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全学(1905-1916年)是复旦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1911年底至1912年初曾短期迁入无锡,有关复旦校史的论著往往提及,但又语焉不详。当时如何联系迁入?在无锡情况如何?这次短暂迁校有何意义7笔者不端没陋,拟根据当时的有关报道,结合近年整理出版的无锡地方档案,试作论述,期就教于方家。复旦公学由马相伯先生创办于1905年。当时,原*旦学院中的法国帝国主义分子阴谋夺取该校的领导机,爱国学生愤而退学.拥戴马相伯另立新校。于是,马相伯在吴淞提督行辕创办新校,并引用“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大传·虞复传》)改校…  相似文献   

2.
文革话语是考察当代中国文化经验的不可回避的资源.本文通过考察复旦大学文革期间小报<新复旦>和<复旦战报>发现,这两种小报的话语策略由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组成,其一为民粹主义小报话语,其二为主宾不对位、行为主体匿名化抽象化的特殊话语.两种殊分的话语体制的并置,体现了特殊年代低层次的粗口和超现实的理想情怀的难以置信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唐振常(1922- )原是学新闻学的,1946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上海<大公报>工作.在<大公报>、<文汇报>前后从事新闻工作15年,后来却改了行,从事历史研究,主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文化史,较集中地研究了章太炎、蔡元培、吴虞三位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取得了一批较令人注目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了<章太炎吴虞论文集>、<蔡元培传>等专著和发表了<"四人帮"与青红帮>、<派性考略>等论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编辑》2012,(2):23-27,2
正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教育强国。与百年复旦的历史相比,复旦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复旦社)刚刚迈入而立之年,但是它依托复旦大学,又走出复旦大学,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值复旦社建社30周年之际,本刊采访了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  相似文献   

5.
陈天桥,创造财富奇迹的红色资本家说到中国网游,不能不说到<传奇>;说到<传奇>就不能不说到陈天桥.盛大公司的老总陈天桥,1990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93年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从复旦毕业.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10,(6):88-88
朱东润(1896年-1988年2月10日),著名学者、传记作家、书法家. 原名朱世溱,江苏泰兴人.1913年留学英国伦敦西南学院,对西方传记文学有深入研究.1916年肄业回国,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等校任教授.建国后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教授,是复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文字的创作.曾任国务院第一届学位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华文史论丛>主编.  相似文献   

7.
在展开这个题目之前.我先引用<青年文摘>2009年5月下第10期蓝版一篇小短文<大学是什么>,作者张巨成. 全文如下:"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后,蔡元培义多次强调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俊彩星驰     
杨浦是上海高校最积聚的区域.在这块土地上,俊彩星驰. 日月光华——复旦大学 复旦复旦旦复旦 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 向前 向前 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 日月光华同灿烂 …… 正如这首复旦校歌所弘扬的,具有"江南第一学府"美誉的复旦大学,肩负着前辈先贤的爱国救国梦想,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引导下,栉风沐雨,历经坎坷,坚定不移地"向前进展".  相似文献   

9.
新发现蔡元培佚文一篇,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本文梳理其写作背景、写作年代,对序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进行了介绍,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伯是我国近代率先提出教育救国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我国私立大学创办人之一。他先后曾创办了震旦大学、复旦公学以及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  相似文献   

11.
<正>蔡元培在早期就主张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并且也将自己的一些教育思想逐渐的实施到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我国近现代的教育事业能够获得如此大的发展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内容以及现实意义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复旦研究出能思考记忆的机器人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近日研制出一款能通过接触周围的环境学习知识并“发育”出心智能力的“复旦一号”机器人。“复旦一号”是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翁巨扬博士负责的“211”学科建设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是自主心智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科学试验平台。“复旦一号”可以通过体内的“发育程序”逐渐认识它周围的人和事物。和很多机器人是通过固定程序来执行特定任务不同,“复旦  相似文献   

13.
忆王中老师     
王中老师是中国新闻界的著名人物。一则,他几十年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弟子满天下;二则,他的新闻理论,比如党报具有两重性:工具性和商品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斗出来的、办报要有读者观念等,在中国新闻理论界曾经引起过大讨论和大批判;三则,他是被中央最高领导层点名而划为右派的,特别引人注目。我在没有进入复旦大学以前,已经久闻其大名了,1978年考入复旦新闻系后,听到的关于他的传说就更多了。有人说,刚解放他一身戎装进驻复旦,担任复旦大学党委统战部长。复旦大学的统战部长可不好当,一些全国性的学术权威和民主党派的领导都在复旦任教,戎装者在台上作报告,台下就有条子递上来,一看,是一首诗,王中当即提笔,和诗一首,传回去,教授们服了!有人说,上海市一个系统拉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19日,是谢希德校长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她是一位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的固体物理学家,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然而,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巨擘在日常生活中却始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她与复旦师生的交往如春风化雨一般感染着我们.尽管谢希德校长已经离开我们21年了,但复旦大学很多老教职员工仍能回忆起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其中就包括谢希德校长乘坐复旦校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16.
马建忠(1845-1900),又名斯才、乾,字眉叔,出身江苏丹徒(今镇江市)的一个商人家庭.他兄弟五个,其中的一个哥哥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8日-9日,首届"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港、澳、台等两岸三地的学者会聚复旦,围绕"媒介素养的国际发展与本土经验"、"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媒介素养与公众参与""媒介素养教材编撰及教学成效评估"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6日中午,惊悉有着浓厚复旦情节的校友张首晟先生突然离世,令我倍感惋惜!这十多年来,我与他的交往历历在目,宛在眼前。捐赠复旦老文凭2004年10月,我在复旦大学宣传部担任副部长,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史陈列馆筹建工程副总指挥。当时,我们一直渴望校史馆有几件"镇馆之宝",与百年复旦相匹配。复旦校史专家许有成教授曾在2003年的《复旦》校刊上专门写过《复旦最早的毕业文凭是个什么样子?》,在文章中他感叹"余生  相似文献   

19.
我与杨浦     
一、凤凰村 我与杨浦,说来话长。我与杨浦区的关系,不是从1978年进复旦大学读书开始的。我进复旦的时候,复旦还属于宝山县五角场镇,属于郊区城镇户口,所以我就没有将上海市区的户口转到学校去。我与杨浦的关系是从1966年开始的,那一年“文革”爆发,  相似文献   

20.
<正>一、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1.蔡元培先生生平。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民族革命家。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青年时期致力于哲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并考察了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大学教育,掌握了高等教育改革思想理论。武昌起义之后,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出任国立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