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一直在增加。庞大的农民工渗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什么?他们又从城市获得了什么?事实上,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受到诸多限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除了制度性因素外,城市人口的排斥,也是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的原因。本文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从城市人口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其进行再分类,分析农民工遭到排斥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进城农民工只能进入待遇和机会较差的城镇次要劳动力市场,无法进入待遇和机会较好的城镇主要劳动力市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制度性因素外,还有教育.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已经成为农民工融入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最重要的非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3.
从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得出,劳动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以及职业技能和从事的行业都是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这些影响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各个因素,初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经济的大发展,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来支撑,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提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挤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由于推力和拉力的作用,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逐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就业、收入、社会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于是在城市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形态即"城市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动摇了城市化的进程,扩大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异。笔者建议通过加快户籍改革、统一城乡就业政策、逐步统一社会保障、为低收入农民工群体提供廉租房、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措施来缩小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年东部六城市的农民工问卷调查,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进城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与收入变化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控制其他重要变量之后,工作稳定性(即每份工作平均持续时间)对收入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但会经历一个二次增长的过程。对低收入与高收入者,随着工作稳定性的提高,每份工作时间的边际效益呈现递减趋势,适当更换工作有助于其提高收入。但对于数量最多的中间收入者而言,随着工作稳定性的提高,每份工作的边际收入递增。因此,该收入群体为增加其收入应减少流动,提高工作稳定性。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市场监管、改善工作环境、鼓励农民工创业等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地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必须不断扩大渠道、拓宽空间、改善环境。本文以湘潭市为例,客观地分析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现状,提出了对进城农民工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多角度思考我省农民工进城后引发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闲置,我省农民工进城人数也在大量增加。他们的到来不 仅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发展,而且也大大增长了农村经济收入,改变了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但这一弱 势群体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增多,如:“留守农民”、医疗保障、失业保障、拖欠工资、 子女教育、农民工的再教育及农村妇女进入城市卖淫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一农民工。现在全国跨地区转移的农民工已逾9000万人,占了全部农村劳动力的20%左右。农民工进城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入世后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增加工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京市578名农民工的抽样调查,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基本情况及特征是:月均收入为850.88元,收入随职业、化教育程度、每周劳动天数等因素不同有较大的分化;工作时间普遍较长,相对于农民工的劳动付出,他们的收入较低;由于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高,部分农民工对收入不太满意,而且,农民工在城市中完全处于一种非福利、低福利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跟随其进城的子女也越来越多.农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结果造成部分进城儿童无法得到足够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只能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总体来说,由于受教育体制、观念、教育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项重大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描述找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自发地转向了城镇,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工作的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工作的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的占到90%以上。由此可见,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为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问题等方面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处于徘徊状态,城乡收入差距也不见明显缩小,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探讨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农产品与农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即贸易条件)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业部门的增长虽然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进行了限制,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既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居民的补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广大的从业农民工中,技能偏低、素质偏低、收入偏低的“三低”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成了进城务工农民的代名词。在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偏低、求职就业难、就业稳定性不高成为摆脱“三农”困境的一个瓶颈。据最新的统计,全国有4.8亿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4.2亿,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8%,也就是说,近九成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2亿人,参加过就业培训的仅占不到30%。而在已经培训的农民工中,技能性培训的比例又远远低于岗位适应性培训,从业农民工的技能状况堪忧。另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是农民工从业数较多的产业,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我们的忧虑是,如此庞大的产业职工队伍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对湖北浠水县、监利县等19个县(市)区农户进行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流动就业尤其是近期农民回流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第一,制度转型和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促使农民工回流返乡的宏观影响因素;第二,农民工相对收入的减少促使农民工就业决策形成短期回流,并对农村内部潜在的劳动就业市场形成冲击;第三,农村内部劳动力大量闲置,缺乏就业创造机制,造成回乡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5.
借助“进城农民生活现状调查”的问卷调查,对浙江省台州市范围内300名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收入状况、劳动权益保障、精神生活、子女教育、发展前景期望7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揭示了现阶段台州市建筑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并结合调查结果对影响农民工生活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现有农村劳动力3400多万人。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技能促就业、能力促创业计划等措施,集中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失业返乡农民工、企业在岗农民工、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初、  相似文献   

17.
进城农民工就业工作环境差、时间长,工资低、克扣拖欠问题严重,并且大多数进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危险性高、职业病发病率高,加之急切的求富心理等因素,导致了进城农民工就业心理压力大。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住房和子女入学教育等问题,能使进城农民工就业心理压力逐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的因素分析——对武汉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农民工有着很强的职业培训需求,但是在接受培训对其提高收入没有显著收益的情况下,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子分析显示,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农民工自主理性选择为基础,为进城农民工重构职业培训方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多选择通过老乡或亲戚朋友介绍这种途径,这是基于对老乡或亲友的信任以及降低职业搜寻成本而作出的决策。深入分析发现,厂商的招聘方式、培训方式以及对农民工权益的侵害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或强化了农村劳动力选择通过老乡或亲戚朋友介绍进城就业。  相似文献   

20.
实现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对武汉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工进城所存在的问题,如农民工的地位边缘化,户籍制度制约,就业道路曲折,劳动力素质低,保障制度缺失,子女教育受阻碍,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树立平等意识,建立统一的户籍与就业制度,提供平等教育机会与社会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与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保障农民工权益,确保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稳定就业并乐于安居,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