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一生不仅勤读不辍,而且很讲究读书方法。他常常把自己在读书实践中积累的好方法介绍给青年。现摘其若干,简述如下: (一)多翻法。鲁迅在1934年写过一篇叫《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的“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酷爱读书,读书方法也非常巧妙。一、多翻法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酷爱读书,读书方法巧妙。一、多翻法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他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认真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要把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自己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岁末,总附有一篇书账,详细记录下他当年所买书籍的种类、册数、费用,算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总结。   研读鲁迅的日记,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他购书、读书、爱书的热忱。在每日的日记里,几乎都有关于书的记录,对书的热爱已成为鲁迅心灵血肉的一部分。对于所需之书,鲁迅花再多的钱也毫不吝惜。在上海的 1930年,鲁迅的购书款高达 2404.50元,平均每月 200.375元,而他当时每月的收入不过 300元 !早在南京水师学堂时,为了买书,鲁迅就以烧饼充饥,穿单衣吃辣椒以御寒,把吃穿的钱尽量节省下来买书,多少年来,热情…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11,(19):22-23
钱理群先生是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到北京的一些中学教"鲁迅作品选读"课。他曾对诸位中学生朋友说:"请暂时走出高考的阴影,到这里来,在鲁迅的书里,一位伟大的思想者的精神创造里,作一次书海漫游、一次精神散步。"我的任务是担任导游,引导大家去探索这个名叫鲁迅的人——他的思想、他的文学和他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大师的认真     
<正>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所以他只得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下阿Q在监狱的情形。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写作上是抱着何等诚实与认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他进了书塾后"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读书怎么读呢?且看:(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  相似文献   

10.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知识就是力量。读书,能够使人萌生智慧,明辨是非,酌理富才。鲁迅在读书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宝贵的一生是把读书活动与文学创作,革命斗争看得同样重要,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经常孜孜不卷地读书,读过数以万计的书,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现在,让我们回顾和研探一下鲁迅怎样读书和怎样与青年谈论读书问题,将会获得十分有益的教育。(一)为正确对待政治与业务关系而读书。鲁迅从青年时代起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刻止,他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即为了振兴中华而发愤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一、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读书     
鲁迅先生在南京水师学堂上学时就非常喜欢读书。为了省钱买书,年轻的鲁迅每天以烧饼充饥,穿夹衣吃辣椒御寒。鲁迅勤奋、8惜,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里几次得到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但是,鲁迅并不把这些荣誉作为炫耀自己的招牌,而是用奖章换取心爱的书籍来读。在鲁迅心目中,书籍胜过奖章,这恐怕是我们一般人难以理解,也是很难做到的事。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胸怀壮志,节省每一个铜板以购买各种书籍。当时他住在一个很简陋的客店里,条件很差,蚊虫甚多,鲁迅先生就用被单儿将浑身裹住,用单衣蒙头,只露出鼻孔和眼睛,夜以继日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本里有那么多人物,而我对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印象尤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多么有诗意的题目!一拿到新课本,我就把它读了好几遍,而且挺喜欢里面的寿镜吾老先生的,他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地读书,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一、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鲁迅所言,“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从小酷爱读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这样坚持读书。读书时,他有自己的秘诀,就是坚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有一次,他在读《花镜》这本书时,发现书中写道:映山红这种花只能长在山上,移到家里必须用山上的原土才能种活。为了印证书中的说法,他就从山上移来几棵映山红,栽在自家院子里。通过试验,他发现用不用山上的原土对映山红成…  相似文献   

16.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书屋里挂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梁山舟所书。所谓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七要     
青年学生致力于读书上进的不少,但真正懂得如何读书的却不太多。读书有七要,不可不晓。一曰爱书。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没有不爱书、不惜书的。高尔基从小就对书爱不释手,书籍不仅伴随他度过童年的流浪生活,而且伴随着他追求真理的一生。他说:“我爱书,我认为我身上一切东西都是书籍给我的。”英国大诗人济慈宁愿饿肚子,而将朋友资助的伙食费都用来买书。爱书与惜书,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鲁迅先生在读书之前,先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然后拿书,可谓惜书如宝;当代著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辈子都与书有缘,他因为书而自命不凡,也因为书屡遭凌辱,还因为书终生潦倒。他的一生都是与书连在一起的。孔乙己读书,抄书,窃书,却从来没有出过自己的书。这一“点”,是可以与现在的出书热结合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正>鲁迅,一个文化巨人的名字,永远写在中国的历史上。他品格崇高,智慧超群,文笔独秀;他是中国良知的符号,激励有良知的中国人。鲁迅先生走了,但人民深深怀念他。正如他所说的:"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鲁迅活在活人的心中。我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个姓周的家庭,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周,乡下人,她以自学修得能够看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话:‘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情境的无限感叹,而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却很少能看到像文中所写的那样方正、质朴、博学,读书极为投入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