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软件学院的特点并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运用于软件学院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软件学院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软件教学的重要性及提出了基于单一软件包建立专业软件教学平台的思路,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说明了基于Pro/E搭建该专业的专业软件教学平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在原电子科技大学国腾学院的基础上,在国家教育部的直接批示下,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学院发展力度建立的新型院校,是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创新改革的试点院校,是全国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国家863IC 设计产业化基地和软件孵化器人才培养中心。2003年8月,学院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成都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在原电子科技大学国腾学院的基础上,在国家教育部的直接批示下,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学院发展力度建立的新型院校,是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创新改革的试点院校,是全国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国家863IC设计产业化基地和软件孵化器人才培养中心。2003年8月,学院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按照国家、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参照国际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产业的联系,强调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基于“1—7模式”的案例式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类人才因技能无法达到企业的需求标准而难以找到工作的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1-7模式”的案例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存在的问题,在该校建立了基于“1-7模式”的案例式实训教学体系。近五年来,学院培养了大量符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证明了该教学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软件外包产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推动着软件学院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的改革.依据ESP理论,基于软件专业学生、ESP教师、软件外包行业三方需求分析的结果,建议从五方面改革当前高职软件学院软件类ESP课程:与企业共同确立软件初级人才英语能力指标;构建”公共英语(EGP)+专业英语(EAP)+外包英语(EOP)”的教学体系;分”专业英语(EAP)+外包英语(EOP)”阶段编写ESP教学材料;创新ESP教学方法和改革ESP教学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十分注重根据软件企业的需求 ,按照工程化、国际化的培养方向 ,建立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 ,加大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学院依据以下五项准则构建教学体系 :国际化准则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资源 ,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 ,在管理体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与国际成熟模式接轨 ,强化对国际技术标准的认知和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广泛使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 ,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和软件专…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新形势下适合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软件职业技术办学模式,并制订了软件职业技术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为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通过改革办学模式使软件学院成为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基地,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覃国蓉,女(汉族),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硕士学位,现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授、系统分析师。广东省职业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广东省第四届“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深圳后备级高层次人才、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教学名师、软件技术专业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正昌吉技师t台训学院在30多年技犬人才的培养教育中,逐步总结提炼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训、考核、鉴定、管理的经验和运行模式,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中,学院结合当前昌吉州"三化"建设和优势资源转化中"媒从空中走,油(气)从地下流(跑)"的产业发屐战略,把聚集能雩、形成规模、个性发展、特色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与学制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又艘,把企业社会资源与学院办学资源实现有效融合,把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与学院教学培训项目实现有效衔接,形成和提炼出独具技能型人才培训特点的办学特色。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步伐作为富民强!HI、科学跨越、后发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IT业对软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在成熟的"3+1"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学院已有师资开发实践经验不足问题,探索将软件企业里具有丰富开发实战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请进校内课堂,对学生的实验课程及暑期实训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为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秦聪 《教育现代化》2006,(7):119-119
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是总部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信息技术跨国公司,是专门从事教育、培训、软件解决方案和教育多媒体业务的上市公司。为了解决江苏省软件人才缺乏的问题,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与NIIT成功合作,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下属34所院校和办学点中开办NIFF课程置换。所有授课的院校老师均需参加NIIT总部的教师强化培训,获得了NIIT教师上岗认证才能开始授课。  相似文献   

14.
软件工程专业应培养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实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中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以“山西省共享式软件人才实训暨培训基地”为平台,积极探索 “产业人才云”概念下的共建共享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对该模式、体系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软件人才培养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人才实践平台的建设经验,在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资源、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对高职院校建立综合性、体系化的软件人才实践平台进行了探索、改革、创新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积极推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有利政策和当前就业市场严峻形势的共同影响下,软件学院既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又面临巨大挑战,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线,使软件教育与软件产业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加强软件学院的实践教育环节,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对于推动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促进软件学院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索创新型软件人才在西北民族区域的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经验,以新疆大学软件学院的建设思路和初步实践为例,论述了新形势下软件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教学模式和西北民族区域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总结了依托新疆地缘优势进行区域特色办学的实践及探索思路,对新疆大学软件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这些探索对少数民族地区及边疆欠发达地区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岁末年初,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成功,一所崭新的培养软件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终于落户深圳,未来五年,学院拥有在校学生6000人,培养对象是就业能力强的高质量实用性技术人才。软件学院,将成为深圳急需的“软件蓝领”的摇篮。 深圳急需大量的软件人才,创办深圳的软件  相似文献   

19.
坚持机制模式创新 办好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催生了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诞生。然而,如何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学院?怎样培养国家急需的高水平的软件实用人才?这些既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也是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必须回答的问题。按照教育部“解放思想,积极发展,实事求是,规范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纵观传统计算机学科办学的现状,结合我国软件产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实际要求,我们认为:创新,是办好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高水平软件工程人才的关键。一、管理机制创新———办学专业化、运作企业化、决策自主化南京大…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业化的推动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展,一方面为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景。那么,如何能够使学生在新工业化下尽快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获得良好的开端与顺利的发展?这莫过于在高职高专的教学阶段就将工业化引进课堂。为了落实高职高专课堂工业化的转变,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在引入机器人创新课程的同时,将工业化也带入了课堂,彰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