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篆隶万象名义》是在顾野王《玉篇》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字书,其收字、释义基本保留了野王《玉篇》原貌。周祖谟先生曾以《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比勘《说文》,发现了《说文》中的不少问题;还有学者征引《名义》以校诂先秦曲籍,足证《名义》之弥足珍贵。然而今本《名义》俗字、讹字较多,音义讹舛亦时有发生,给《名义》的使用带来很大障碍。本文是在对《名义》的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分字头、注音、释义三个方面,以字讹、衍文、脱文、误拆、误合、误指、颠倒错乱等例别统摄《名义》中之讹舛近百条,以期对《名义》的开发利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篆隶万象名义》是空海依据顾野王《玉篇》并参以他书而编成的一部字书,由于保留了唐写本文字的书体特征,可作为研究隋唐字样的第一手资料。文章将《名义》前六卷中所收录的部分俗字分为"与常见俗字同形者"及"新见俗字形"两类,考察了其本字、俗写过程及使用情况。最后认为:《名义》俗字具有自己的风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笔画繁简不定,正写俗写不拘,包含着正向类推和复古类推现象,具有比较严整的系统性,而其来源则多为汉字隶变。  相似文献   

3.
《篆隶万象名义》一书保留了梁顾野王《玉篇》原貌 ,对于古籍整理、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是该书存在很多问题 ,影响了人们使用 ,对书中释义方面存在的点号误用、讹误字、衍字脱字、用例穿插于义项等几个问题进行总结 ,《篆隶万象名义》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顾野王和《玉篇》 《玉篇》是继许慎《说文解字》后的一部很重要的字典,作者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是南朝梁陈间著名训诂学家。顾野王出生在一个世代簪缨之家,父亲顾烜,是临贺王的记室兼本郡五官掾,以精通儒学知名。顾野王自幼聪慧好学,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九岁时即开始写文章,所作《日赋》,曾受到尊长者的激赏。十二岁随父亲到建安,撰建安地记二篇。《陈书》本传说他“长而遍观经史,精记默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这样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为他日后撰写《玉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顾野王还精于绘画,宣城王作扬州刺史的时候,让顾野王画古代贤人图象,又让王褒书写赞语,时人称为二绝。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顾野王任太学博士,奉命撰《玉  相似文献   

5.
《玉篇零卷》年代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零卷》清末由日本传回中国,学界从而知道《宋本玉篇》极大改变了顾野王《玉篇》的原貌。但《玉篇零卷》是否原本玉篇?是否如前人所说它们至少是唐代抄书?本文根据此书汉字形体特点和各残卷注文体例的对比及其他文献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玉篇零卷》各残卷并非同一时期,而有时间先后。最早的有可能是南北朝顾野王原本《玉篇》,其余为唐写本。对《玉篇零卷》年代的准确解释,将有助于《玉篇》一系书的研究,进而了解这个时期汉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篆隶万象名义》一书对于文字、音韵、训诂都有重要的作用。《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是出版的第一部校本,但多有可商榷之处。为更方便大家利用,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篆隶万象名义校释》,集成校语十数则,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名义》依用立项、代称、省字等准义项及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名义》并非机械地保留了顾野王《玉篇》的义项,而是体现了自己的主见。  相似文献   

8.
《玉篇》与喉牙声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为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编撰。《玉篇》原书已亡佚。清末,我国学者黎庶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了《玉篇》残卷,并各自集佚成书刊行。经考证,残卷是唐昭宗以前的写本,“乃顾氏原帙”,极其珍贵。1984年8月,中华书局将黎本、罗本汇集影印成16开本,以《原本玉篇残卷》为书名出版,1985年又以《玉篇零卷》为书名,与《玉篇直音》一道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玉篇直音》是明樊维成汇编,可作研究《玉篇》古音的参考。《原本玉篇残卷》释义完备,例证丰富得当,引用了不少今已亡佚的魏李登《声类》等书的内容;词义不明时,还有野王案语。今存若干残卷,虽不及原书十分之一,但仍可据以窥其原貌,对于研究、发掘这部历史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梁书·萧子显传》称,顾氏《玉篇》经梁萧恺等  相似文献   

9.
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存有无充分依据而擅改《说文》的弊病,将段注本《说文》的一些条目与《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等书相比照,可以明显地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篆隶万象名义》的传世本为手写本,其中大量使用了"丶"号。一直以来,人们多把文中的"丶"号看作义项末尾"也"字的省写。然而在对《篆隶万象名义》的对照研读中可以发现,其中一部分"丶"号与异体字有关,转换成"也"字并不恰当。为了证明《篆隶万象名义》中这种"丶"号的特殊用法,本文将以异体字为线索,对《篆隶万象名义》一书进行全面考察,经过分析论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篆隶万象名义》中这些与异体字有关的用例,其中的"丶"号应该相当于"字"字。  相似文献   

11.
正《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简称《新修玉篇》)是金人邢准所编的一部大型字书,它和金人韩道昭所编的《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简称《篇海》)并为金代的两部重要字书,是今天我们考释疑难字的重要参考资料。《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金人王太的《类玉篇海》的基础上各自独立成书的,收字大致相同,所以通过它们的相互比勘,不但有助于《新修玉篇》和《篇海》文本的校理,还能对一些疑难字作出考释。本文以《新修玉篇》所收疑难字为研究对象,根  相似文献   

12.
吕浩 《中文自学指导》2001,(4):22-26,21
我们在《篆隶万象名义》讹舛举例(之一)中已经讨论了字头讹舛例以及部分注音讹舛例,这里接着讨论剩下的一部分注音讹舛例和释义部分的讹舛情况。  相似文献   

13.
《类篇》是司马光等编撰的。此书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开始修纂,至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完成。其编纂目的就如《类编≥“附记”中所说的:“今修《集韵》,添字既多,与顾野王《玉篇》不相参协,欲乞委修韵官,将新韵添入,别为‘类篇’,与  相似文献   

14.
张社列  孙青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1):56-59,62
《新修玉篇》是金代河北沧县人邢准在王太的《类玉篇海》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大型字书,也是目前已知的收字最多的古代字书.考证邢准的故里,探求《新修玉篇》的成书过程、邢准对《类玉篇海》的改进、《新修玉篇》的体例及其在字书史上的价值,肯定了邢准在字书编纂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16.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17.
《孙强玉篇》,唐孙强修订。宋陈彭年等人《大广益会玉篇》之后逐渐亡佚。今从金人书中发现,辑校成书,共30卷,545部,22872个条目。《韵》,辽人佚名撰。原为韵书,今仅存辽行均《龙龛》和金邢准《新修篇海》的注文中。辑录23547个条目,比孙书规模还大。《小学钩沉三编》,有65种书目、两万多条目为《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所没有,《史籀篇》、《姓苑》、顾野王《玉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玉篇略》作为受到中国《玉篇》影响的系列字书《和玉篇》的其中一个代表版本,通过对其反切用字的梳理和对比,可以初步考察日本《和玉篇》与中国《玉篇》以及周边其他辞书的关系,进而从中日字书传承的角度对《和玉篇》和《玉篇》作出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规范的社会功能出发,运用规范论思想审视顾野王《玉篇》的语音性质,探讨通过设立可操作的量化指数,考察《玉篇》语音的"普适性",为深入研究南朝通语、基础方言提供另外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玉篇》是《说文》和隋唐以后字书的桥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的考察去探讨两者在释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