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学校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为了让学生“主动”,就兜圈子提问:为了师生、生生“合作”,就进行小组讨论:为了完成多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就开展许多活动,占用有效的学习时间。这表明,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轨道,但是距离新课程倡导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徐开明 《今日教育》2007,(11S):45-45
美国学者约翰逊和霍勒.别克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几人组成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目前。实施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师生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分组即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草草收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形式而言的.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不同能力或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组成教学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它能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使聋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被认为是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领袖品质的有效方式。在目前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被认为是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领袖品质的有效方式。在目前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使用。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怎样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从以下方面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生本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小组交流”,而“小组讨论”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小组的讨论中,学生能够解放思想、互相合作,畅所欲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究知识,实现教学目标.随着生本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广大教师已在课堂上广泛使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对小组讨论的有效实施还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把握,小组讨论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本文认为,要使课堂小组讨论达到“水到渠成”、真实有效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组织和调控好讨论的问题和讨论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宋世鹏 《甘肃教育》2014,(18):76-76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能会发现:多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存在时  相似文献   

9.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目前,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了把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的意识。然而,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多数讨论不外乎这样两种状况:一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只要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四人一组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见解,说完了,讨论就算结束了。二是为合作而合作。有些问题浅显直白,答案一目了…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通过学生课后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然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发生了颠覆,在教育技术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而完成.翻转课堂由此形成.教师在课前为新课的教学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看视频并完成相关练习.第二天学生就在教师和同学帮助下开展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内化吸收,拓展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起来.但是细细观察、揣摩我们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却不难发现,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合作学习”貌似热闹,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使教学陷入误区.现就当前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些现状进行反思,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曹静 《文教资料》2010,(26):51-52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引进了“对话”、“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操作方式,但是传统的“听写”和记“笔记”等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不可或缺。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笔来.这不仅仅是为了训练表达,更是为了训练思维。  相似文献   

14.
学习“洋思”教学经验,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先学”包括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堂按教师设计的自学指导的要求、方法自学,小组讨论学习;课上自学有老师指导,兵教兵互帮,自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如何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课前很好地完成自学任务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课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课堂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哲学和教学理念,倡导课堂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活动”。目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有其形,而无其实”之嫌。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更加的广泛。咱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传授必要的合作技巧,构建合理的课堂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规范,才能实现有其形,也有其实的合作学习。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才会做到既学到了知识,更享受了合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钱红 《考试周刊》2012,(74):185-186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集体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合作学习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笔者在许多公开课上发现,当教师布置一个讨论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后就任由学生发挥。这种所谓的"小组合作讨论",只把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活动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或作为一种花瓶,只重其"形",而无其"实"。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如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叶澜教授说过:“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凸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地位。而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课堂小组讨论以其简便易行,尤其为教师所喜爱。一、小组讨论的优势功能比起一般的课堂组织形式,小组讨论的优势功能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创共生、共识共享的形式之一。在小组讨论中,彼此真诚平等的心灵敞开,各种不同的见解相…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已经习惯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