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是评估环境政策工具的重要标准。但是以往文献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研究非常必要;同时以往文献也没有对企业的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做出明确区分,而这两种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出发,将环境技术创新严格区分为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通过构建企业利润变化模型和社会福利函数,得出了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和排污许可证价格的临界值,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同时,本文还为企业在四种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技术创新方式进行了区分与比较;最后本文对四种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做出了排序。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选择环境政策工具提供政策建议,同时能够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环境技术创新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借助演化经济学研究工具,将政府和企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出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模型,并对策略选择进行演化动态稳定性分析,用数值仿真演示决策参数的不同取值和初始条件的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及其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政府监管成本、政府奖惩力度、企业创新收益等是影响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行为动态演化的关键因素;生态技术创新收益较高时,无论政府是否选择监管策略,企业一定会选择生态技术创新策略;在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激励政策设计时,要兼顾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实现双重帕累托改进,促使系统跳出不良"锁定"状态,朝着理想状态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3.
立足发展低碳经济这一背景,在分析技术创新导向型税收制度设计的动力理论基础、路径理论基础以及效用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技术创新导向型税收制度设计的目标、主体、动力、方式和效率评价5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并在理论框架的约束指导下,主要从基于顶层战略的目标定位、多元利益主体的广泛参与、以政策激励为主导的设计动力来源、强化诱致性制度设计的地位、效率评价标准规范化5个方面对技术创新导向型税收制度设计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绿色技术创新的组合激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发明  吕燕 《科研管理》1998,19(1):40-44
本文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出发,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决策受囿于特定的选择环境,并指出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不仅涉及绿色技术的层次特性、创新主体的行为特征,而且需要各层次激励工具的组合与协同,得出了组合激励是一个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空间计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黄宝 《科研管理》2017,38(9):161-168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政府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估,研究发现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在实施初期阶段不仅没有促进技术创新,反而显著地阻碍了创新,但随着中国政府采购政策自主创新激励目标的确定,其政策效果有所改善,但到目前为止其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功能仍十分有限。为此提出了遵守国际规则,建立和完善创新导向型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完善制度设计,遏制寻租行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化政府采购结构,强化创新激励导向等政策启示,以期为未来改进和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乌赶  李青青 《科研管理》2019,40(10):87-95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难以为环境规制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本文通过剖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机理,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估计法测度三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均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曲线关系;FDI、要素结构和研发投入显著促进企业生态创新,产业结构和教育投入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正效应。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间接作用受FDI、要素结构和研发投入影响,其中,环境规制通过FDI、研发投入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通过要素结构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产生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政策是避免创新活动市场失灵、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将产业技术政策分为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两种类型,以2005-2014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采用差分内差分方法考察了不同导向型产业技术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单一导向型政策仅对一种创新产出带来促进作用,需求导向型政策有利于工艺创新,供给导向性政策有利于产品创新;(2)高强度政策下,两类导向型政策均能有效地促进产品创新,对工艺创新则没有显著影响;(3)不同导向型政策的时效性存在一定差别,其中供给导向型政策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显现;(4)政策驱动机制检验显示,产业技术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强度发挥作用。因此,在实施产业技术政策的过程中,应注重需求导向型和供给导向型政策的结合使用,并持续加强以研发补贴为主要形式的供给导向型政策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现实国情,将公众举报作为政府监督的有效来源纳入到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中,通过对复制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性的推导分析得到九种不同情形下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行为的策略选择,并运用数值仿真演示不同初始值和条件下的演化结果及演化路径,同时分析公众举报概率对政府和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的公众举报概率可以促进企业选择生态技术创新同时节省政府的监管成本。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众的积极参与降低对企业的监管成本,从而完善环境规制的设计,实现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矿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经济化倾向,建立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协调发展的矿区工业生态经济模式.分析矿区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的目标、系统组成及其特点,提出矿区开发初期、开发中、后期主要的生态经济创新技术,为矿区生态经济技术创新提供技术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省  杨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44-151
将数字技术能力细分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获取两类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技术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两类创新,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基于沪深股市32家数字技术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表明:(1)企业的数字技术能力具有原动力作用,均能够促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提升绩效,但必须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才能达到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目的 .其中两类能力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数字技术获取能力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2)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但中介作用有限,其中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起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是数字技术企业最好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说明问卷的设计及数据采集过程;采用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法设计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4个公共因子,对其命名为生态环境、企业生态化水平及社会对生态化产品认可度、生态化技术创新条件、社会效益;用路径分析法分析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条件对其他3个因子均有正向影响,因此应提高生态化技术创新条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生态化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绿色科技创新是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模式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绿色科技创新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绿色科技创新理念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绿色科技创新的实践意义及其经济、社会、生态三重价值;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的新要求,指出绿色科技创新在此国家战略实现过程中对促进流域经济绿色发展、保...  相似文献   

13.
