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做完习作后,先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然后师生当场讨论评议。如果这篇习作有比较突出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习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即学生在习作前和整个习作过程中,心中要存在一个倾诉者和交流对象,完后,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读自己的作文,再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读者”听,继而根据“读者”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陈永红 《湖南教育》2003,(17):35-35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的要求中强调,学生应“能留心观察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小学生望“文”生愁,更别说习作快乐了。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求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孩子的作文心理,充分赏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人文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吐露真言,喜学乐学,从而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赏识呢?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与“改”两部分 ,学生进行自改作文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自我修改对学生来说 ,比习作指导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叶圣陶曾说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这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呢 ?我在“十五”课题实践中 ,不断摸索 ,总结出自我修改的“三部曲”。一、在读中 ,寻找病症。这里的读是指学生对别人和自己习作默读和朗读。学生写完一篇文章 ,我让他们自己反复地读 :默读、大声读、摇头晃脑地读……感到自己都读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5.
1.《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作文教学中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提出“乐于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基于这一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表达出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成燕宁 《新课程研究》2009,(12):144-144,148
童年,是无忧无虑,是七彩斑斓的,但作文总能在每个孩子心中弹奏出几个令人苦恼的不和谐音符。怎样让写作文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教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新语文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作文不厌百回读,”我刚说完,就有同学问:“不对吧?应该是作文不厌百回改!”是啊,每篇优秀作文的诞生都要经过多次修改,可是有的同学除了能在字、词、句上加以简单的润色外,就不知道该怎样着手修改文章了。我想说,请大家把自己的习作在自斟自酌的基础上再读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品评,征求大家的意见,好作文就会出现了。有的同学立刻就叫开了:“怎样进行啊?”别急,我有几法可供参考:一、用感多读文章写好后,可以大声地把你的文章读给他人听,如果感到不好意思的话,那就先读给自己听、家人听。特别是初学写作者,更要多读,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  相似文献   

8.
朱红 《教育艺术》2010,(5):79-79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好文章后,自己进行大声地阅读,并且读给别人听,然后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修改。古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经反复修改而用之事。让学生学会修改,是新课标对小学习作教学中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学  相似文献   

9.
(习作内容)向别人介绍自己。教材作了三方面的提示:一是可以先简单地写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二是选取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如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等;三是写完后与同学们交流、评议。(设计理念)1.语文新课标在阶段任务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写道:“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次习作是学生在低年级练习写话的基础上第一次和作文接触。激发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多年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逐步形成了这样评改的“三部曲”:第一步,自读自改每次作文指导课后,学生完成习作草稿。老师强调学生重视朗读自己的习作,把自己的习作朗读几遍,看它是不是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如发现不妥之处,自己修改。修改时着重注意三点:①有无多字漏  相似文献   

11.
怎样充分发挥师生全员在作文评改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几年来,我们在课改实验中,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法,尝试采用“读听评改”的方法来评改学生的习作,效果良好。对习作“读听评改”的具体做法:第一步:确定标准。评改前,老师先按作文训练要求确定“读听评改”习作的标准,一次侧重确定一、二项标准,并向学生公布。师生的读听评改都必须紧紧围绕评改标准进行。第二步:读听习作。老师指定被评学生用普通话洪亮流畅地朗读自己的习作两遍。老师和其他同学则按照评改标准仔细听读习作,并认真记下评改要点。第三…  相似文献   

12.
习作评改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的一个过程。因此 ,习作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 ,多样的。师评师改 ,自评自改 ,互评互改 ,都应随机采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开放的评改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一、强化互评互改1.邀人听读 ,征求修改意见习作完成后 ,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由学生邀请自己信任的同学来听读 ,征求修改意见。也可拿回家中大声地朗读给家长听 ,让家长出谋划策。这样可以集思广益 ,开拓思路 ,提高修改质量。同时可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乐于书面表达,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将"小组合作"机制运用于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快乐作文。"小组合作"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与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促使学生的读、说、写、改巧妙融合,使其写作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评改时 ,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发展的实际 ,体现主体性与实践性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习作的能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自我表现 ,自我完善 ,自我创新 ,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一、“读改”是基础学生在完成作文后 ,教师应提倡学生进行“读改”。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自读自改。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在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利用已形成的语感 ,针对在写作过程中的“过失性语病”,如 :漏字、语句不通…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改精神要求作文教学要不拘形式地写好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文应努力创新,凸显特色,张扬个性,让孩子们快乐地写好每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中年级作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学会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相似文献   

17.
胡海舟 《新教师》2019,(12):23-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应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如何凸显写作主体,让写作成为个性化的活动?如何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写出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的文章?本专辑专家和一线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上述目标昭示: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引领学生喜欢作文,爱上作文,乐于写作,自由表达。为此,笔者以“课标”的理念为支撑,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案例犤创意启源犦2001年10至12月期间,我在北京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12月1日上午,突然接到徐州市教育局电…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习作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心中的痛,教师费力,学生苦恼。教师常常感叹:怎么始终就游不出那个似乎能看到边的迷蒙之海,怎么就始终走不出那个似乎能看到尽头的荒原呢?《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开篇的话”刊载了贾志敏先生的《“叶老教子作文”的启示》,介绍了“叶老教子作文”的做法,其法甚简,道理却深,让人感慨万千。反复读,蓦然醒悟,原来仅仅一个“懂”字,竟然点醒我等梦中之人。感悟之一:习作为了什么———为了别人“懂”。叶老检查子女习作的办法只有一个———听子女读习作,如果他能听懂,就说“懂了”,也算认可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上述目标昭示: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引领学生喜欢作文,爱上作文,乐于写作,自由表达。为此,笔者以“课标”理念为支撑,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案例犤创意源启犦2001年10至12月期间,我在北京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12月1日上午,突然接到徐州市教育局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