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弘扬长征精神,我们走访了在天津地区生活、工作、健在并曾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战士们。由于这些老红军大都已年事过高。多数患有各种疾病,给我们采访工作增加许多困难。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终于见到了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天津警备区顾问(军级)英勇的“红小鬼”李元兴。  相似文献   

2.
正二十多年前,我有幸拜访了曾参加过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紧接着又参加了十分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征战的十余位老红军如今,曾向我亲口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这段极为悲壮历史的十余位老红军,均已先后离世。而今,当我每每打开二十余年前拜访这些红军西路军老战士时留下的一本本访谈记录本时,脑海中重新浮现了他们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凝视着他们留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什么比长征更考验革命者对理想的坚守了、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话,凡长征经历者中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所以,出生入死的老红军都是中共党员。抗战爆发后,老红军成了革命种子,是党和军队的精华。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党和军队具有了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意志品格。长征干部更是解放后党政军领导干部的主要来源,受到党和国家的特别爱护,而最真实反映长征过程和红军战士情怀的文字,则非徐梦秋、丁玲、成仿吾1936年下半  相似文献   

4.
89岁的红军老战士仲世发住在天津警备区某干休所的一所普通的公寓中。在这所干净、整洁的公寓病榻前,我们见到了年迈体弱的仲世发。仲老见到我们很是激动,当听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回想起当年红军长征。仲老的眼里禁不住流出眼泪。嘴里不停地说“红军长征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它干什么?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了,不讲它了,不讲它了……。仲老边说边擦眼泪。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面对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让人不禁联想起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勇猛杀敌的场景。我们安慰着仲老,工作人员递上水杯。仲老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沉思~会儿的仲老,给我们讲起了红军,说起了长征,忆起了过雪山和走草地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山民 《湖北档案》2006,(10):4-4
2006年10月13日,老红军战士吴瑞山同志应邀,为本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题写了“红军长征与湖北”。昊瑞山同志生于1913年,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编按]  相似文献   

6.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6,(12):13-13
二战名将麦克阿瑟说过:老战士不会死去,他们只会慢慢消失。对于创造了长征这样一个世界军事史上奇迹的红军前辈们来说,尽管穿越了70年时空隧道,但是他们铸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永远值得后来者继承和发扬。军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规模空前。我们时事部根据报社的总体宣传计划,从8月1日开始到10月23日,总共编辑了12个《长征·广角》专版,推出了“我和长征有个约定”、“红色旧址”、“万水千山的诉说”、“寻访老红军”、“外国人写长征”、“邮票上参加过长征的著名人物”、“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长征路上新景观”等近10…  相似文献   

7.
知识林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得来的?红军二万五千望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目前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D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经常改变。因此,按照地图的标识来计算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是不准确的。杨衍宗说:红一团的邓华。《长征组歌》的作者肖华、长征结束后调到晋察冀第四军分区任五团团政委的肖锋,都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些干部也都在长征途中记了日记。而记得最完整最详细的是肖锋…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历尽坎坷,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数次围追阻截。艰难辗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终于到达陕北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示伟大的长征精神。市档案馆于近期在全市开展了征集老红军战士长征档案资料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拍摄新闻人物,首先要研究新闻人物.这种研究,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过去.我在去年10月进行的《老红军寻访记》系列采访活动中,对要采访的老红军都进行了认真的了解:是那方面军的、长征中的作战以及受伤情况、任职,再从当红军之初到胜利会师都一一了解.等到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庆时,这些老红军个个都成了新闻人物,如《投身革命不动摇》的老红军张海坚定革命到底的决心,拍摄了他向下一代讲述那段难忘经历的和蔼可亲的神情.《唱支山歌忆当年》老红军战士郑寿才忆起长征时,就神采飞扬地唱起当年送红军的山歌.这与采访之前的了解分不开.二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喜怒哀乐.我去年在《老红军寻访记》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将军孔庆德对当今的腐败风深恶痛绝,他向人们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就痛击今天的不良风气,并一再强调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富裕,全国还有上千万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于是《老将军心系人民》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产生了,孔将军心系人民的神情真实地显露在读者的面前.三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眼前进行的活动内容,打有把握之战.如获1996年全国新闻摄影新闻人物现场肖像铜奖的《吴天祥在防汛第一线》,作者张宁、叶志卫对这位人民公仆,都非常的了解,在防汛现场,他们终于成功抓拍了吴天祥在防  相似文献   

