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湖南省社联、社科院、历史学会、湘潭大学和湖南师大,联合筹办的全国左宗棠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三日至廿七日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廿个省市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左宗棠和林则徐的后裔也应邀出席。与会同志主要围绕下述问题展开了争鸣。一是关于左宗棠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在确认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是极端反动的罪行,应该全盘否定的前提下,有些论者对左宗棠参予镇压活动的动因、发展演变过程和客观效果,提出了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农民起义和西北回民起义。其立场之反动、手段之残酷、罪恶之严重,与曾国藩、李鸿章不相上下。但另一方面,也是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态度。特别在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一生的主要活动可以概括为三件事:一是镇压农民起义,二是收复新疆,三是从事洋务活动,前两件事功过分明,无庸置辩。本文拟就其洋务活动的评阶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左宗棠的洋务活动不能笼统地说都是爱国的,而应具体分析。由于每项洋务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陶澍和左宗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而且关系密切,由"总督布衣之交"结为儿女亲家.他们是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经世致用、吏治行政、兴利除弊、用人育才、反对侵略等许多方面,有一致的思想与行动.陶澍非常器重左宗棠,并以后事相托;左宗棠对陶澍非常尊敬,并继承了陶澍的思想、发展了陶澍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苏州大学历史系和江苏历史学会共同召开的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13—16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我很荣幸,被邀参加,对素无研究的左宗棠问题,无疑是补了很好的一课!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既是残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起义捻军、起义回民的刽子手;他又是收复新疆保卫祖国和坚决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虽然有不光彩的一面,就是作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派,这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决定的。除此之外,他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派,洋务运动中的爱国派,“塞防”与“海防”之争中的“塞防派”,而且在上述几次反侵略斗争的...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研究左宗棠的活动经历了一个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事功评价到总体综合分析的过程. 迄今为止,这个研究过程仍在继续发展.由于左宗棠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论者所持的研究方法、评价尺度和探源溯流的途径不尽相同,因此,对左宗棠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左宗棠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略谈粗浅之见,权当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8.
自开辟《笔谈左宗棠》专栏以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踊跃赐稿。仅就已发表的二十一篇笔谈来看,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是对的,研究的成果也应该说是可观的。一是具体地肯定了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最成功的爱国壮举。1955年以前,在苏联史学观点的影响下,阿古柏及白彦虎、金相印之流受到了赞扬,而左宗棠的西征反而被斥为“反动行径”。此后,随着我国史学界对阿古柏政权分裂实质的揭露,左氏规复新疆  相似文献   

9.
名人与家教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兴办洋务,终其一生为清王朝“扶危救难”,成为一代所谓的“中兴名臣”。三人都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其家书流传广泛,很受后人的喜爱与推崇。其中教育家人勿图虚名、认真求学,保持寒素家风,切勿仗势欺人的见解非常相似,也值得后人借鉴。从以下家书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60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农民革命运动.一方面,武术作为当时农民起义主要战斗手段,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民起义同时又使武术出现一些特征:秘密“社、馆”大量出现使武术得到迅速流传和发展;各类拳术派别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和推广;由农村的传播推向全国各个城市  相似文献   

11.
两宋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异常频繁.本图包括中学历史教材(两宋部分)涉及的几次农民起义:一、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四川农民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王小波在四川青城县发动起义时说:『我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在我国农民起义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革命口号.王小波牺牲后,李顺继起领导,在成都建立了大蜀农民政权,人数发展到数十万,辖地『北抵剑门,南距巫峡』,基本上控制了四川广大地区.这次起义浴血奋战了两年多,他们提出的平均财富的思想,为以后的农民起义军所继承.二、北宋末年方腊领导的两浙农民起义——北宋宣和二年(公元一一二○年)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县)帮源洞发动起义.起义时,方腊愤慨地向农民说:『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求一日饱食不可得.』『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他的讲  相似文献   

