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国史记》史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史记》共有31篇史论,是《三国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史记》史论不仅效仿了春秋笔法,而且还学习《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史论的写法。《三国史记》史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成就的折射和补充,尤为重要的是,《三国史记》是站在中原王朝附属政权的角度去记载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历史的,因此,认真研究《三国史记》中的史论,对于厘清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角色,估价《三国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三国史记》初探新罗社会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与高句丽、百济并立于半岛。其开国于公元前57年,亡国于公元935年,存续近千年。朝鲜高丽时期的著名文人金富轼在其著作《三国史记》中对新罗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从而使之成为研究新罗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国史记》关于新罗的记载,对新罗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发展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展现《三国史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国史记》关于棘竭、渤海的相关史料,反映了秫揭、渤海与中原王朝及新罗、高句丽、百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渤海建立前棘辐与三国之间的相互征战、秫辆对唐朝的隶属关系,渤海建立之后渤海与唐、新罗的关系等,这些史料是金富轼摘抄中国、朝鲜古代史料所为,尤其是一些朝鲜古籍中的史料,对于探讨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以及中原王朝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统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百济、新罗均是朝鲜的古国名。 高句丽也称句丽、高丽。相传其始祖朱蒙于公元前37年建国。公元4世纪初南占乐浪郡地。此后百济、新罗兴起,互争霸权,朝鲜史上称为“三国时代“。广开土王(好太王)在位时,败日本、百济联军,臣服新罗。其子长寿王(413-491)加强王权,都平壤;475年南攻百济,夺取汉江流域地区,为高句丽极盛时期。6世纪后渐衰,7世纪为新罗所并。 百济相传朱蒙子温祚创立。约公元1世纪兴起于汉江流域。都域礼城。渐征服邻近各部,成为朝鲜半岛西南部强国,继而与新罗、高句丽鼎足而立。7世纪并…  相似文献   

5.
《三国史记》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新罗、高句丽国王以及大臣诞生的神话传说,其中有卵生神话、日光所照神话、星光所照神话、龙生神话、小椟所生神话等。对于这些神话传说,迄今为止有许多中外学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观点亦不尽相同。其中探讨比较多的是关于三国卵生神话传说,尤其是高句丽王朱蒙的卵生神话,因而拟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国史记》中有关国王和相关人物的诞生神话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句丽王系史的记载,从《三国志》到《新唐书》均繁简不一,尚存阕如。关此记载最详尽的应首推《三国史记》。本文基于《三国史记》的记述,对高句丽王朝继统概况作出梳理和阐发。认为按《三国史记》的记述,高句丽王位继承采取了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王世系积年考——兼论朱蒙建国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史书《三国史记》所载高句丽王的世系与积年是有问题的。参照中国史书的记载可以排出27世29王的高句丽王世系。中国史书对高句丽诸王在位时间的记载虽然极少,但仍然可以据此修正《三国史记》所载高句丽诸王在位时间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居住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先民被称为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自秦汉以来,他们与中国人有着密切的交往,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就其社会风俗,择要试述之。一、生活风俗服饰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特征的重要标志。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朝鲜先民,他们同处朝鲜半岛,他们的穿着打扮、服饰文化基本相同。高句丽,在汉末祝初,随山谷而居,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三国志·魏书·东夷传》:“高句丽在辽东之东迁里,南与朝鲜、涉貉,东与沃温,北与夫余接。…  相似文献   

9.
《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在1145年以古汉语写成的关于新罗、高句丽、百济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从古汉语的角度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三国史记》古汉语中的谓语类型主要包括名词用作谓语、形容词用作谓语、数词用作谓语、副词用作谓语、连动句式、兼语句式、谓语省略等等,例句比较丰富,将这些谓语类型与现代英语对应表述,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语法现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为古汉语英译及古汉语和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加强了同倭的联系,双方各有所图,就高句丽而言,结好倭是为了实现连横之势,在战略上抗衡唐朝;于倭而言,加强与高句丽交往,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以朝鲜半岛为基点的"天下秩序"。本文以《日本书纪》记载为基础,结合《三国史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试对唐丽战争期间的高句丽与倭交往情况做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水族妇女服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最直观的外部标志是服饰,尤其是妇女的服饰。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九阡、丰乐、普安、都江等五个片区的水族妇女服饰,其颜色、款式、装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装束样式、质料、色彩、服饰种类亦随时代的演变而演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社会体系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奇服,一直处于被忽视审美需求的范畴之中。文章从奇服的客观社会性入手,进而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其功利价值、精神价值、本体价值、接受价值,从而说明中国古代奇服审美价值内涵的丰富与深刻及讨论其审美意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阴阳五行说与服饰色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五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和色彩观,阴阳五行学说对古代中国服饰具有深远影响,"五色"在统治阶层和百姓日常生活中有着严格的使用规范,这对于服装色彩的学习应用以及研究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工经济对民族服饰传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各级政府倡导扶持的留守经济让更多的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留在当地,并恢复和繁荣了文化生产圈,它从多方面促进了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也为留守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京剧服饰以其华丽的外表、复杂的制作工艺驰名中外。京剧服饰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在京剧表演中还起到了“非语言性表达”的作用,因而极具典藏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宋代服饰的民俗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服饰已超越其遮羞蔽体、挡风御寒的实用功能,成为一个时代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审美风尚的物化载体与表现方式。宋代,在理学的影响下,其服饰以儒朴、保守以及崇尚自然的特点,反映出了宋代社会的风俗。  相似文献   

17.
旗人子弟创作的子弟书内容丰富,不乏对清代中晚期社会现实的描写。在描写当时的饮食现象时,涉及到一部分流行小吃。对这些流行小吃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普通人群的饮食嗜好,而且可以了解当时的饮食文化心理。通过揭示其文化意蕴,为今天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这些流行小吃提供文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纺织品和服装行业是中国出口贸易出口的优势行业,也是有关进口国大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领域。WTO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严格制约,《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漏洞”及其它国际因素的影响是中国纺织品扣服装出口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规避大量贸易摩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苗族服饰代替了文字的功能,它是苗族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和信仰的视觉再现。苗族人民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通过服饰展现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情爱信仰、原始而古朴的图腾意识及生命感悟。苗族服饰不是简单的民族工艺品,而是积淀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文化趋同的今天,让苗族服饰在保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美术工作者们的应尽责任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维吾尔族服饰民俗文化中图案、色彩、工艺、禁忌、传说等的解读,可以发现寓含在其中最基本的生态语境,服饰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和艺术品不仅具有特殊地位,还具有生命的形式和内容。维吾尔人把对自然的独特理解通过服饰表现出来。为服饰注入了深层的精神生命。正是对生命的热爱、尊重、敬畏产生了维吾尔族服饰民俗中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