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谎话的悖论     
美国逻辑学家雷蒙德·斯穆里安至今还记得他小时候一次受骗的事情。那天正是愚人节,哥哥埃米尔对他说:“喂,弟弟,今天是愚人节。你向来没让人骗过,今天我要骗骗你啦!”于是斯穆里安严阵以待,可是整整等了一天,哥哥一直不动声色。最后妈妈只好要求哥哥来骗他。兄弟俩在深夜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埃米尔:“这么说,你是盼我骗你喽?”斯穆里安:“对啊。”埃米尔:“可我没骗吧?”斯穆里安:“没有啊。”埃米尔:“而你是盼我骗的,对不?”斯穆里安:“对啊。”埃米尔:“这不得了,我已经把你给骗了!”斯穆里安到底受骗了吗?一方面,如果他没有受骗,那…  相似文献   

2.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星期五放晚学。我背着书包,兴致勃勃地向家奔去。知道吗?我妈妈已经回来了,她在阿姨家待了一个多月,可把我想死了。还没到家门口,我就大声嚷着“:妈妈,我回来了!”没有回音,我又叫了一声“。你妈妈没有回来!”爷爷的话像一声晴天霹雳,直打在我的心窝上。什么?妈妈没有回来?她不是答应我会回来的吗?她不是说要在星期五晚上做晚饭等我回来吃的吗?我的手中,紧紧地攥着那颗大白兔奶糖……这块糖是星期一下午张丹丹给我的,当时我还没留意,但仔细一看,是一块大白兔奶糖,那是我最爱吃的糖啊!我几次在超市与它碰面,却没舍得…  相似文献   

3.
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番厮杀,终于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少学子仰天长叹:永别了,我的高考!可是,这些学子真的摆脱了高考的阴影,与之永远说再见了吗?我想未必尽然。事实上,恰恰相反,在经历了长期的“备考(高考)”和“参考(高考)”的过程中,“高考”的阴影已深深笼罩在这些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重侵蚀了其心理健康。下面的两则材料,恰恰反映了这个问题:今年初,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原因主要为失去奋斗目标,自制力差,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北京工业大学对2000多名大学一…  相似文献   

4.
理由     
高考结束后,正赶上村里一名幼儿园教师出嫁了。村长让我代一段时间的课。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不知怎么的,我竟爱上了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可不幸的消息也随之而来:我没有如愿盼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远在广州的表姐来信安慰我,并说已经为我找了份足以养活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内心的感动     
高中三年后,我没有如愿盼来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学习成绩上一向颇为自负的我,经历了那么沉重的打击后,对自己再也不敢有太大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身在文科班     
在人们眼中,文科就是女生的代名词,只有十五、六岁的小女生才整天“守着窗儿独自发呆”。作为一个男生,每天生活在这样一个浪漫多彩的环境里,我的感受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明白。那就让我们姑且聊聊吧! 2004 年8 月21 日 “郁闷呀,这怎么可能?“拿着录取通知书,我一下子就瘫在沙发上。翻来覆去把通知书看了个遍,“文科实验班” 几个鲜红的大字刺得我不知所措。别瞧这是一所很优秀的重点高中,可让我这个理科狂学文科,您说,我这心能不“拔凉拔凉”的吗?! 其实当初我来考这个文科实验班也并不是出于本意,只不过有一个特好的哥们儿要来考文科班,硬拉…  相似文献   

7.
四、明白身世我随那个侍女来到了餐桌旁边,那个老头看来已经在那儿坐了一会儿了,见到我,他好像很开心似的。他站起来对我说:“欢迎欢迎,欢迎女儿的到来,130年来,我们一直盼着你回来呢!”“是啊!孩子你终于回来了!”旁边的那个人也随声附和着。“什么跟什么呀!”我不由得大喊道,“我才13岁呀!怎么能是盼了130年呢?”我不解地望着那堆不会数学的夫妇。“怎么不是呢?”那个老头倒反问起我来了,“我也不知道呀,我今年只有13岁,我盼你们干吗?”“吉利嘛马古古以下。”(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来人呀!)他对那个人打搅了一通,那个人马上下去了,他把头转向…  相似文献   

8.
我班男儿     
一日午睡,我做了一个白日梦:梦中,清华、北大均改为女子大学,均向我发来录取通知书……梦醒时分,心中不停问自己:若是真的,我会去那吗?会去那没有“男孩”的地方吗?……我班男儿“小燕子”是我的前任同桌。其人小巧玲珑,若用放大镜看他,长得还算对得起观众。只可惜本班男生偏抓住了他人矮身小的特点,于是一系列绰号新鲜出炉,充分发挥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小燕子”是我经过研究、查找、实验、论证百分之百正规的科学步骤给他取的绰号。于是一有闲暇,我就悠哉哼起小调“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他气得直叫我“小田鸡”。耳濡目染…  相似文献   

9.
我盼……     
我盼——盼考试得高分,盼不用考试,盼没有作业,盼不上学,盼不上课,盼考上好学校,盼快快长大,盼一鸣惊人,盼……我,可不是熊猫“盼盼”.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有的人怕考试,怕得要死;我却怕那考前的复习,怕得要命.还记得那初一的考前复习,那漫长的一个月的“风雨如晦”的日子.自从那个黑色的星期五,随着副科老师的“战略性转移”,主科的老师们头戴“钢盔”手持“爆破筒”身穿“迷彩眼”脚踏“钉子鞋”,跃出“战壕”,冲上了“战场”——讲台.面对已“武装”到牙齿的老师们,同学们只得凄惶地唱起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送别了“光明”,准备去迎接那复习的“暴风雨”。老师们争着、抢着布置着作业,像股迷炒股,  相似文献   

