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同事告诉我们,这个产品如果需要100美元,中国人用10美元就造出来了,我就会跟我的团队说,有竞争是好事” 克里斯·安德森不仅是互联网世界的先知,同时也是个中国通。1977年到2000年,作为《经济学人》杂志的雇员,他在北京工作三年,他的孩子也出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11日,这个日子令我永久记忆,其原因不仅在于纽约世贸大厦遭袭,还在于从这一天起,我暂别了国内出版社的工作,投身于香港出版界,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出版体验.屈指算来,从那一天至今已是五个年头了.而回首五年的体验,迟钝如我,不能说自己已把握了香港出版的精髓,只可以抓住几点只光片羽式的印象,写在这里,供国内同道一哂.  相似文献   

3.
打通电话的时候,曹万泰正在香港,进行为期一周的年度工作汇报,他说:“我现在的常驻地是北京,来香港成了出差。”北京的平安大街旁。一座幽静的院落.这是香港驻京办所在地。从2006年4月起,曹万泰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主任,担负起为香港和内地架桥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从当年工作小有成绩的出版社文学编辑,到1993年选择做自由出版策划人,再到2002年正式成立读图时代公司,一路走来,北京读图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一谈始终追寻着自己的出版理念。本期切磋栏目推出对他的专访,请他讲述读图时代的图文出版。  相似文献   

5.
当许多人对香港的前途感到怀疑的时候,卫奕信一直怀有信心上世纪60年代的北京,当时只有20多岁的卫奕信很酷,经常开着一辆红色敞篷跑车去上班。当时,他在英国驻北京代表处工作。人们都知道,卫奕信曾在1987年到1992年担任香港总督。但事实上,他对香港问题的介入远远不止这些。卫奕信说,在60年代,虽然英国在北京的代办处规模很小,但他们还是想办法提出香港问题。不过,因为缺乏高级别的联系渠道,同时也因为时间不很紧迫,香港问题当时没有提上中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罗大佑时时刻刻感受到北京对他的极大冲击。从台北,到香港,再到北京,罗大佑近乎偏执地追逐着中国的时代脉搏。他预言说,明年北京将变成华语流行乐中心。而2002年的最后一天。罗大佑第一场北京个人演唱会也将开场  相似文献   

7.
王益同志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老师,心中十分悲痛。1947年我从山东大众日报调入山东新华书店,在他领导下工作,以后又一起南下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又一起调到北京,在新华书店总店工作,及至上世纪末他主导筹建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一直得到他的帮助和教诲。这里回忆几件事,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8.
从1741年《美洲人杂志》诞生到今天,美国杂志已走过二百多年的历史,杂志已成为美国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得克萨斯州特里尼提大学教授萨缪尔·约翰逊和依阿华州德拉克大学帕特里夏·普里加特尔教授花费三年时间,对美国杂志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采访了众多杂志专业人士,在对美国杂志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美国杂志大观》(The Magazine From Cover to Cover)一书。该书虽为研究杂志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所写,但对杂志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士亦不乏丰富的资料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这十一年,香港变化大,北京变化更大,两地在双向融合。”带着他的香港朋友,孙豪出现在了马会北京会所的二楼咖啡厅,“晚上我就要赶回香港,都觉察不出两地差异。”孙豪,亚博科技执行董事兼主席,一袭标准的香港商界精英装束,独具特色的眼镜透出这位成长于内地男人的新锐气息,与他涉足的新兴信息科技服务业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正《文汇报》副总编辑唐海先生去世已11年了。我深深怀念这位资深的报业前辈——引领我走进新闻工作的引路人。我最早接触唐海先生是在1959年,他当时在《解放》杂志任职,1957年一场"反右"斗争,他幸免于难,被"保护"起来。在《解放》杂志举办的一次作者座谈会上,他对我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热情鼓励有加,希望我为《解放》杂志写稿。我写了一文,很快就被刊用了。1960年,我被分配到文汇报工作。1962年,唐海回到文汇报担任领  相似文献   

