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在观众和研究者心目中都是一个完美高大而单纯的形象.该文通过细读文本细节,将红娘放置在元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挖掘其性格中较少被人注意到的复杂性的一面,并着重探讨其形象新内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元稹的《莺莺传》中红娘雏形的出现,再到《董西厢》中红娘形象的逐渐丰富,最后在《王西厢》笔下红娘形象的日臻完善与成熟,红娘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4.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5.
红娘形象,历来为人民称道,但这是基于《西厢记》而言。有人以为,《莺莺传》里的红娘地位无足轻重。那么,在《莺莺传》中,红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6.
红娘,以她独特的形象和美好的心灵,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赏,而且,她的芳名,早已成为男女婚姻介绍人和四化建设中促成单位之间,产销之间等等架桥人的美称了。由此可见,红娘这个形象产生了多么大的社会作用!然而,红娘这个形象是怎么塑造成功的呢?在塑造发展过程中有何流变呢?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西厢》和《(亻刍)梅香》分别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的婢女形象——红娘和樊素。樊素形象虽本于红娘,但与红娘在人物关系中的身份地位、在剧中发挥的作用和各自表现出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三个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首先,红娘具有侍候者与监视者的双重身份,樊素与小姐实质上则无明确的主仆关系;其次,在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上,红娘的作用和存在意义要大于樊素;最后,红娘身上更多地表现出作者生活时代市民阶层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而樊素则多了几分"文人气"。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说写红娘就是为了写莺莺,陪衬莺莺。红娘是莺莺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化,展示出的是真实崔莺莺的另外一面。红娘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莺莺打算,都以莺莺的感受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西厢记》通过对红娘的描写来反衬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道路上的犹豫反复,以及突破礼教的困难,用红娘来歌颂莺莺的大胆与反抗。论文通过对借厢,琴心,拷艳三折中红娘形象的分析,找出红娘在《西厢记》中和崔莺莺之间的陪衬、衬托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是古典戏曲中颇具特色的丫环形象。作为一个机警聪慧、善良热心的丫环形象,红娘在剧中传书递简,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发挥"白"的作用,增加"白"的叙事功能,插科打诨,调节着剧场的气氛,又在冲突中起着很好的均衡作用,使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与相互牵制不断发生变化,最终成就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不同于符号化的书童形象,这个特殊的丫环形象,光鲜生动,在全剧中展现出不可低估的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的脚色设定为丫鬟,但是她的行为、言辞以及为才子佳人的结合表现出的素质和热情已远远超出了常情常理下的丫鬟之属。莺张二人是作者创作的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形象,红娘是剧情域内作者的理想寄寓者,其中包括其作为剧本写作者的写作理想和作为社会文人的社会理想。作为作者写作理想寄寓者的红娘,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中的存在和对莺张二人的超常理感情中;作为社会文人的作者的理想,主要表现在红女良的超越角色身份的言辞方面。  相似文献   

11.
自《莺莺传》至"王西厢",红娘更多也更积极地参与崔、张爱情全过程,往往在崔、张爱情发展、同时也是故事发展遭遇困境的时候,安排红娘作为第三方力量介入,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使人物和作品都具有更好的娱乐效果,而且展现了红娘反抗束缚、用智慧和勇气征服环境、追求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精神,使红娘摆脱了作为丫鬟的从属地位,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和坚定意志的完整的人。在积极娱乐视角下,"王西厢"中红娘形象的形成,和观众读者积极娱乐的要求有重要关系,也更好地实现了积极娱乐,在带给观众读者娱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使"王西厢"中的红娘具有特出魅力和久远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三《董西厢》之后约两百年,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约在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间,即公元1299—1307年)。经过这两百年的流传、丰富、加工和润色,特别是王实甫创造性的艺术处理,红娘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完美与和谐。关于红娘的侠义情肠、乐观正义、聪明机智、能言善  相似文献   

14.
红娘与飞红分别是《西厢记》与《娇红记》中的人物。她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家中美丽的侍女;都具有聪慧、善良的品格,却都曾被小姐百般防备;都有一副侠义心肠,尽心尽力地履行着"红娘"的职责。她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红娘是理想中人,飞红则生活在现实之中。飞红的形象更具有人性的魅力,体现着觉醒的人性与抗争的精神。二者的不同与时代的发展及文学作品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作为元代著名杂剧之一,剧情内容虽是爱情故事,但观其思想,也可窥见一些元代时期的理学理念。许衡作为当时理学名家,他的思想理论多为士族熟知,《西厢记》作为元代红极一时的杂剧作品,其思想内核自然也在理学范畴之中。《西厢记》通过崔莺莺及丫鬟红娘的形象,塑造了追求自我的形象,通过对老夫人形象的塑造强调遵守三纲五常,这些人物形象的言行都可以与许衡理学思想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作品家喻户晓,而其作品中塑造的红娘也因为其不惜一切帮助崔张反抗礼教,追求爱情而广受赞誉。但是,红娘帮助崔张结合的真正动因是否单单是因为同情心和正义感,笔者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索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得出红娘帮助崔张这一行为除了有道德因素外,还有其对张生的朦胧爱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由于她的鼎力相助,崔莺莺和张生才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由美好的爱情。同时,红娘也是封建社会下层人民中善良,淳朴,爱憎分明的代表人物,在红娘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纯真善良。王实甫一改“人微言轻”的传统观念,在剧中大大增加了红娘的戏份,赋予了这个人物更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以其“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鲜明主题,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青年男女的愿望,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而且以崔莺莺、张君瑞、红娘等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封建时代的青年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就中,尤以红娘的形象最具感染力,也最能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红娘虽然身为莺莺的侍婢,社会地位极其低微;然而,就全剧中所占的地位而论,她却足于与莺莺、张珙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况且,她在反对封建礼教(势力)时所呈现出来的果断性和坚定性,在帮助崔、张战胜外来的重重阻力和克服自身的许多弱点时  相似文献   

19.
红娘与飞红分别是《西厢记》《娇红记》中的丫环形象,这两部戏曲虽都是写才子佳人的故事,结局却不尽相同。她们的身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丫环形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也有众多的丫环形象,或多或少的带着她们的身影,可以看出丫环这个群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喧宾夺主的人物。作者用巧妙的艺术手法,以老夫人、莺莺、张生作比较,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红娘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冲破封建礼教,促成了崔、张美满的婚事。红娘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成人之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