12.
谈左宗棠在西北植树种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左宗棠在西北植树种桑石敬仁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清晚时期的封建大吏,也是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运动的“中兴名臣”。但同时左却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最重大的贡献就是粉碎了俄、英帝国主义瓜分中日新疆的罪恶阴谋,收复和保卫了祖...  相似文献   

13.
1911年的辛亥革命,较之历史上数百次的农民起义,有着不同的特色.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全国各地响应,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虽然仅存在91天,但是它颁布的一系列革命政策和法令有着重大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是巨大的.它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伟大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试评左宗棠对陕甘回军的镇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对陕甘回军作战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对这段历史,建国后研究者一般均笼统予以否定,深入、具体分析却嫌不够充分,下面拟做些初步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一在评价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军时,首先应搞清陕甘回军起事的性质以及左宗棠此段活动在历史全局中的地位。陕甘回民起义的爆发,是清朝统治者执行反动的民族政策直接引起的,也是封建统治者加重对西北回民封建剥剥的必然结果,而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则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堪称世界之最。在农民起义发生原因这个问题上,学术界作了长期而有益的探索.但是对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与农民起义发生的关系重视不够。笔者认为.人口增长与农民起义的发生有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人口的过快增长远远超出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从而引起了人平土地、劳动力价格、生活水平的迅速下降,同时相应使土地价格、上地兼并程度及农民破产程度迅速上升,从而引发农民起义。一、农民起义一般发生在人口商峰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全国有2O00万人’“,估计到陈胜、吴广…  相似文献   

16.
1851年,在广西永淳、横州地区爆发了一场声势甚大的壮族农民起义.壮族英雄李文彩率领义军转战桂、粤,湘、黔、川、滇、鄂七省边界州县,坚持斗争二十一年,沉重打击了清朝在地方上的反动统治,在近代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特别是义军1861年入黔参加太平军后,与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军并肩战斗,长达十年,有力地支援了咸同年间的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它在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全国农民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高举太平军旗号,坚持斗争达八年之久,是最后失败的一支太平军.它的失败比西捻军还晚四年,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把太平天国革命的下限由通常的1868年延长到了1872年.弄清这次起义的始末,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无疑具有一定意义,而史学界迄  相似文献   

17.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是当时俄国农奴制开始解体、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反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性质.这次起义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席卷了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历时二载、威震全国,有力地打击了俄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动摇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在这场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为争取自由、土地和政权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代价、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所固有的弱点以及起义队伍中某些人的背叛,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本文试就普加乔夫起义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书联“敦”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4月,隆回县文物管理所袁百千同志在金石桥镇马过桥村古稀老人游永藩先生处收集到一幅左宗棠亲书的七言对联。上联:“有时出敦行芳草”,下联:“长日临池看落花”落款题“左宗棠”三字,并钤有“大学士章”、“青宫太保恪靖侯”两枚篆印。据游先生介绍,这幅对联是从他岳父那里得来的,他岳父原是左宗棠的部将。1990年5月31日,《中国文物报》发表了这一消息之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论,争论的要点是上联中的“敦”字。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研究左宗棠的活动经历了一个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事功评价到总体综合分析的过程.迄今为止,这个研究过程仍在继续发展。由于左宗棠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论者所持的研究方法、评价尺度和探源溯流的途径不尽相同,因此,对左宗棠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左宗棠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略谈粗浅之见,权当引玉之砖。一、关于左棠宗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历史,从来是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对同一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加剧。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农民起义混乱之机,入侵中国新疆。清政府经过了激烈的海防、塞防之争,决定进军新疆,驱逐阿古柏并收复新疆,英国在外交上不断派其使节百般阻挠清军收复新疆,军事上援助阿古柏武器等对抗清军,妄图使阿古柏政权存在下去。但其阴谋最终被左宗棠的迅速进军粉碎。本文探讨了清政府收复新疆的过程,从而为当今新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保持新疆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