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教育”,有利于学校优秀文化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来构建“和谐教育”,实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生态一词在生物学领域特指生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坏决定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而“文化生态”是指教师、学生之间在精神、心理、情感、价值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文化生态”的核心,是良好教育的内在因素。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所以,“文化生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效果。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笔者多年来就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文化生…  相似文献   

4.
缪明灿 《文教资料》2006,(22):34-35
建设和谐学校,就是把学校建成最适宜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校园”,这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确立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学校就是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校园氛围,创建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这正是“以人为本”具体思想的体现。我校成立8年来,通过创设和谐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师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今后要谋求学校的跨越发展,同样需要融洽的…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学校,就是把学校建成最适宜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校园”,这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确立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学校就是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校园氛围,创建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这正是“以人为本”具体思想的体现。我校成立8年来,通过创设和谐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师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今后要谋求学校的跨越发展,同样需要融洽的…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知识传播过程中的知识价值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秀丽的浙江富春江畔的新登镇新登中学,进入新世纪来,努力探索“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学校发展之路。学校围绕“学生德智体和谐发展,教师学科功力、人文素养、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和谐发展,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健全学校和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 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相似文献   

8.
唐荣双 《教学与管理》2007,(11):118-119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教育,是构成教育的各种因荣——生物因素(教师和学生)、非生物因素(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建立的师生人际关系(心理场),三者通过教学达到互动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9.
《教育导刊》2009,(7):F0003-F0003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该校形成了以环境科技、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要亮点,彰显绿色教育模式的学校特色。该校确立了“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的办学理念,制订了“着力于现代人文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始终处在学生“一考定前程”,教师业绩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证明”,学校“升学指标最硬朗”的社会评价导向中;人们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都是围绕着“平均分、升学率”的指标来进行;德育工作往往是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从小学到大学,反复教育的结果却是塑造出的学生“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知、情、意、行”不能和谐统一,价值判断与行为取向发生背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多年,认为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缺乏和谐,是造成教育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教育生态的概念是生物学中“生态”及其相关概念的移植、借用,指“教育应该按照生态学原理,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与‘体外自然’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通过两者的调适和超越,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良性循环,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在教育生态观的视野中,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学校运作是在学校内外部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中进行的。教育生态中包含许多相关因子,生命的因子是其中最重要的因子。教育生态的理念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生长”;其重要特点是“和谐、平衡”、“可持续性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乔伟 《天津教育》2014,(23):29-31
我校以“关注师生生命发展,立足师生幸福、培育师生梦想”的校园文化积淀,确立了“生态教育文化”的办学特色。“生态教育文化”是一种崇敬生命、回归自然、尊重个性的文化,倡导协作分享、和谐共生,促进师生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深入,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的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通过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调适,自觉主动地提升专业素质和追求教师职业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缘起 在我们的教育理想中,学校不只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场所,它更应该是一个学生心灵可以自由栖息的地方、一个学生生命得以激扬的精神家园。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就是让人活得更加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我们秉承为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期望让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生命家园,促使学生生动、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校课堂伦理失范的主要表象,一是课堂价值取向处于准功利状态,二是课堂文化处于亚健康状态,三是课堂气质处于低、平、俗状态,四是课堂理念处于保守状态.因此,构建现代课堂伦理,一要构建具有和谐生态意义的“绿色课堂”,确立“课堂就是学校”的治学理念;二要构建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教师文化,确立“教师就是教育”的教育哲学观;三是构建具有生态意义的课堂价值取向,在精彩课堂上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观”。即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教育生态变革,从而发挥育人效果的过程。澄清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的“技术”误区,教育与数字技术关系的“和谐”误区,人与数字技术关系的“价值”误区,可以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上遵循了“取决于人,用之于人”的数据伦理。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面临校园围墙消弭,学校边界持续重建;课程模式颠覆,教学实践面临重组;教师角色转换,专业能力有待重构;学生能力弱化,学习生态亟需重塑等困境。学校需要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数字平台,加强教师系统培训,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四种方式来全力打造智能校园,全面革新教学空间,全程提升教师素养,全速创建学习生态。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最大的公平,当前教育不公平的表象之一是薄弱学校问题。薄弱学校改造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只有抓住“发展”的主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大力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形成学校的“发展”。我的办学理念是:以“发展”的科学理念,创新适应“发展”的学校教育,营造适应“发展”的育人环境,建立适应“发展”的运作机制,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天赋、潜能通过学校教育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按照新的发展性教育观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懈努力,我们探索了一条适合学校实际和教育发展需求的“三为本”发展性教育办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本”,以教师“三品”形象发展为“本”,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本”,初步形成一个“三本”一体,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新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的乐园和求知的殿堂。 一、学生自主和谐发展 “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是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应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能够成为学生获得最大帮助的地方。”这是我们办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命题。“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和谐教育”的根基在于构建人性化的教育组织和制度,其中,特别需要再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它对人的和谐发展固有的奠基功能,并以此改造、丰富和完善现有学校组织,把学校建成富有人性、充满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张美华  陈明  龚永刚 《文教资料》2010,(33):129-131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释放师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建设学校文化生态,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及学校内涵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