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颁布《考试说明》以来,高考文言试题总的说是依据《说明》,遵循《说明》精神的。首先,所选阅读材料属于“浅易的文言文”。关于什么是浅易的文言文,刘国正先生认为是“指《史记》《孟子》《梦溪笔谈》《聊斋志异》一类书籍旨在普及的今人选注本”(《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载《中学语文教学》1983.11),命题者认为是“首尾俱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没有生辟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较少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的文言文。”(《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8)其次,考…  相似文献   

2.
把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放在一块比较,今年文言文阅读题“稳中有变”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稳”主要表现在选文典范、题型稳定、导向明确三个方面。纵观近年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有许多明显的共同点。从选文看,多为史传文,多选魏晋至唐宋时期的文章,多记名臣良吏和忠烈孝义的故  相似文献   

3.
一、高考文言语段选文特点 了解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基本特点,就能在阅读及做题中有的放矢,缩短考生与选文的距离。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短文,几乎无一例外均选自人物传记散文。其主要特点是:①内容比较浅显,文笔较为流畅,很少用历史典故,大多不需要了解历史背景,符合《考试  相似文献   

4.
《考试说明》中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总体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选文都来自课外,但年年命题都有些变化,而它所涉及的知识,从总体上看,一般都没有超出课内所学的内容,只不过较为灵活罢了。鉴于此,以下几点要在今年复习备考中引起...  相似文献   

5.
’99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出得好。好在选文难易适度,命题能级分明,创意新颖。选文出自《北齐书》卷四十六苏琼传。查对原文,便知选文是从原文中摘录九处组合而成的。这自然是出于编制试题的需要。组合的文段叙事详实,首尾俱全,既有可读性,又便于设题。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从语言的角度看,选文较少生僻难懂的词语,较少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术语,且叙事流畅,用语平易,适合中学生阅读。就其整体风格来看,选文确属典范的文言文作品,也是适于用作阅读测试的浅易文言文。不仅选文煞费苦心,设题也是颇具匠心的。一是能级层次分…  相似文献   

6.
综观2006年和2007年北京市等18个省市中考(课改区)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命题。总体情况是:分值在10-24分之间。分值比重在8.33%-16%之间;所选的内容为1-2篇(段),多数是一篇(段)来自课内,一篇(段)取于课外;题量在4-8题之间。4-5题的居多;主观题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命题主要特点是:考查重点由字词释义向整体理解鉴赏转变:注重学生自主独立阅读文言文能力的考查;选文出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比较阅读形式增多。  相似文献   

7.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有以下特点:一、选文篇幅不长,内容相对完整;二、符合考纲要求,语言规范;三、选文内容上多为浅易中夹有艰深;四、选文尽可能联系学生学过的文言知识,并注重考查这些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但它更是一个难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是白话文,文言文除了学习之外,人们几乎很少接触。况且文言文艰涩难懂,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目前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古文阅读题在选文内容和试题形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2004年高考古文阅读题的命题趋势,对于我们及时调整文言文复习的思路,确立文言文复习的重  相似文献   

10.
纵观1994年新高考(3+2)以来的文言文阅读命题,呈以下特点:一、从命题的原则看,试题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符合阅读规律,贴近考生实际,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二、从命题的选文看,几乎无一例外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一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也少有难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主要历史人物都是正面的,诸如孝子、清吏、直臣,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从命题的内容看,稳中有变。实词含义、文句翻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考文言文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其原文在830字以上,删掉有18处。更改有6处。缩减了三百余字。最后连缀而成530余字短文。当然这主要是由于考试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练习中要注意删减的特点。高考古文是依《教学大纲》中“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要求来选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高考文言文材料出处及内容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其本身与白话文相去甚远,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不高,要求背诵和记忆的东西特别多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特别是《史记》选文,篇幅长、阅读量大、人物繁多、事件复杂、文言词语积累量大等使学生经常感到兴味索然,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理念关系很大,如果老师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阅读本是人类喜爱的文化生活内容之一 ,然而一旦将阅读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 ,有了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的人为限制后 ,它便不再受到学生的青睐 ,特别是艰涩难懂的文言文 ,更是让学生生厌。近年来 ,笔者在对课堂阅读的引导方法特别是文言文的阅读上 ,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性探索 ,收效明显 ,现将方法概述如下。文言文阅读历来被学生视为头痛之事。主要原因在于时代所造成的语言障碍。而要想读懂文言文 ,必须先过语言关。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繁重 ,自然会将阅读文言文视为一种苦差事。那么 ,怎样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呢 ?…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海春季高考阅读部分占8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占38分,文言文(包括古诗词)占42分,可见文言文教学依然占据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总结文言文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指导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其实,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也同样存在推断和想象问题。先看2006年辽宁卷选文。  相似文献   

16.
199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总体设计充分贯彻了《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要求:“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测的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强调的是串联大意和领会主旨,取消了以往常有的文言复句辨析题,在题量减少、分值降低的情况下,题型相对稳定,并且突出对句意、文意的理解把握。从选文的体裁和范围上看,正如《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5期《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向》一文所言:考的是故事段子,取材是历史典籍中的人物传记。选文范围以两汉以后的文言文为主,思想性强。另外,选文情节相对完整,语句规范准确,没有复杂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5道小题(其中选择题4道,计12分;文言文翻译,计8分),共20分。与前几年相比,稳中求变,分值加大。在选材上,今年的选文又恢复到2002年的选文形式,材料只出自《后汉书》,仍为史传散文。从考查能力方面看,今年的考题重击翻译,由去年的5分增至8分,加大考查考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另外,其他题目在考查点方面也有些微变化。第11小题考查古今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阅读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了解把握文言文阅读所选文段的特点,对高三学生复习文言文一定会大有裨益。纵观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文段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明代宋濂的《龙渊义塾记》,第13题要求翻译该选文中的三个句子。现就这道题的阅卷情况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20.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题分值为19分,由三个选择题和两个翻译题组成.然而学生作答时往往由于读不懂文言文选文内容,答题的准确率自然也就不高,再加上翻译时仅凭自己的想象,以今人的思想去想象古人,造成翻译出来的句子难以看懂,19分的文言文分数,大部分学生的得分基知在10分左右.所以,掌握文言文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