10.
刘永路 《兰台世界》2006,(19):56-57
今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怀着一种探寻的心理,走进大连黑石礁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高级干部休养所,独家采访了原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颜文斌将军。如今经历长征而健在的老红军已成为稀有的国宝级人物,他们可谓是见证那段不朽历史的“活档案”。眼下91岁的颜老操着浓重的江西  相似文献   

11.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中国革命史,江西省兴国县占有非常厚重的分量。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余人参加红军,有5万名战士为国捐躯,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有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就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54位开国将军。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红军县”“烈士县”“苏区模范县”……据兴国县民政局透露,目前兴国县仅存6位走完全程的老红军。从2003年起,包括老红军在内的优抚人员已有300多人去世。仍然健在的老红军年龄最小的也有87岁,最大的已有100余岁。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近部分健在的兴国老红军,了解他们戎马征战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们的幸福晚年生活和不变的红军本色。  相似文献   

13.
陈宇 《湖北档案》2016,(10):38-40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不仅为我国学者所关注,也引起国外关心中国问题方面专家的兴趣.对于红军长征过程的实际情况,除了部分老红军的回忆资料和国民党政府保存的部分档案资料外,由于受当时紧急的军情所迫和时代局限,有关红军长征的记录极少.特别是作为直接见证长征的外国人记述长征,截止目前所见,《神灵之手》一书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宣传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动员广大军民继承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由广州军区广州首长服务处、广东省档案馆、深圳市档案馆和广州军区档案馆联合举办的《壮丽史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老红军共和国将军书画展》于2006年9月27日至10月20日在广东省档案馆展出。展览开幕式于9月27日上午举行,广州军区、省政府、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委党史办、省方志办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及老红军、老将军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出席展览开…  相似文献   

15.
林子 《新闻世界》2006,(2):38-39
一位九十一岁高龄的老红军,从2005年底起再次从江西赣南踏上长征路,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因为长征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长征路上同肩作战的战友,是他一生中最记挂着的人,所以,他虽然年岁已高,也不愿在家里颐养天年,而要再到长征路上走一走、看一看。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编按]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7.
王树森  宋军 《天津档案》2006,(10):51-51
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彭焕生,住在天津警备区某干休所内。我们在一所干净整洁,家具简单,但擦拭得非常明亮的普通公寓里见到了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但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彭老。说明了来意后。彭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讲述了他痛苦的童年.回忆起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18.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长征在儿时的记忆中,是那么的悲壮,是那么的遥远……2005年8月初,我有幸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去追寻70年前红军在这里走过的足迹、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传奇故事,去追寻红色飘带曾浸染过的这一片片山山水……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长征出发70周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派出6路采访小分队,分赴赣南闽西老区、鄂豫皖老区、湘西老区、川陕老区、西路军蒙难地河西走廊和部分城市军地干休所,寻访健在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六路小分队历时59天、总行程近6万公里,采访了136位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88岁,年龄最大的海军原后勤部副政委吴西将军104岁;最小的是9岁参加长征的红军女战士苏力,现年78岁.他们当中有宋任穷、肖克、洪学智等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开国上将,也有大量至今仍生活在农村的长征战士.  相似文献   

20.
8月30日下午,国家出版局局长边春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祝贺中澳合作出版《中国长征》画册。出席招待会的有文化部部长助理刘德有,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伍杰,部分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参加长征画册拍摄工作的中外摄影师,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官员以及出版界人士共二百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