师将烧杯拎起,木板粘在烧杯底,一同被拎起。  相似文献   

17.
1实验准备 取微小压强计,250mL的集气瓶,10号软胶塞各一个,10mm×100mm的试管2支,水止夹一个。在胶塞上打3个孔(1个为10mm;2个为5mm)。 2.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3.实验操作 ①溶解吸热:松动一下水止夹,使压强计液面平衡。向试管内加入8~10g硝酸铵,用胶头滴管加入水,硝酸铵溶解,微小压强计右边液柱上升,原因是集气瓶气压降低,气压降低的原因是硝酸铵溶解吸热,使集瓶内空气温  相似文献   

18.
1 分析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将氨绝大部分氧化,避免产生白烟雾弥漫的硝酸铵微粒. 2 装置图  相似文献   

19.
1.物质溶于水时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的改进 用温度计来测量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这种方法缺乏直观性,不便于学生观察,在教学中,可以作如下改进,现象十分明显. 用玻璃纸制作3张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分别在2张上洒满水,将2只装有50mL水的烧杯放在上边,分别往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和氯化钠,一会儿教师拿起烧杯,学生可以看到加入硝酸铵的烧杯与玻璃纸因水结成冰而粘合在一起了,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加氯化钠的烧杯却无变化,说明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另取1张玻璃纸并铺满熔化的石蜡,立即将装有50mL水的烧杯放在上面,教师拿烧杯,学生可以看到玻璃纸和烧杯是粘在一起的,加入氢氧化钠同体后再拿起烧杯,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石蜡受热熔化玻璃纸脱落,说明氢氧化钠同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09,(7):152-152
1糖盐变潮 白糖和盐在夏天最容易受潮,一受潮就会变硬、结块,用起来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