11.
我总想着,什么时候得便去北京看看这位可敬的老人。当《新闻爱好者》杂志即将走到25周年的日子,而我,不日也将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的时候,去看看他老人家的想法,也就越来越强烈。可是,当我打开电脑,想查一查有关他的一些资料时,看到的却是他老人家已经仙逝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八十八岁的红学家俞平伯今天乘飞机赴香港作《红楼梦》研究演讲。在首都机场,记者为他送行。他说,早晨五点钟就起来了,六十五年前去香港,香港还象个村落,如今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记者看到他衣着单薄,问他冷不冷,他说他不怕冷。谈到这次乘飞机,老人的童心再现,说“一九三五年我乘飞机,由上海来北京,还瞒着母亲,自那以后没乘过飞机。”因飞机晚点,到民航宾馆小憩.他高兴地说:“真有趣,想不到跑到这里过了半天。”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面对出版业集团化、数字化、互联化的严峻挑战,给军队出版社建设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到军事科学出版社工作近一年时间了,按照院首长和部领导的指示,按照出版社社长的职责任务,按照好干部的标准要求,我从熟悉军人干部、职工到员工入手,从逐步了解个人、部门到全社基本情况,从把握策划选题、出版发行到书库管理工作的流程,从审视我社历史传统到现实发展的趋势,我逐步融入了出版社这个和睦的大家庭、友好的大集体.  相似文献   

14.
王纯才 《传媒》2001,(5):20-22
A.读梁衡 认识梁衡是在1995年春天的北京。那天他刚从日本访问归来,一见面,他平易近人、质朴敦厚的样子让我惊讶。从那以后,我开始读梁衡的书。我们之间的友谊也与日俱增。我每次到北京,都要拜访他,他总是乐于接待我。言谈中,他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月6日,我从常州坐高铁去北京,此行是专为看望周有光先生的.1月13日是周老的生日,常州人多年来已经形成惯例,一般在他生日前几天到北京看他,有祝贺他生日的意思,重要的是带去家乡父老乡亲们的问候. 我很庆幸自己能有缘看到周老.两个多月前,我调到中共常州市委统战部工作,统战部长的职责让我有幸了解、接触到许多名人大家.周老是我将结识的一位健在的最年长的卓越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从香港回北京近两年,孙文杰明显老了许多。“说实话,是否赴京工作,我是有过思想斗争的。因为在香港我早已得心应手,对市场经济的一些作法游刃有余;但回来却有许多陌生的东西,内地国有企业的困境我早就有所耳闻。”  相似文献   

17.
何抒扬 《传媒》2012,(3):64-65
在北京的时候,我每个月至少要从报摊购买10种以上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北京科技报》、《中国国家地理》、《航空知识》、《兵器》等,这些杂志每本大约10元左右,总共花费不足200元人民币。然而到了瑞典来留学,我每月到报摊购买杂志的爱好就不得不"戒  相似文献   

18.
张健,现在《经济参考报》社工作,系新华社派驻香港的记者之一。他从派驻到现在,已三年有余。三年来,他以自己在港的所见所闻,撰写了许多文章,本期摘要刊登他在港所写的一部分见闻录,以《居港千日手记》为题发表,以使广大读者对香港有更深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台湾一直是香港人旅游的首选地之一,许多著名的景点都已经留下了香港游客的足迹。看过了台湾的风景名胜,香港人到台湾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日前就连同台湾和香港的四家独立出版社为香港游客策划推出了一本全新的赴台旅游指南——《走台步》杂志,让香港游客发现不一样的台湾,体会不一样的台湾文化。  相似文献   

20.
台湾一直是香港人旅游的首选地之一,许多著名的景点都已经留下了香港游客的足迹。看过了台湾的风景名胜,香港人到台湾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日前就连同台湾和香港的四家独立出版社为香港游客策划推出了一本全新的赴台旅游指南——《走台步》杂志,让香港游客发现不一样的台湾,体会不一样的台湾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