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阳 《军事记者》2011,(12):40-40
《新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1931年12月1日在江西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于1937年1月29日改为本名.一直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编辑部是在长征中随党中央迁至延安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4):106-108
<正>"《新中华报》刷新"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报纸《新中华报》1939年的改版。《新中华报》的前身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7年1月29日第325期起改称《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同年9月9日第390期起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铅印,5日刊。1939年2月7日起,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日本加紧诱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反日、反汪,同时"联共又反共",导致各地摩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把《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季慧娟 《今传媒》2012,(5):122-124
《红色中华》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在当时的革命战争年代,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中心任务为主要宣传内容,充分发挥报刊媒体的指导功能,积极配合苏维埃革命的现实需求,指导各级苏维埃有计划、有日程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成功经验对于今天的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的指导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4年10月出至240期后,因红军长征暂时停刊。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5日在瓦窑堡(今子长县)复刊。因物质困难,由原先的铅印改为油印,每月逢一逢六出版,4开1张两版,后来增至1张半到两张。该刊设有社论、要闻、专电、时评和关于红色区域建设、工农通讯以及红色小辞典、工农民主法庭、  相似文献   

5.
《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机关报,1933年2月4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6开本,铅印,不定期出版,每月出二至五期,每期16页左右(最多每期32页,最少每期12页),期发行量为2.71万份。订阅每期大洋7厘,零售铜元2枚。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斗争》因局势变化,于1934年9月30日出版第73期后停刊。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10):107-108
<正>《青年实话》事件是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两份党的报刊—《青年实话》与《红色中华》之间的一场纠纷。《青年实话》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简称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刊物。《红色中华》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出版的苏区政府报纸。  相似文献   

7.
殷莉 《新闻知识》2005,(6):14-16
机关报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等出版的报纸。代表该机关、政党、团体发言并宣传其政治主张与方针政策,以其影响社会舆论,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政党机关报简称党报。在我国机关报分为党报、中央部、委、署、局机关报、人大、政协及民主党派机关报、社会团体机关报四大块。党报又分中央、省委和计划单列市委、地市级党委及少数县级党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8.
经典     
70年来,大众日报无论作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还是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13):71-72
<正>《关于我们的报纸》是张闻天为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所撰写的理论文章,署名"洛甫",刊于《斗争》1933年12月1日第38期,全文约6500字。1933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无法继续在上海立足,上海"临时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迁入江西瑞金。"临时中央"与"苏区中央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局",原本在上海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按照晚报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晚报可分为三种类型:纯晚报(如《羊城晚报》)、日报办的晚报(如北京日报办的《北京晚报》),机关报晚报。机关报晚报已有近50家。泉州晚报即属于此类晚报。 有人认为,机关报晚报既不像机关报,又不像晚报,不伦不类。我们则以为,赋予晚报以机关报的任务,是新闻界的一大改革。融机关报和晚报于一体,办一张既有别于机关报又不同于纯晚报的独具特色的机关报晚报,是我们泉州晚报10年来致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纯晚报来说,机关报晚报往往被认为是竞争中的弱者。然而,只要发挥好机关报晚报的优势,便可赢得竞争。机关报晚报的优势有哪些?我们认为,首先应发挥好权威性的优势。 机关报晚报一姓“党”,二姓“晚”,就长沙晚报而言,当然还要加上三姓“长”。姓“党”,就是要完成好党委机关报的职能,党委机关报就是要说党的话,说好党的话,这样才会有权威。具体来说,党委机关报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说党报集团,核心报应该是机关报,机关报不是单打独斗,党报是有引导功能,引导责任的,所以除了特区报、机关报之外,商报﹑晚  相似文献   

13.
谌笛 《新闻窗》2005,(3):51-52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地市委机关报既要面临中央和省级机关报的竞争,又要面临晚报、都市报等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竞争。后者由于其目标读者群的大众化,这些年来,在同地市委机关报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发行量居高不下,广告收入逐年增加。这就使得上有中央、省级机关报的压力,四周又有晚报、都市报等市民生活类报纸挑战的地市委机关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日子并不都好过。市场无情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14.
1939年1月1日,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沂水县云头峪村创刊。之后,相继作为为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忠实记录了山东人民艰苦  相似文献   

15.
现在好多同志都有这样一个看法:小报好办,机关报难办。办好机关报有它的难处,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但还要看到事情的另外一个方面,即机关报有小报难以比拟的优势。党的机关报的优势至少有这样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具备初级阶段形态的机关报,可以推溯到戊戌变法时期康、梁等创办的报纸。但康、梁等并没有对机关报观念做较为成形的阐述。孙中山从服务革命的话语逻辑出发,黏合机关报与政党"主义"的关系,逐渐强调政党对机关报的刚性约束,从而较早建构了中国近代成形的政党机关报观念。孙中山的报刊论述和报刊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对于报刊的一般看法。政党对报刊的强力控制此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人机大战作为一种典型的,同时具有社会重要性和异常性的新闻,受到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本文研究的是省委机关报在众多报纸中的影响力到底如何?本文通过对31家省委机关报于2016年对人机大战报道的内容分析,可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即省委机关报在重大事件上始终占领着舆论阵地、对人机大战进行集中性报道可反映目前各机关报媒体人对于重大事件的认识比较一致、省委机关报在应对因新闻失序而引起的社会失序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以及省委机关报成功报道人机大战是得益于新闻策划的运用.综合以上结论可得,省委机关报的职能不仅仅在于新闻的报道,更重要的职能在于引导舆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曹昱 《新闻世界》2014,(6):102-103
机关报作为中国特色的纸媒品种之一,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安徽省政协机关报——《江淮时报》为例,探究机关报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9.
林青 《当代传播》2001,(4):11-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委机关报的性质是通过市场的行为来体现的,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完成的,我们支撑党委机关报正常运作与发展壮大的财力也必须依靠市场经营来获取。所以,为党委机关报找准市场定位,是经营好党委机关报的关键。改革开放,尤其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委机关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的实践,以及市场学的理论都告诉我们,作为执政党喉舌,必须密切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活动的机关报,最有读者的地方、最有效果的宣传阵地、最能获取经济效益的市场,就在集中了各界精英的主流社会。由于党委机关报的性质、任务和主流社会读者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办报必须走主流权威媒体的路子,而且必须正确认识竞争,有效防止僵化说教和降低格调两种错误倾向,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报纸质量,同时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开拓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发挥党委机关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原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6年5月15日创刊,7月1日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并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8月1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其中,在新中国开国大典期间,登载涉及仍处于国民党统治区的云南报道计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