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易筋经》众多版本中,市隐斋本和来章氏本是目前所知的两个最早刻本,也是辑录“易筋十二式”和附有完整《洗髓经》的两个版本。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市隐斋本的则数和正文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易筋经》不断增衍的发展轨迹;从两个版本“十二势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易筋经》从道家文化到佛家文化归属的重要转变;两个版本在序跋及正文内容上有着不小的差别,包括具体的功法要领、服药方式、遣词用字等,其原因多与版本传抄过程中的错讹有关;两个版本都附录有《洗髓经》的完整内容,正文内容略有差别,在封面、目录及跋文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的定型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演化过程。唐五代时,变文文体流行,而西游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从现有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并没有一部以西游故事为题材的变文流传下来。然而当时多种形式的西游故事流行,变文的初衷本在于敷演佛法,变文的文体、内涵与西游故事有颇多交集之处,而后来的西游故事的表达形式乃至佛教知识的错误和《取经诗话》中的声误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唐三藏取经变文》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晋书》及《晋书音义》校勘整理较好的版本当为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的繁体点校本,该版在《晋书》原文之后附了《晋书音义》,并且对其作了相应的点校,这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但遗憾的是,在对《晋书音义》的校勘中,点校本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这其中音切用字失校的情况要多一些。综合利用音韵学、文字学、辞书学、文献学等知识,参考《晋书音义》的不同版本,对《晋书音义》存在的传抄失误与编纂失误进行校补。  相似文献   

4.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元祚创作的诗歌记载了其为人、仕宦、交友、思想情感等内容,是今日研究赵元祚的重要史料之一。本研究综合运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从《滇南诗略》等文献中辑录近20首赵元祚创作的诗歌,并对部分内容略加校勘。研究认为,这些连同诗歌在内的作品大多难以确知其具体的创作时间,未能一一进行编年,但能极大地丰富今人对赵元祚及其作品的认识,推进赵元祚研究的进展,部分作品还能与《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互证互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先秦以来,有关《老子》的注疏解说多达数百种。《河上公章句》是其中成书较早、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家。对《河上公章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成书时代、思想内容、传世版本及历史地位等方面。河上公其人其书的时代和真伪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个难题。《河上公章句》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河上公章句》在思想史、道教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对养生研究、《老子》版本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百喻经》作为一部结构内容比较特殊的作品,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也不在少数。历年来,学术界对于《百喻经》的研究多从其传达的佛教思想入手,研究其中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以及传达的手段;另有一些文字研究者深入细致地分析其中所使用的字词;还有一些文献学者针对其版本、传播过程、翻译等问题进行研究。《百喻经》不仅是一部佛学典籍,更是一本文学作品。本文试从内容、艺术形式及思想三方面重读《百喻经》,一方面重读故事内容本身,另一方面重新感受另类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思考、启迪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简《老子》有不少内容能够与帛书甲、乙本和今本相对应,但是在结构和某些重要的思想内容上与帛书甲、乙本及今本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它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古的《老子》版本。它的出土,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子》,特别是校勘多种传本《老子》的文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云铭《楚辞灯》是问世于清初的一部重要楚辞注本,也是较早在日本得到刊刻并广为传播的楚辞注本,对楚辞的普及贡献颇大。考释《楚辞灯》在日本流传的版本信息与传播情况,对于楚辞版本校勘以及传播史探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实地调查,笔者整理收集了十余种《楚辞灯》和刻本,对其版本信息作了详细介绍,总结其刊刻特点,分析《楚辞灯》在日本传播的主要情形和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多种版本,其中有优劣之分。清程余庆著《史记集说》是《史记》诸版本中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善本。不管是在校勘、断句,还是在注释、点评上,它都具有精确凝炼,文字优美的特点。将其同中华书局本对照,更能显示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校古周礼》是据《古周礼》为底本所作,故内容与《周礼》内容略有不同。今我图书馆新得一古本《重校古周礼》,其版本不定,仅以此文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12.
王伟 《职大学报》2010,(3):30-34
历代许多小学类重要著述如《说文》、《广雅》、《韵补》等,在论述文字之际,对于《楚辞》皆有所徵引;而其相关研究著述如《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等在其进一步对《说文》、《广雅》等疏证研究时,则也更多的引用和论述到了《楚辞》。凡此相关引用和论述数量丰富,合理的利用这些材料有助于《楚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董说的《西游补》主要写孙悟空受鲭鱼精所迷由入梦到梦醒的过程,它是作者借以营构自己心中镜像“梦”作。从创作心理来看,它体现着作者沉痛历史感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神游体验的“个人无意识”,作者往往游离于二者之间,而最终仍归趋于集体无意识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文选》三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则考证清初著名选学家何焯,当初校勘《文选》所据底本系康熙钱士谧重刻明末毛氏汲古阁本,并非其初刻本及重修本。进而略述确定何校底本于《文选》何校及版本研究之意义及实用价值。一则考证吴希贤先生辑汇之《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中"明州本文选"书影,不是六臣注明州本,而是明万历间邓原岳刊单李善注本。一则辨证《文选·西京赋》"齐栧女"之"栧"字,非关避讳,乃俗写。  相似文献   

16.
张曾虔为清代乾嘉年间皖籍桐城曲家。通过对张曾虔及其著作情况的考述,k可以丰富对清代皖籍曲家的研究。对其杂剧集《青溪笑》版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探析,以发现此剧再现了清代中期秦淮名妓的生存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剧本中所收录的同时期文人的大量题词,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文人交互唱和的景况。  相似文献   

17.
切斯特曼是在翻译伦理研究方面影响巨大的一位学者,他的翻译伦理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中外译本甚多,中译本就有若干版本。通过运用切斯特曼五大伦理视角研究和分析张若谷和孙致礼的《苔丝》的中文译本,旨在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视角,为其在语言、人物描写、心理描写提供新的方法,同时也丰富《苔丝》的译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发表的《夏日》,是库切继《男孩》和《青春》之后的又一部自传作品,从而也构成了他的“自传三部曲”。而《夏日》也如同一面重现的镜子,年近古稀的作家在此真诚地回顾了盛年时初登文坛的自我。通过文中那些虚构的事实,众多他者主观性视角的叙述,库切拒绝了任何关于本质版本的自我建构.其个性气质的内容也不断从中突显出来,作家多重的文化身份在这里不断地协商、演现,而这些也给他的写作带来了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严粲所著《诗缉》现存刻本中比较重要的有元刻本、味经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等。通过对以上各种版本的比较,可以发现北图珍本丛刊中影印的味经堂本《诗缉》错讹较多,对其谬误之处予以纠正,以供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20.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三种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酸碱中和滴定"内容的编写思路各有特点。通过对三种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酸碱中和滴定"内容编写思路与特色的分析,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