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  孙伟 《兰台世界》2008,(5):14-15
本文借用企业形象战略(CIS)理论,分别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档案馆形象塑造问题。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的结合和应用,必将促进高校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晓  孙伟 《兰台世界》2008,(10):14-15
本文借用企业形象战略(CIS)理论,分别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档案馆形象塑造问题.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的结合和应用,必将促进高校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广泛收集我国档案馆在形象建设方面具体实例的基础上,通过对档案馆全方位的形象分析,确立了档案馆形象设计的原则,并提供了一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档案馆形象塑造策略:设计档案馆宣传口号,深化档案馆馆风建设,促进档案馆文化的形成;优化组织内人员的行为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强化视觉识别,突出外显形象;注重宣传造势,讲究宣传力度与方法,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搞好效果评估,完善机构形象.通过上述策略,谨希望能为我国档案馆形象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档案馆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档案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档案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结合档案管理理论和现代设计观念的整体动作,刻画档案馆个性,弘扬档案精神、传播档案文化,塑造良好的档案馆形象.  相似文献   

5.
黄霄羽  张云 《档案与建设》2018,(1):12-17,92
论文从卡地亚档案馆珠宝展览入手,从案例视角分析档案支撑企业品牌建设的丰富表现——支持品牌精准定位和形象塑造,支持品牌延伸和国际化扩张,支持品牌的自我维护、知识产权维护、营销宣传和遗产传承;提出档案支撑企业品牌建设的实施路径——立足档案夯实品牌基础,依托档案维护品牌权益,借助档案塑造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6.
导入企业识别系统塑造公共图书馆网站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识别系统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大部分组成,曾风靡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工商企业界,伴随着可口可乐公司的巨大成功,CI热潮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如何正确导入CIS,塑造公共图书馆形象,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网站新形象,是我们图书馆界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作者结合从事网站建设的实际情况,谈了一些这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纯 《新闻世界》2008,(11):34-34
视觉识别(VI)是CI的静态识别,它透过一切可见的视觉符号对外传达使用者的运营理念和服务内涵。它是CI设计中最直接、最有效地建立使用者知名度和塑造使用者形象的方法。《安徽广播电视报》在近几年建立了完整的报纸VI系统。通过市场检验,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与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一是对档案产业化的可行性进行阐述,提出档案文化不能完全产业化,但可以在某些方面行进产业建设;二是档案馆无法成为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与它的文化事业属性不符,也与档案馆在社会转型期的建设目标不一致;三是提出档案文化产业最合适的主体应是档案中介机构,并分别从理论上和实践发展趋势上对此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丁雪琴 《兰台世界》2023,(S1):212-214
<正>档案馆是集中、永久保管档案,并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随着21世纪我国进入加速社会转型期,特别是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公众对档案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面对当前形势,档案馆势必要抓住契机,转变思想,调整策略方法,以推动档案在社会中的利用,重新塑造档案馆的社会形象。档案馆的社会形象不仅仅是档案馆向社会公众的外在展示,也是整个社会对档案馆的认知。这种整体认知的形成是一个由内而外、由点向面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档案馆的形象和品质首先应形成于内部(档案馆工作者),然后向外部传递(社会公众);从档案馆及档案馆工作者这个点出发,  相似文献   

10.
论档案馆的职能拓展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档案馆建设三次浪潮的基础上,勾画出档案馆职能从最初的为党和政府机关服务向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乃至五位一体拓展演变的脉络,分析了档案馆职能拓展的原因,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观念、积极塑造档案馆的时代形象,以《档案法》修订为契机完善法规制度、强化档案馆的各项基础工作,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档案资源集成管理与利用、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实现档案馆职能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到 2 1世纪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全新的问题 ,全新的挑战 ,档案事业也不例外。档案工作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挑战 ,采取什么样的姿态 ,塑造什么样的行业形象 ,就成了我们档案工作者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明确指出 :“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 ,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也就是说 ,档案馆对内是集中管理档案的场所 ,而对外则是一个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这一角色定位 ,赋予了档案馆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历史重任。然而 ,不幸的是 ,长期以来 ,各级国家…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为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首先界定了档案馆形象的内涵,介绍了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了社交媒体的特征与档案馆社交媒体建设的现状;最后从档案馆形象定位、档案馆形象的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公众互动和参与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档案馆品牌的概念着手,分析了档案馆形象的内涵,探讨了塑造档案馆形象的意义,并着重从"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方面论证了塑造档案馆外在形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档案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推进档案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结合本地实际,宿迁市档案局将从档案文化形象塑造、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和提升档案文化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助推档案事业取得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档案》2014,(3):14-15
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清楚,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文化服务机构,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其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应该如何来设计,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该功能。笔者认为,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应该是开放、安全、舒适、多功能和智能化,充分体现了档案馆的文化气息,彻底改变传统档案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严肃呆板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档案馆形象塑造现状的调查,分析档案馆形象塑造的问题,提出档案馆形象的塑造策略,即从形象定位、设计、传播、管理来全面塑造和提升档案馆的形象,为档案馆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档案馆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企业界、广告界的人士在谈论CI这个话题。何为CI?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一般译为企业形象识别。CI通常包含三个部分,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它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所在,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经营宗旨、经营哲学、经营信条等;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它是企业的动态行为识别,简单地说是企业所有对内对外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它的大体界定是企业各类外在的、直观的、具体的、符号化了的形象。这三大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CI系统,在营…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形象PI(Publisher Identity)借鉴于企业形象CI(Corporate Identity)。CI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即企业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据此出版形象亦包括出版社的理念识别(含出版宗旨.出版精神、出版风格等);出版行为识别(含出版社管理运作模式、出版社营销方式);出版社的视觉识别的标志(含出版社社名、出版社社标、出版物标志及其固定的颜色图案、标准字体组成)。根据上述对出版社形象界定的分析,出版形象可定义为:“出版物外感形象,运作模式和内在精神在社会受众中的印象与地位”。本文所论述的出版社形象战略,以树立出版社形象为核心,就出版社形象的意义、功能及其建立、完善、发展、保护等各项机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馆是档案文化的主要建设单位,基层档案馆则更是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档案传统管理模式及自身定位等因素影响,档案馆、特别是基层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优势没有被显现出来.本文正是基于为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功能的目的,对基层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对实现档案馆在文化领域中的主体地位有积极贡献,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我局(馆)新大楼工程开工建设,2004年大楼落成投入使用。我们以新馆工程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在实干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新馆工程方案设计注重将新世纪时代气息、档案史志文化特色和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等诸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新大楼落成投入使用以后。尝试运用视觉形象识别(VI)系统,对馆区内外、办公场所进行文化包装。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