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向旧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就文学改革运动理论主张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性质来看,到了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发生了较明显的变比。一批先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和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的批判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终止,持续数年的“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这种转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革命文学”的性质及其与五四文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被正确认识,这也影响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重新考察、重新评价。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二者根本上是“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夕,也就是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初,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因为时间距离五四运动很近,所以又称五四文学革命。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陈独秀在当时提出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革命”的口号,随即就有几个人起来响应。由此,后来就有人把它誉为那是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共领导人的“五四”观自始即采用了激进的革命话语系统,强调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和和爱国精神,用政治运动摄思想化运动,把五四运动看作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这种“五四”观对学术界中国现代史研究产生了导向性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全面、深入地研究“五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光辉的一生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和其他一些先进人物一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我国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瞿秋白同志怎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呢?五四运动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清末的文学革新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三十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体革命的三部曲。瞿秋白三十年代提出的“文腔革命”主张,不是旧调重弹,而是一次新的文学革命。四十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新的人民文艺的出现,又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瞿秋白的“文腔革命”有关。瞿秋白的“文腔革命”是直言不讳的形式革命。它比胡适的形式革命理论更明确、更彻底,也更具有革命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周予同在五四运动中是北京高师的学生领袖人物之一。他在回忆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对自己在“五四”当天的行踪前后说法不一致,给人“一日三变”之感。其实,他在本世纪30年代的说法是可信的,而50年代和70年代的说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它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运动。其历史功绩和深远意义,已为六十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所反复证明。“五四”文化革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两大旗帜,对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从思想战线上有力地配合了“五四”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9.
李大别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短短的光辉一生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文学活动仅是他整个革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虽然不是专业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但是他对“五四”文学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却是重大的、不可低估的。首先,他通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介绍共产主义思想到中国,为我国“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新…  相似文献   

10.
1917年初发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旧文学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这个革命中,钱玄同响应最早,行动最速,他与刘半农并肩作战,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革命的先驱与闯将。复古派首领林纾把他与陈独秀、胡适并列,进行口诛笔伐。尽管“五四”风暴过后,钱玄同“退隐”了,逐渐落伍了,但他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转折点。从五四运动起,我国的民主革命就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根本特点,就是革命转而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了。由于这种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的变化,给五四运动带来了为辛亥革命所不曾有过的姿态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有两条战线,一条政治战线,一条文化战线。对于当时的文化战线,毛泽东同志作过这样的评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地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在五四时期,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是同时并举的,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空前伟大的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五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二者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意见不一。有人据五四的“批孔”运动,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其孔子观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榜样。本文从他的孔子观入手来重新认识“五四全盘反传统”论,认为五四决不是全盘反对儒家文化,更不是“全盘反传统”。  相似文献   

14.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讨论、研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为了发扬“五四精神”.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1919年,中国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在国内,它不仅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这场深刻的革命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广泛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化革命运动的一翼。它同“五四”文化革命一样,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毛泽东同志曾对这个革命运动,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说:“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期发表许志英的文章,就“五四”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提出了新见解。文章说,1940年以前,文化界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学运动。这种看法虽不全面、准确,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学革命的阶级实质。四十年代后,特别是建国以来,文化界对上述定论却视为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前发端于北京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全民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爱国革命运动与新思潮的勃兴和新文化魂的澎湃,共同发起了向旧政治、旧文化、旧思想的冲击。因此,“五四”又成了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文化革新运动的标志。“五四”运动的内涵丰富深刻,它是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页,给中国社会和国家命运以极重大的影响。一、“五四”全民爱国运动北京学生5月4日的游行示威活动,表现出青年学生在社会各界爱国运动中所起的先锋队作用。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示威为标志,中国出现了一场全民的爱国运动。早…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五四"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准确认识和了解毛泽东的五四观,对于继承和发扬五四革命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楼世芳 《东吴学术》2023,(1):100-103
瞿秋白是第一个翻译并把《国际歌》介绍到中国的革命家,是中共党内最早倡导武装斗争的革命者之一。在革命的年代里,他不愿成为革命“机器房”里“爱的囚徒”,而以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对现实做出抗争。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倡导者之一,他留下的旧体诗,是后人走进其心灵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