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秋胡戏妻的故事最早见汉刘向的《列女传》中,在该故事演变过程中,众多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到了秋胡妻的身上,对秋胡的形象则很少关注。元人石君宝在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中彻底改变了秋胡的形象,使秋胡由知礼之人蜕变成了一个无耻之徒,这与作品的主题、产生的背景和秋胡在此剧中的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秋胡戏妻"的故事是中国的古老传说之一,这一故事经后世的不断转述,至元代时出现了石君宝笔下的杂剧作品《鲁大夫秋胡戏妻》,此剧既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之一角,同时亦反映了中原儒学及草原文化在作者身上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3.
"秋胡戏妻"的故事是中国的古老传说之一,这一故事经后世的不断转述,至元代时出现了石君宝笔下的杂剧作品《鲁大夫秋胡戏妻》,此剧既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之一角,同时亦反映了中原儒学及草原文化在作者身上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4.
以“秋胡戏妻”故事为原型的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在艺术创作上作了大胆创新。它不仅增加了诸多人物,使秋胡、梅英的形象更加丰富、形象,还改变了故事的情节安排,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些改变的出现,一方面是戏曲冲突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源于故事所处时代的不同。突出梅英形象的需要和国人的大团圆意识。  相似文献   

5.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①是一部流传非常广的杂剧,其主要表现了在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之下,女性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妻纲"对她们的压迫,以及她们反抗这种压迫而不得的社会现实,其中还反映了当时普遍的社会矛盾。京剧《桑园会》②则是在《秋胡戏妻》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前者既有对后者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多创新的地方,使得两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秋胡戏妻》记录了媒人、合髻礼、红定、肯酒、休书等元代婚俗,这些婚俗事象环环相扣,与剧情巧妙杂糅,不仅展现了元代的婚俗文化,亦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7.
敦煌本秋胡故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一三三秋胡故事残卷,通篇散文叙事,具有敦煌民间话本的特征。秋胡戏妻故事是敦煌民间文学中名篇之一,也是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著名的民间传说,源远流长,对我国文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秋胡民间传说的由来据光绪《嘉祥县志》卷四载,在武梁祠堂画像石中,就有“秋胡妻”、“秋胡义姑姉”等字样出现,说明这个故事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以至融入民间风俗中,古人墓葬时将秋胡妻作为一个坚贞优美的精灵写在死者的棺槨骱毫跸虻摹读信肥紫燃窃亓苏飧龃档拇蟾徘榻?  相似文献   

8.
《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通过讲述乐羊子妻子的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子的高尚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羊子曾经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便拿回家交给了妻子。他的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之友》2020,(1):F0002-F0002
高文秀(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戏曲作家,人称"小汉卿"。创作杂剧32种,今存《黑旋风双献功》《好酒赵元遇上皇》《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须贾大夫谇范叔》《保成公径赴渑池会》5种。代表作《黑旋风双献功》是以水浒英雄李逵为主角的杂剧,写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孙妻郭念儿与权豪势要白衙内私通,约定在进香路上一起潜逃。  相似文献   

10.
《俗文学丛刊》第101册[1]所收录万卷堂木刻本川剧剧本《南华堂全本》与《庄周试妻》是"庄子戏"的一种,在继承前面"庄子戏"的故事之时,突破已往单向主题,融修仙得道与试妻主题于一体。且剧本对川剧艺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亦富有四川民俗,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陌上桑》母题的嬗变及其整合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上桑》的母题既久远又丰富。大禹与涂山氏在“台桑”遇合的传说、《诗经》中很多诗篇所反映的桑中男女之事及《列女传》中“秋胡戏妻”等故事都是其母题。《陌上桑》的创作避开了前代“桑中故事”的套子,对上述母题作了全新的整合,体现出高超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2.
据笔者所知,最早将“三百六十日”写入诗中的是诗仙李白。其《赠内》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前两句写自己饮酒无度,“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后两句借用“太常妻”这一典故向妻子表示歉意。据《后汉书·周泽传》记载,东汉的周泽担任掌管皇家祭祀礼仪的太常,因病睡在宗庙里,其妻不放心去探望他,他竟认为妻子违犯禁令,将她投入监狱。当时有人同情他妻子,编歌谣说:“生世不谐,做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后遂以“太常妻”指虽有丈夫而常独守空房的人。李白在诗中称妻子“何异太常妻”,说明他对自己烂醉如泥的状况是深感愧疚的。  相似文献   

