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昏暗的冬日。那天,我刚收到了一本心爱的体育杂志,一放学就兴冲冲地往家跑。家,暂时属于我一个人,爸爸上班,姐姐出门,妈妈新得到一个职业,也要过个把钟头才会回来。我径直闯进卧室,"啪"一声打开了灯。顿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母亲双手掩着脸埋在沙发里——她在哭泣。我还从未见她流过泪。我走过去,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妈妈,"我问道,"出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2.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是一个六七岁样子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面说,一面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相似文献   

3.
为爱祈祷     
胡平 《文化博览》2005,(4):48-49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三个星期. 我送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了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4.
墙上挂着妈妈的大幅照片(她去世4年后,爸爸的照片挂到了她的旁边),她身着天蓝色短袖衬衫,臂弯挂着皮包,面带微笑望着前方,两手拿着眼镜,好像刚刚用完取下来。平时我不怎么去看照片上的妈妈,我天天在她眼皮底下吃饭,做事,睡觉……一直生活在—起的人是不需要经常打量的。  相似文献   

5.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相似文献   

6.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弹指30年     
他和她同年同月出生在同一个村子里. 3岁的时候,他和她玩过家家,他当爸爸,她当妈妈. 7岁的时候,他和她牵着手一块去上学,并且成了同桌.她从家里拿了一块锅巴,总要分一半给他;如果谁欺负了她,他也总会去为她报仇.  相似文献   

8.
老兵     
馨香 《文化博览》2006,(10):42-43
爷爷从家乡出去那年17岁,回来那年71岁。奶奶说,那天正好是你爷爷二线后的第三个月,刚刚起床,愣愣的,蹲在床头。突然说,咱回老家吧,娘坟上的草不知该有多久没拔了啊。昨夜俺见着娘她老人家了,她说想俺呢,叫俺赶紧过去给她看看。奶奶知道爷爷的脾气,他决定的问题十头牛也追不回来。于是,便打电话通知我父亲,叫他安排车辆。其实,奶奶就是爷爷的倔脾气娶回来的,那年,爷爷所在部队攻克济南,爷爷在战斗中负伤了。爷爷后来说,他娘的,哪里不好  相似文献   

9.
妈妈在家里威信很高,平日,她的话虽不多,却句句点着要害。10年前,妈妈生病,我把她接过来住了一阵。有一次,记不得是什么原因,我在饭桌上朝她发了脾气。妈妈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你看看,你怎样对待我,以后,妞妞也会怎样对待你。"我看了一眼桌边的女儿妞妞,她正眨巴着天真的眼睛,似懂非懂地听着。我被妈妈的话吓着了,赶紧收敛起来。年轻时气盛,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有了后代,好像看见了自己的翻版,看见了世事轮  相似文献   

10.
心结     
逸名 《文化博览》2005,(6):63-64
一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死. 那天,我和妈妈匆匆赶到码头的时候,父亲正在地上剧烈地抽搐,周围围满了不相关的人……妈妈脸色惨白,她一把搂过地上的父亲,而我惊呆在一边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1.
为爱而歌     
早上起来,天阴阴的,似乎要下雨。楼下的房东阿姨起得特别的早。我听到她在扫楼梯的声音,和往常一样的节奏和频率。今儿,是中考的日子,她儿子已经在去考试的路上了吧!我寄居的地方是市郊的农村了。房东一家淳朴热清,对我这个十九岁的单身女孩也格外照顾。阿姨更是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昨天,我回来时给她儿子带了两瓶水,说考场上用得着。阿姨的感谢却让我有些局促。其实两瓶水不值什么。  相似文献   

12.
女儿安芬妮今年5岁。一年前我和她妈妈芭芭拉在芝加哥协议离婚时,承诺并将以下这个口头约定遵循至今:彼此都要永远爱她,决不能让我们离婚的阴影伤及她幼小的心灵,要让她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台湾省,父母都是客家人,爸爸的老家是苗栗,妈妈则在新竹长大.从小妈妈就常说,我们的祖先在广东梅县,外公的祖辈就来自那里. 11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全家搬到了离福州很近的一个岛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之下参加了两岸妇联组织的许多文化交流活动,懵懵懂懂的我也因此对海峡的另一头产生了憧憬.  相似文献   

14.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  相似文献   

15.
面临女儿的"中考",我却接到杂志社出国开笔会的通知.老同学打电话来,坚决反对我在这么关键时刻外出,还说她孩子"中考"时,她和她老公整整请了半个月的假照顾孩子,如果孩子这次考不好要恨你一辈子的;女儿的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更是大加反对,说你这个当妈妈的太不负责任了,这是你们家里第一大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叶广苓 《文化博览》2005,(12):58-59
1956年,我7岁.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3岁:常抱我。给我做好吃的。喂我。我尿了裤子不打我。9岁:我考试不及格她不笑话我。我揪她辫子她不告诉老师。借橡皮给我用———不借给别的男生用。每周五下午我送她回家,路上买一个冰激凌,一起吃。18岁:貌美如花。和她一起走进游泳池,旁边的男孩子会看得眼睛发红、鼻子呛水。傻乎乎的,可爱!相信一见钟情。不嫌我的球鞋臭。饿了,会泡方便面就可以。参加通宵舞会从不喊累。夏天裙子能盖住内裤。听我讲笑话会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8.
朋友刚从上海回来,她出发之前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去探访南方水乡。我连忙问她的观感。她欲言又止,好像有很多隐情的样子。据她的说法,那里有一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导游,带着他们搭上小船,说是要真实体验水乡居民的生活。小船在狭仄的河道行进,经过一些民家,会看见用河水洗衣的妇女、将鱼网抛下河水的老叟,  相似文献   

19.
金婷 《文化交流》2005,(5):42-44
一 一次偶然的碰撞,让小丁一一头撞进了美国著名星探的怀里,从此撞开了她的演艺之路.听起来,这本身就像一个电影故事. 这一天,移民美国还没几个月的丁一陪妈妈在洛杉矶街头买东西,一路蹦蹦跳跳走着,突然看到街边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些40来岁的中年妇女.走近一问,原来电影公司正在为新片<喜福会>招募华裔中年女演员.丁一怂恿妈妈报名,妈妈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排队填表.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爸爸     
<正>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爸爸对朋友宋铁铮先生讲述了他人生的故事,记在30多盘录音带上。当时并不是为了出版,只是想让我们后代了解一点他的经历,过后就把这事放在一边了。2002年我妈妈张允和去世,我女儿周和庆从国外回来发现了这些带子,她含着眼泪把它打成文字稿,但也没有想到要出版。后来赵诚先生为写爸爸的传记,看见了这个稿子,认为很值得出版。于是,在爸爸讲述十七年以后,在许多朋友的帮助下,这份口述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