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高中课本化学第一册(人教版)第184页,有这样一道题:“用大量筒收集一筒二氧化氮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一会儿看到量筒里红棕色气体消失,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溶积的2/3,再往量筒里通入适量氧气,又出现红棕色,一会儿红棕色又消失,液面又上升,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该题中的“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简容积的2/3”一句有两处叙述不够准确,特提出与各位商榷.由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的1/3…  相似文献   

2.
对化学计算题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型的题目,可用同一种思维方法去解,这就是“多题一法”。比如,有关气体反应体积的变化这一类题目的计算,我们可以采用“顺序推理”的方法来求解。就是研究开始反应的体积、反应中变化的体积、反应后的体积,然后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反应中,增加体积为“ ”,减少体积为“-”,反应后的体积是开始体积和变化体积的代数和。例1 把15毫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的盛满水的量筒里,经过一段时间,量筒里剩下8毫升气体。试计算原混和气体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各几毫升?  相似文献   

3.
1999年的高考实验题中,几乎每一空都有一个隐蔽问题,只要挖掘这个隐蔽问题,就是找到了题眼,就很容易解出正确答案。MCE99.26,填空(1)图1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液体的体积是  mL。解析:刻度隐蔽。A与B,B与C刻度间相图1 量液读数差1mL,每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说明每个小刻度为0.2mL。量筒从下到上,毫升数增大,A为4,B必为3,加一个小刻度0.2,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3.2mL。(2)图1Ⅱ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  相似文献   

4.
量简是中学阶段常用的一种粗略量取液体的量器 ,有关其最小刻度、起始刻度、准确度、量液体的体积时如何正确读数以及量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量筒的选取等方面都是学生非常模糊且难以把握的。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些探讨 ,总结如下 :①量筒的起始刻度为量筒量程的 1/ 10 ,量筒无“0”刻度。②量筒的最小刻度与量程有关 ,如 :5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 0 .1mL ,10mL量简的最小刻度为 0 .2mL ,5 0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 1mL ,5 0 0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 5mL。③量筒的准确度由量筒的最小刻度决定 ,量筒的准确度因量程不同而不同。量筒为粗量器 ,…  相似文献   

5.
一、叙述型推断题1.常温下干燥的某混合气体,可能是由硫化氢、氢气、氯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中的某几种组成,实验证明有如下结论:①混合气体无色,它的密度比空气大;②混合气体不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打开瓶塞也无颜色变化;③混合气体通过  相似文献   

6.
关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实验很多刊物都有设计 ,我们在教学中也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现将该方法介绍出来 ,与诸位老师探讨。1 实验装置2 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圆底烧瓶 (2 5 0mL)盛满水 ,插入双孔橡皮塞 ,塞紧瓶口 ,关紧两个止水夹 ,倒置在铁架台上。玻璃导管 1放在一个空烧杯 (2 0 0mL)里。(2 )一氧化氮的制取和收集用铜片和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 ,导管 2与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相连 ,打开止水夹 1、2 ,产生的一氧化氮通过导管 2进入烧瓶 ,随着一…  相似文献   

7.
例1 往密闭容器里通入CO和O2的混合气体,其中含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相似文献   

8.
考查准确度例 1 用最小刻度为 1mL的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 ,得到下列数据 ,其中合理的是 (   ) .(A) 5 2mL     (B) 5 2 5mL     (C) 5 2 52mL     (D) 5 2 52 5mL解析 用最小刻度为 1mL的量筒 ,准确度只能达到 1mL ,后面读数为估计值 ,故 (A)合理 .图 1考查量程的选择例 2 量取 80mL的水 ,应选用 (选填 :“1 0”、“50”或“1 0 0”)mL的量筒 .解析 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量取 80mL的水应选用 1 0 0mL的量筒 .考查有无零刻度例 3 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 ,无零刻度的是 .解析 托盘天平的刻度…  相似文献   

9.
·实验预习·1.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及药品的取用量.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3.使用天平称量固体物质质量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5.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如果不慎把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应采取的措施.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2.初步学会用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3.初步学会酒精灯的使用和给试管里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试管夹、药匙、托盘天平(带砝码)、10mL量筒、…  相似文献   

10.
<正>一、NO_2或NO_2与非O_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例1将盛有25mL N_2和NO_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气体体积缩小到15mL后不再变化(同温同压下),原混合气体中N_2和NO_2的体积比是()。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铅为例。装置如图: 操作过程: 强热试管内的硝酸铅,能迅速分解生成氧化铅、二氧化氮和氧气。将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和气体通入带有支管的U形管中。通入u形管中的混和气体,经过碎冰块冷冻,温度降至0℃以下,从U形管底部可清楚地看到液态的二氧化氮。再用带有余烬的木条,放在U形管  相似文献   

12.
根据混和气体在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推算其体积组成,转化率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掌握。然而用气体体积差来解答此类题,却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现举三例,以体积差求解。 [例一]把10毫升NO和NO_2的混和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的盛满水的量筒里,片刻以后,量筒里留下5毫升气体。计算通入的混和气体里,NO和NO_2各占几毫升? 解:设NO_2为x毫升,则NO为(10-x)毫升,并设在此条件下1摩尔的任何气体占有V毫升。  相似文献   

13.
例1(镇江本年调研题)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CI、HBr、S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能被完全吸收.将所得无色溶液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酸化的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原混合气体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例1 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64%.先将5g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然后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相似文献   

15.
我看这道题     
《化学教学》1999年第5期42页刊登了“对一道课本习题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文”),指出了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人教95年版)第184页习题7中“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容积的2/3”一句有两处叙述不够准确.对“商文”的第二个观点,“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所生成的硝酸,立刻溶于水成为硝酸溶液,因而在该题中量筒内液面上升时,已不是水了”,我认为是正确的,而对“商文”花了绝大部分篇幅所论证的液面是否上升到量筒容积的2/3的问题是不敢苟同的,下面谈些看法与“商文”的作者再商榷及供大家参考.一.“商文”中的仪…  相似文献   

16.
高一化学第六章有关氮的性质一节,只提到了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转化而无实验,讲硝酸性质时,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中,二氧化氮污染空气影响师生健康。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性质的认识和理解,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特设计了一套综合实验装置,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例1 某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使5g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再将所得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相似文献   

18.
例1某CO和cch的混合气体中舍氧64%.使5g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使所得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可得到多少克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出处苏教版必修1第100面,观察与思考【实验1】【实验2】。二、实验原理和目的1.原理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分别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红棕色)和一氧化氮(无色)。一氧化氮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2.目的(1)通过实验证明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在一次探究教学的活动中,为了制得干燥的二氧化氮气体,把二氧化氮通入浓硫酸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个异常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浓硫酸后,红棕色消失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二氧化氮哪里去了?二氧化氮制备过程及其现象如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