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火山冰冻我们的世界?写错了吧?火山那么热,滚烫的岩浆从地球的内核喷涌而出,即便毁掉我们的地球,也应该使用“烤”的办法吧?很不幸,科学家预言,早晚有一天,在超级火山的猛烈喷发下,地球非但不会被烤焦,反而将变成了一个硬梆梆的冰球。而我们人类的文明也将在极度的严寒中告一段  相似文献   

2.
唐蕾 《科学大众》2013,(5):33-35
当地球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得空无一人时,独自驻守在这个"空"的星球上,会是怎样一种感觉?你看到的一切,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地球吗?在好莱坞科幻大片《遗忘星球》里,阿汤哥扮演的就是一个来世后驻守在地球上的无人机维修员,他在森林里一个人投篮、看书、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体育场里感怀最后一场"超级碗"橄榄球赛,也  相似文献   

3.
石油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到人们身上穿的化纤衣服大至私家车的燃油,样样都离不开石油资源。然而,这种高效率的燃料却是非再生资源,一旦开采利用完毕就不复存在和生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地球人口的飞速增长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整个世界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加之,现行炼油技术中不可避免的损耗和技术上的缺陷,很多石油炼制出来却不能发挥功效。因此,如何将世界范围内有限的石油资源高纯度高质量的炼制出来,探究世界石油炼制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就成了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4.
边润星  韩飞雪 《科教文汇》2007,(12X):166-166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制度,就好像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绽放。我们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否则地球这个百花园就会因千篇一律而失去生机。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这个时代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北极恐龙的发现在北极考察实验室,我认识了戴维·诺顿博士,他是研究恐龙的,而且专门研究北极恐龙。他认为,地球就象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大自然就象是一个极好的导演,塑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并安排好了他们生存的时间和出场的顺序。结果是,你方唱罢他登场,自有后浪推前浪,而且是高潮迭起,情节激荡。但遗憾的是,我们人类几乎是最后一个登场的,前面的戏是没有办法看到的,只能靠猜测和想象。《侏罗纪公园》之所以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就是因为它把人们  相似文献   

6.
自然奇迹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赤道上出现“寒岛”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地处赤道,按理说应该具有典型的热带风光:终年多雨,植物繁茂。可来到这儿的人无不大失所望,迎接他们的是一摇一摆的成群企鹅、巢居在树干上的信天翁和在  相似文献   

7.
巨大的原子     
也许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宇宙,就是另一个世界。就像我们的宇宙一样,里面有地球等等。不过原子里的宇宙恐怕和我们的是根本不相同的,我们所有公式、概念等到原子里面的世界都是不起作用的。而且,我们这个宇宙,是不是也是组成另一个世界的最小单位呢?正如原子一样,我们这个最小单位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太大,宇宙太美。这其中蕴含着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掘。在地质学家万渝生的眼里,一块岩石就意味着一个故事,代表的是地球演化历史的一个节点,他愿意深入其中去发现隐藏的秘密,让人们认识早期的地球历史。与地质学研究结缘40载,万渝生在变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立足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这一平台,他依旧在为揭开地质奥秘而不遗余力地发出光和热。他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今天我们讨论的一个主题,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一天天的被破坏。今天的生活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如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生态林业是今天我们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通过环境的治理改变当前不利的局面。建设生态林业已经是当前的重要的发展的趋势,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我们不很好的进行治理,几十年后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想要更好的进行生活我们就要进行不断的改变当前破坏环境的行为,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本文就生态林业的发展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电影《2012》里,印度科学家在距离地面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工作,最先发现地球毁灭征兆。虽然这是部灾难片,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尚不存在,但许多国家已建有深度上千米的地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制度,就好像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绽放.我们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否则地球这个百花园就会因千篇一律而失去生机.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这个时代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十五”优先资助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5年出版发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领域>,其中的地球科学部分,对地学的科学基金项目遴选以及各分支学科重点研究领域的形成和强化,均起到了积极地导向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其整体包容面过宽,与部分领域过窄、针对性过强的弱点相当突出.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学科战略论著,包括<固体地球科学和社会>(Solid-Earth Sciences and Society)、<走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以及待发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等,对地球科学最近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乃至重大研究课题等均有广泛的讨论.鉴于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分别成立了学科、学部专家咨询组,对地球科学及各分支学科近期发展的方向及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优先资助领域进行了研讨.在广泛征求学术界意见的基础上,提请学科评审组会议审议,进一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地球科学"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3.
别把世界劈成许多小块!八十年前的一天,一个10岁的男孩和几个伙伴一起在丛林中漫步玩耍。他们路过一个小溪,溪中横放着几个大石块。为了越过溪流,他们必须在石头上一跳一跳地过去。我们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乐趣,当我们嘻笑着到达彼岸的时候,会有种成功的喜悦。但这个小男孩被这种情形困住了,因为他想,他必须把这一段路分成一个个小块,仔细地计划好,决定每一步都是哪只脚着陆在哪个地方,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信心迈向下一步。然而,当他跳到第一块石头上开始过河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不能停下来了。从一个石头到另一个石头的这种横穿河流的动作只…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4,(2):27-27
据国外媒体1月15日报道,很多科学家认为发现“地球2.0”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谓的“地球2.0”是指理论上存在的与我们生存的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现在,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弗兰克一马奇斯博士给出了发现地球2.0的时间表。他认为我们将在2024年前发现一颗酷似地球的行星。  相似文献   

15.
他爱好文字.喜欢记录生活的点滴,感悟瞬间的创意.用这些片断,温暖着自己。他还是一个旅游爱好者,他最大的愿望.是用脚踏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然后用相机,记录下地球上的迷人风光。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始于1993年的梦想,那年本文的主人公读初一,他年少志高,血气方刚。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进入并且迷恋上了物理的世界,“物理学家”这个名词第一次在他脑中渐渐清晰。19年后的今天,在人才林立的大学校园里,在充满精密仪器的实验室里,他正用智慧和汗水实现梦想。他就是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刘军。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子民们,今天,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收音机、广播、电视同时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他,是现任地球上的最高统治者——地球球长。全地球一下子安静下来。听他的下文:“我宣布一个可怕的消息:50亿年一遇的巨型星体明天将撞击我们的星球了……简单地说,明天便是世界末日了……”  相似文献   

18.
太空中的家     
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运行15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国际空间站目前正在组装。它们既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远途空间飞行的中转站,同时也是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家。空间站与我们在地球上的家园大相径庭,由于所处的太空环境所致,使得空间站设计得像一件现代艺术作品,它与我们所想像的“家”相去甚远。地球上的家,为我们遮风避雨,而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房子却要为我们遮挡太阳风,还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19.
正传说,上古的时候有个大神叫作东皇太一,他有一件法宝叫作"混沌钟",他用这个"混沌钟"就可以重新设置时空,建造天地。可惜我们没有这件法宝,如果想要造一个地球,那该怎么办呢?也许,我们就要像盖房子一样造地球了。盖房子要有地皮,要有砖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这样才能构建一座房子。要是我们想建造一个地球呢?在哪里给地球找"地皮",该用什么样的材料建造呢?  相似文献   

20.
正失去一切生命的地球将更加炎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地球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因为像地球这样适合生命居住的环境在宇宙中十分稀少——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迄今为止却仍没有发现另一个地球。事实上,这个观点反过来也成立,即生命对地球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假如失去生命,地球便不再是现在的地球了。生命曾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或许只有剥夺了地球上全部生命之后,我们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