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继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按照工作关系在四川的科学家,如增选为两院院士,则将计入在川两院院士总数的统计原则,2019年我省共有4位科学家增选为两院院士,分别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入选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罗先刚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入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核动  相似文献   

2.
《云南科技管理》2018,(2):47-49
<正>2017年11月,"两院"院士增选揭晓,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彭金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员季维智、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韩占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年新增3院士,为云南科技人才工作添上了精彩的一笔。2017年启动实施了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岭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等专项,全面实现了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精准培养引进"。捷报接踵而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  相似文献   

3.
院士是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科学家们也以得到这个荣誉为荣。2001年12月9日和12月13日,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不啻是两个重要的日子,两年一度的增补院士工作宣告结束,新院士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6名新院士,中国工程院增选了81名新院士,至此,我国2001年所有新院士的评选工作已尘埃落定。虽然今年两院院士的评选工作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我们从两  相似文献   

4.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又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最近中科院、工程院将院士候选人名单公示,这种正常的程序行为却成为了舆论焦点。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中仍然出现了不少现任或前任"高官高管";二是前年落选中科院院士增选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2003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启动。此次增选名额为60名,其中数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物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技术科学部18名。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召开研讨会“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研讨会12月1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周光召院士发表了重要讲话;路甬祥院士做了首场特邀报告。25位两院院士和全国有关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站”改版“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站”(中文版)12月20日改版。改版后的网站将全面反映学部的各项工作。新网址是:www.cas…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于2004年1月5日宣布,58位工程科技领域的专家当选2003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这是自1994年中国工程院选出首批院士以来增选院士数量最少的一次。其中哈尔滨理工大学雷清泉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这58位院士分布在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医药卫生工程等8个学部,是从全国628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是,2003年工程院院士增选首次规定,增选名额不得超过70名,并实行依次录取、满额为止、缺额不补的原则,因此这次虽然有70个候选名额,但最终只选定了58名院士。同时本次增选,…  相似文献   

7.
随着50位新院士的产生,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时的院士总数仅为96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04人。尽管增选院士的人数在逐年递减,新增院士的“质量”却更加受到重视,队伍正在放缓“扩容”步伐。今年增选工作中,工程院主席团在征求全体院士意见、认真分析院士队伍的发展和后备人才状况后,确定今午有60个增选名额。经过重重评审,最终确定了50名新院士。“增选原则是宁缺毋滥。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荣誉称号,新入选院士的学术水平和学风道德关系着工程院未来的发展和院士在社会上的形象。”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说。据介绍…  相似文献   

8.
《未来与发展》2010,31(1):113-113
侯立安同志是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南于他对推动我国环保行业及导弹阵地环境保护事业的技术起步做出了创造性的重要成就.中国未来研究会第五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提名侯立安同志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两院院士初遴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第二轮的评审.侯立安同志当选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9.
暂缓增选院士十年或二十年,如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已经落下帷幕,但围绕增选的议论不会停止。比如,议论之一是本次当选的院士大多数是拥有职务的教授,如院长、所长、系主任、校长或其他官职等等。在国外,一个教授如果既能做"好"教授,又能做"好"院长,几乎是少见的。国外的校长常常是连研究生都不招了,因为忙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增选名额仍为60名,与2009年一致。“院士”一直是科研人员头顶上最耀眼的光环,增选院士和标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此次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严格把关,强调候选人工程技术特点、关注增选院士的学术道德、关注边缘学科的候选人……以求保证院士增选工作的权威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西藏科技》2005,(12):F0003-F0003
随着50位新院士的产生,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时的院士总数仅为96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04人。尽管增选院士的人数在逐年递减,新增院士的“质量”却更加受到重视,队伍正在放缓“扩容”步伐。  相似文献   

12.
金煜 《金秋科苑》2013,(24):11-12
今年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年龄普遍低于60岁,70岁以上的只有4人。工程院新增选院士中,“高官”和“高管”的身影减少,只有三人入围。而此前引发媒体关注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当选,而南京大学的掐架教授双双落选。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 1 0月 1 6日结束。自 1 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增选院士以来 ,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的工作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在这次评审过程中 ,学部主席团重申了严格掌握院士标准 ,保证增选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和要求。在评审中 ,院士们遵照“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总体要求 ,既考虑了候选人的学术水平 ,也考虑了其重大贡献。同时 ,特别注意了交叉、新兴学科领域。这次增选结果 ,有 3个学部未选满分配的名额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院士们注重增选质量 ,而不追求本学科的增选数量。学部主…  相似文献   

14.
院士增选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了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学部制定了《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定 ,增选工作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增选工作量也逐渐增加。不少院士反映 ,每到增选年 ,院士的主要精力都要投入到增选工作中。院士们从 1月份推荐院士候选人开始 ,以后要陆续参加大学、研究院所等基层单位的候选人推荐评议工作及初选评审会议。 7月份和 1 0月份要参加两轮院级评审会议 ,在此期间 ,还要对初步候选人进行复审 ,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简化选举程序和办法 ,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保证院士将更多的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 2 0 0 1年院士增选工作结束 ,又有5 6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 ,今年增选名额为 6 0名。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等归口初选部门的推荐和院士推荐 ,共产  相似文献   

16.
湖湘扫描     
正湖南新增七名院士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的新当选院士名单中,湖南大学谭蔚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邓小刚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田红旗教授、湖南大学罗安教授和陈政清教授、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廖湘科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次7人当选两院  相似文献   

17.
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8人当选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5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15,(12):17-17
今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召开2015年新当选院士座谈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此次增选共产生61名新院士,其中女性9名,数量和比例均为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每次从3月候选人提名开始到11月院士最后确定,在8个月的时间里名单从各300人左右逐渐缩小到各60人以内,社会各界关于院士增选的话题讨论也逐渐升温。在院士增选期间,十月是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人们自然会把我国的院士评选过程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继1991年、1993年和1995年增选之后,从今年年初开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三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院上的共同努力,已于10月24日圆满结束。经过全体院士严肃、认真的讨论、评审,在7、8月份第一轮评审会议上,从418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137名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初步候选人。在10月下旬召开的第二轮评审暨选举会议上,采取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