耿佩  陈雯  杨槿  杨柳青 《资源科学》2020,42(7):1298-1310
乡村生态创新技术植入对于推进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江苏省句容市陈庄村自然农法技术植入为研究案例,结合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的互动关系,构建乡村生态创新技术地方植入的分析框架,并从技术需求方、技术供给方以及制度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乡村生态创新技术地方植入的一般性障碍与路径。研究通过追踪在案例地开展的近5年的乡村转型发展与运营试验,并结合参与式观察、农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掌握大量案例地生态创新数据资料,得出结果如下:①技术需求方即农户社会信任水平低与知识技能缺乏,技术供给方生态创新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与技术本地适应性较差,以及缺乏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及尚未健全的生态产品市场体系,上述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自然农法技术地方植入的障碍闭环;②破除生态创新技术地方植入障碍,采取的有效路径为社区参与和信任构建、加强技术专家与农户的合作学习以及建立城乡关系市场,并依托市场效益驱动技术扎根;③“地方”在乡村生态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地方资源禀赋、村民自身情况以及城乡区位关系等因素在乡村生态创新技术植入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界定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要素与外部动力要素,揭示诸动力要素驱动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运行方式。从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两个方面,构建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合理地对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水平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的统一,技术创新生态化也是当前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内涵中的发展的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等方面对技术创新生态化进行解读,并找到技术创新生态化和科学发展观的契合点。进而从思想观念上、技术层面上及制度层面上探析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促进技术创新的机制及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开明 《科研管理》2010,31(2):26-34
摘要:创新的作用日显突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相对于乡村的多种优势特征,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城市化创造的良好环境,能够加速创新扩散。相关分析及因果检验显示:城市化与技术创新高度正相关,城市化构成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城市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投入产出模型的时序及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城市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城市规模、开放程度及地区差异也对创新产出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对于合理推进城市化、培育技术创新优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是生态文化的基本要求,而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从多个层面为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这种关联中把握并推进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变革。  相似文献   

18.
杜立民  王如琦  肖赵华 《资源科学》2021,43(10):1961-1975
面对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建设及绿色发展新需求,生态创新如何影响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研究了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线性影响;然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生态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最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了异质性收入水平下,生态创新与生态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创新通过提升绿色技术扩散,而非绿色技术进步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②生态创新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规律。本文建议应从提升生态技术创新能力、防止“一刀切”政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态创新一体化,从而助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绿色技术创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技术创新既注重经济发展,也注重社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有许多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机制,建立健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唐国华  孟丁 《科研管理》2015,36(5):21-28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环境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创新的新模式。本文构建了基于系统环境观的企业环境不确定性测量量表和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的测量量表;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环境不确定性对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我国企业的总体开放度不高,致使环境不确定性的某些维度对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整体上还是可以断定环境不确定性能促进企业向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转变。本研究的启示是:一方面,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应注重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的构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为企业提高开放度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