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在分子动理论的教学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学会用宏观的方法去解决微观问题 ,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分子大小、分子数量及分子质量的数量级 .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中 ,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改变了人们对该实验的认识 ,该实验也将纳入省级实验会考 ,因此高二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该实验的操作方法 .由于实验的精确度要求较高 ,在实验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注意实验每一步的成功 ,一步不慎将前功尽弃 .下面是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来的提…  相似文献   

2.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是高中物理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但实验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令人对该实验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本文将在提出这些疑点的基础上,选择新的器材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估测硬脂酸(C17H35COOH)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的第一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安排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即"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一个直径1μm左右的水珠所含的分子数比地球上人口总数还要多好几倍,如此微小的分子用肉眼虽然观察不到,但却可以通过测量宏观量来估测它的大小,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既新鲜又有趣的实验。本人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多次精心准备了该实验,对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发现本节内容有些地方可以进一步细化或改进,真正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唐书琼 《教师》2011,(16):22-22
分组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是中学物理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利用对宏观量的测量求出微观量的大小的实验,通过实验要让学生对分子的线度形成一个数量级的概念,领会实验方法构思的巧妙,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1实验的基本情况"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一个实验。此实验为模拟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该实验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到NaOH变红,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测量NaOH分子扩散进琼脂块的深  相似文献   

6.
1 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创造模拟实验,用实物豌豆来模拟微观分子,体验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学会用测定宏观量的方法来求出微观量大小的思维方法;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会应用该常数进行相关运算和估算.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创造模拟实验,用实物豌豆来模拟微观分子,体验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学会用测定宏观量的方法来求出微观量大小的思维方法;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会应用该常数进行相关运算和估算。  相似文献   

8.
董彤  洪永发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180-182
分子通信是纳米网络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是一种以生物化学分子作为信息载体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为了提高分子通信中的传输速率,将地理机会路由算法中选择候选节点的条件由比较距离大小优化为比较浓度值大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子通信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实验仿真。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以浓度作为判定条件的地理机会路由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9.
实验原理: 分子是非常小的粒子,中学的实验室无法直接测量它的大小。现用单分子油膜法间接地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但是,这毕竟离中学物理太远,高中物理课本中新设置的“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思想十分巧妙,它用宏观量的测量来估测微观量的数值,有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各种假设、理清实验的设计思路,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下面是笔者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谭黔 《中学物理》2016,(1):23-23
分子非常神奇,是组成我们这个五彩缤纷世界的基本微粒,分子又非常微小,一般不易测量,要测出分子的大小,需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数学方法——累积法;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是中学物理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测量分子大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新增的内容,但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令人对实验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本文将在提出这些疑点的基础上,选择新的实验器材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估测硬脂酸(C17H35COOH)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理论依据.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油酸为何能在水表面铺开,形成单分子薄膜呢?  相似文献   

14.
贺静  熊世江 《物理教师》2008,29(6):27-28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是学生分组实验,它的设计思想十分巧妙,用测量宏观量来估测微观量,不仅可以估测出物质分子大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深化认识。但是,要想让学生独立地在一节课内完成这个实验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教材热学部分第一节就是估测分子大小(几种教材都是如此).这节课重点应是油膜法实验,因为此实验设计思想巧妙;训练学生估测能力;实验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容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宏观现象估测微观分子大小,这问题本身具有挑战性,若学生能做此实验定会回味长久,产生很强的成功心理感受.在新编教学大纲中列入了油膜法实验,在江西、天津、山西三省市新编试用教材中将此实验列为分组实验,为方便教学,特对该实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做油膜法测分子大小实验时,需要向油膜中撒入适量的痱子粉,这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关键.通常是通过肉眼观察痱子粉的厚度来控制撒粉量,但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撒入的粉量过多或过少而导致实验失败.经分析,油膜法实验的实质是以用粉膜法测量出单分子油膜面积为核心,因为油酸分子大小是根据单分子  相似文献   

17.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大小是中学物理实验中的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实验,因为利用宏观量的测量求出微观量的大小,这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是唯一的一个,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对于提高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  相似文献   

18.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和必修加选修 )中新加入的一个学生分组实验 .由于该实验运用间接实验法、示踪实验法和数量级的估测等技巧 ,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有显著成效 .因此 ,教师绝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抓住实验关键点 ,方可较准确的估测分子的大小 .笔者在实验中发现 ,实验过程若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就会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验效果 .第一、配液在配制油酸酒精溶液时 :1酒精必须为无水的分析纯 ,这样配制出来的溶液浓度才可能均匀 .2配制的浓度应尽可能小些 ,通过实验发现合适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郝伟环 《物理教师》2002,23(4):37-37
1 问题的提出高二物理课本第 2 9页写道 :“一种粗略的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是油膜法 .把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 ,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图1是单分子油膜侧面的示意图 .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 ,再测出油膜的面积 ,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测量结果表明 ,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 0 - 10 m .”我在完成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 ,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 0 - 9m ,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给出的不相符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易于理解“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过程,使微观变宏观、抽象变直观、化繁为简,笔者设计制作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模拟演示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