10.
意想不到,寒假寄出的一篇文章竟然能在《江苏省教育研究》发表!当落款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信封载着那薄薄的“用稿通知书”飞到我眼前时,我以为这是一场梦。怀揣用稿通知书,看了装,装了看,说不出的自信、自豪、喜悦、激动!满脑子就一个想法: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实现了对许多教师而言也许是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接下来的便是激动不安与等待。我担心我的用稿通知书编辑部写错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人家的书房里 ,有一本最新款的书 ,它孤独地坐在书室的一角 ,躲了起来。一天 ,一本书走过去对那本新书说 :“为什么你自从来这儿后 ,自己一个人独自在这里 ?”那本新书说 :“我没有像你们这些旧书那样 ,被人们到处搬来搬去 ,看了又看。而我自己就整天舒舒服服坐在这里休息。”这本旧书看见那本新书自大的样子 ,看不过眼 ,掉头就走了。第二天 ,又来了几本旧书 ,它们看见了新书说 :“哗 !这本书真漂亮 ,书面的图画这么好看 ,里面的内容一定会很好。”新书骄傲地说 :“我当然很漂亮 ,这还用你们这些旧书说吗 ?”而那些旧书说 :“虽然你是…  相似文献   

12.
一、挑战式。如:“我要管不了你,就不当老师!”“看到底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二、挖苦式。如:“你当然比教师聪明!”“反正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你手心里了,哪还用得着再下功夫学习!”三、告状式。如:“走,到校长办公室去!”“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来收拾你!”四、预言式。如:“我看你呀,没治!”“你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考试     
1978年秋天,高考后.我就一直在盼着l投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啊等啊.终于有一天,邮递员老郑叔叔在我们院子门外大声喊道:“阿东,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I”我从家里奔出来,冲下台阶时因为跑得太猛了,一下子摔下去.膝盖跪在石板地上.我顾不得疼痛,一跃而起。  相似文献   

14.
“这一个”,你终于来啦!我盼你可是望眼欲穿啊!同学们一定要问了,“这一个”是谁呀?为什么盼她呀?告诉你,“这一个”就是“这一个”,“这一个”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相似文献   

15.
Dear“犀牛”的老编们:我真是佩服你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啊!你们咋就能弄出一本这么帅的杂志来呢?害得我爱它爱了6年时间(请问我算不算一个资深溪迷?)。可是有三点我不得不说说你们:1.每个月我都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待“犀牛”的出现,但是为什么1、2月和7、8月要出合刊呢?由于每个月等“犀牛”都已经成了习惯,我就一直等啊,等啊,等到花儿也谢了,都还没出现。到了月底,我才记起,这个月没有犀牛……(汗,别笑我“87”哦!)2.为啥“犀牛”要这样可爱?每当我把它带到学校,myclassmates就一窝风地涌过来(那阵势够吓人的),竟把我的“犀牛”抢走,等…  相似文献   

16.
这几天,不知怎么搞的,我的身上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群群像是蚊虫叮咬的疙瘩。开始,我以为只是简单的皮肤过敏而已,没什么大碍。可就是由于我的疏忽,使我难受了好多天。前几天,妈妈带我到第一医院皮肤科,年轻的女医生检查了我身上的疙瘩。她说,这是荨麻疹,并开了“藤黄素片”等几种西药。嘿,这些药还挺管用的,吃了三天后,讨厌的疙瘩消失了!但是,我高兴的心情才仅【一点通】唉,终于盼来了自由写作、自由发挥;可是,这“自由”一旦来了,还真让人不知从何处下手了。那就跟着习作要求去想一想仅持续了两天,这些“不速之客”又出现了。晚上,我早早地…  相似文献   

17.
骗人的后果     
自从上次狐狸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后,很是得意洋洋,一直盼着再有这样的机会。有一天,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在一棵大树上休息时,正好又被狡猾的狐狸看见了。狐狸跑到那棵大树下,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大哥,你怎么有空来这里玩呀?”乌鸦看了一眼狐狸,没有吱声。可狐狸并没有放弃,假装高兴地说道“:乌鸦大哥,你以为我会吃你的肉吗?我再也不会的啦!自从上次吃了你那块肉以后,我每天都追悔不已啊!”乌鸦拍了拍翅膀仍没有作声。忽然,狐狸大声说“:乌鸦大哥啊!我爷爷奶奶都卧病在床,这一次我是为他们才出来寻找食物的,如果没有食物给他们吃,他们会饿…  相似文献   

18.
关耳 《职业技术》2006,(18):1-1
金色的九月是充实、成熟、收获的季节,当我看到那一封封沉甸甸的大学“入学通知书”,读到那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不禁想起了四十多年前,我走入大学校门的时刻。在后来的校庆集会时,同学们都深情地回忆说,是大学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大学让我们学会了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19.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各异。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给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  相似文献   

20.
    
人生充满了“盼”! 从刚记事时起,我就有了“盼”。饿了,盼着吃饭;渴了,盼着喝水;害怕了,盼着妈妈快些来;受惊了,盼着爸爸在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