13.
《葛藟》为周王族大夫刺平王东迁洛邑时弃其九族之作,当为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迁洛邑初期所作,或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黍离》为周大夫闵宗周颠覆之作,当作于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0年)秦文公将岐东之地献于王室以后,或周平王二十一年;《君子于役》为周王室戍守南申士卒妻子思夫之作,当作于周王室士卒戍守南申之时,即周平王三十六年(前735年);《扬之水》为周王室戍守南申士卒刺平王之作,当作于周王室派兵戍守南申之年或此后,即周平王三十六年(前735年)或此后;《丘中有麻》为周大夫写留邑女子与子嗟定情之作,《中谷有蓷》为周大夫闵周平王时民人夫妇遭遇凶年饥馑而室家相离弃之作,二诗皆当作于周平王之世(前770年-前720年)。  相似文献   

14.
石君宝擅长加工改编前代作品,在人云亦云的故事中塑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如《秋胡戏妻》中劝分不劝合的媒婆,《曲江池》中不认父的郑元和。人物性格的创新为剧情的顺畅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人物性格达到内部统一。他的戏曲真实展现了元代的社会价值观念,记录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融合。  相似文献   

15.
《敦煌研究》1986年第1期(总第6期)载高国藩先生《敦煌本秋胡故事研究》一文,其中谓“敦煌本秋胡的形象最明显的特点,是采取有意的试妻结构来表现的。他在分离了九年回到家乡的桑园中会见他的贞妻,不是不认识她,而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相似文献   

16.
杨密 《中国教师》2014,(Z1):193
<正>一、《孔雀东南飞》的发展背景《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背景。最早,在《玉台新咏》,当时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诗前,有一个序文的描写:"在汉末建安中,在庐江府,有个小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叫刘氏,他的妻子被仲卿的母亲所遣,她发誓不再改嫁。在其家的逼迫下,投河而死。当仲卿听说后,也上调而死。当时地人因此很伤心,写了这首诗来祈祷。"这是序文的全部。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是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这是古  相似文献   

17.
“汤”在宋元以后的口语中,除作名词(指热水、汤汁等)外,还可作动使用,意思是以手指挨碰、接触他物。《秋胡戏妻》剧三。“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西厢记》一之二:“休道是相亲傍,若能勾汤他一汤,到与人消灾障。”《后西游》三十二:“况我这条棒颇  相似文献   

18.
胡萍 《教育文汇》2004,(2):35-37
汉魏乐府中有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的《焦仲卿妻》诗,写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殉情化鸟的悲剧故事,凄婉感人,“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它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公元507—583年)选辑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宋人郭茂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化,戏大于天”,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名言,让人感受到戏剧在中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豫剧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其中传统剧目近千出,历史上曾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之说,《斩子》《牧羊卷》《刘全进瓜》《抱琵琶》《铡郭槐》《红下山》《大祭桩》《借妻》《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唐知县审诰命》等众多传统剧目长期以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陌上桑》的本事、古辞、曲题别称,是一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依据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与汉墓壁画等文献资料,结合传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陌上桑》古辞的本事即为汉刘向《列女传》中记述的秋胡妻故事,并在叙事上高度地典型化、艺术化;《秋胡行》虽也描述秋胡妻故事,但其曲晚出,被疑为咏史之作,且亦别称《陌上桑》,说明该歌诗假如有古辞且在汉代已存在,也本与《陌上桑》古辞同事同题;今传《陌上桑》古辞是经过自先秦以来民间集体创作、加工精炼而后在汉代定型的;其曲题在汉代称为《陌上桑》,其别称为取自歌诗首句的《日出东南隅行》或《日出行》,而《艳歌罗敷行》《采桑曲》或《采桑》是在汉以后拟作中产生的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