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办到家里来了”酃县,这个位于井岡山西麓的光荣的革命老根据地,是个大山区。解放前,受到过国民党反动派极严重的破坏,以致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一个小小的农业社往往分布在横直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地方。解放后,虽办了学校,也是一个社一所,或者几个社才有一所,因此儿童入学极为不便,如塘田乡垅兴社离学校就有20多里,儿童上初小也要寄宿。为了把文化送上山去,去年下  相似文献   

2.
一、民间香社与乡村社会性质著名学者顾颉刚在20世纪20年代调查妙峰山香会时,认为“香会”即是从前的“社会”,与社祭有密切的关系,后来由于佛教的传播,固定的“社会”逐渐演化为流动的“社会”。香社活动大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与佛教祭祀有很大关系。后来香社活动逐渐普及到民间社会中去,到明清时期,成为民间祭祀活动中的组织主体。现存最早记载泰山香社的资料,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山东地方文献资料而言,泰山香社却是在明中期以后成为民间香客朝拜泰山的组织主体,明嘉靖万历时期,德州、临邑都已经出现了祭祀碧霞元君的香社,章丘善人张自成连结同志,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更多的人的目标是“到大城市去、到大机关去、到大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也许,你也曾梦想着高薪,向往着大城市,也许,你曾为待遇太差而抱怨,也曾为付出太多而不平,那么请看看李小锋的故事吧,一个大山深处的清贫坚守者也许更能让我们在纷繁躁动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宁静,享受一份满足……  相似文献   

4.
亳社是殷商人举行社祀的地方。武王克商之后,殷商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亳社还继续存在着。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亳社进行了"上屋下柴"的破坏。这样,亳社就成了亡国之社。亳社在周代社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承载着殷商族群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情感,一方面又是周人实行族群压迫的重要媒介。因此,亳社既非无足轻重到"根本不存在",也不会重要到与周社享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在朵朵教育革命新花盛开的大好形势下,遵照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教导,我院首届社来社去班一百二十名工农兵学员,于九月五日至七日,满怀革命豪情,英姿焕发地跨进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经过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中心的入学教育,更加坚定了社来社去的方向,决心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促进派。  相似文献   

6.
佚名 《学习之友》2010,(11):56-56
“县长到什么地方去了? “修路去了。” “书记到什么地方去了?“修路去了。”“副县长、副书记到什么地方去了!”.“都修路去了。”  相似文献   

7.
一在全国農村中,新的社會主義羣衆運動的高潮就要到來。我們的某些同志却像一個小脚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裹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過多的評頭品足,不適當的埋怨,無窮的憂慮,數不盡的清規和戒律,以為這是指導農村中社會主义羣衆運動的正確方針。否,這不是正確的方針,這是錯誤的方針。目前農村中合作化的社會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經到來,全国也卽將到來。這是五億多農村人口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的革命運動,帶有极其偉大的世界意義。我們應當積極地熱情地有計劃地去領導這個運動,而不是用各種辦法去拉它向後退。運動中免不了要出些偏差,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難糾正的。幹部中和農民中存在的缺點或錯誤,只要我們積極地去幫助他們,就會克服或糾正。幹部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暑假,我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在那里,早上可以穿厚厚的棉袄,中午可以穿薄薄的纱衣,晚上却需要围着火炉吃西瓜。说到这儿,你一定很好奇那是什么地方。没错,那就是新疆!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就去了这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特别是去年一年之内,我被多处找去参加高等学校办的学术性会议,或者去做学术讲话,跑了十几个地方。我不仅和高等学校接触,和中学接触,在我到的一半以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最是一年春好处。孩子们是喜欢春天的,他们愿意在这时节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跑一跑,打两个滚,捉一回迷藏,到河边去看看小蝌蚪,或者去爬爬山。各学校在制订计划时都不会忘记写上春游,可真正到安排春游的时节,盼了好久的学生得到的消息往往是去某某公园(离学校不会超过几公里)。他们有意见了,这个公园去了多少次了,从上幼儿园到现在,能去的就这些地方,真没劲!家长也觉得年年花钱去同样一个地方,小孩长不了什么见识。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干脆不组织学生春游。在重庆市江北区16中的教学楼墙上,就贴上了一张“小字报”,内容为:“老师,我们想春游。拜托…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现在,到国外去,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去,到挣钱多的地方去,成了一些大学生的主流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合作社“是抗战时期活跃在日占区的合作社组织。学术界对这一组织的研究尚付诸阙如。南通支社是以薛郢生为首的日伪南通地方当局奉命成立,业务受当地日军特务机关的指导。但在实际运作中,南通支社与“中国合作社“关系疏远,不论在人事还是业务上,它都受到南通地方伪政权以及地方集团的掌控,成为其控制地方经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豪迈西行”大型实践活动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打造一个新世纪……”在积极响应国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  相似文献   

14.
王仕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98-98,100
在广大青年大学毕业生进一步树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得到高校毕业生热烈的响应,同时做好"三支一扶"计划将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到最基层的地方去吃苦,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增长了他们的能力,为国家储备了后备干部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正>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县社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仓取消了借贷谷物、收取息谷的做法,以管理社田、收取田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社仓经首  相似文献   

16.
漂阳县山丫乡楊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員楊順珍,到南京出席本省参加农业生产的中小学毕业生代表会議来了。2月25日中午,我去訪問她。一見面,她就告訴我,她是第一次到南京来,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隆重的大会。  相似文献   

17.
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毕业教育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声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毕业生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最近举行的全国高、中等农业教育会议认为,高、中等农业院校必须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步骤,逐步实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从公社或城市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公社去)和教学改革,使农业教育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生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教育界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中,有一些奇谈怪论攻击“社来社去”这个新生事物,说什么“社来社去”“不周到”、“不全面”,“国家大,行不通”等等。这实际上是否定毛主席光辉的“七·二一”指示的普遍意义,反对工农兵上大学。对此,我们地理系生物专业“社来社去”班的工农兵学员特别感到愤慨,我们一定要给以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20.
西部高校毕业生:孔雀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教育部门提倡大学生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身处“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又是怎样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