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以来,"高铁"便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中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国人振奋和自豪,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随之而兴的高铁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引擎,甚至可以说,高铁将对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转而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如何突破高铁巨头的"专利丛林",使我国高铁顺利出口成为当务之急。作为高速列车心脏的牵引系统,其技术革新是列车提速的关键所在。为使我国高铁企业了解牵引系统的全球专利发展态势及布局,本文以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领域全球专利文献为基础进行多角度分析,并对中国牵引系统领域的专利布局给出建议,我国企业应积极探索在国外进行专利布局的知识产权战略,以提高我国高铁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之时,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速铁路"即将开通运营。它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我国依靠自已的力量自主建设的里程碑式的工程。其最主要的特色表现在工程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工程质量一流、联调联试和运行试验最充分、安全保障可靠、第一次实行两种速度等级混跑和两种票价的运行模式、第一次实行网络售票、社会影响巨大八个方面。单论数字而言,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世界最长高速铁路将北京与上海间的时空距离缩短至5小时,为我国两大"经济引擎"年增加货运能力5000万吨。6000万立方米高标准混凝土——相当于三峡水利工程两倍以上的混凝土浇注量。500万吨钢材——京沪高铁建设工程用钢量相当于120个北京"鸟巢"体育馆的用钢量。3.2万个桥墩,29251孔900吨级箱梁,40万块精确到"毫米级"标准的CRTS Ⅱ型轨枕板,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和京沪高铁建设者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现。京沪高铁实现国内无砟轨道技术的突破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其工程总量居世界第一,技术难艇和复杂性堪称"高铁技术博物馆"。京沪高铁制造中靠自己攻关、一项一项地突破所取得的报告成果有百项之多,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诞生了世界首座六线高速铁路大桥,中国桥梁用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京沪高铁贯穿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打破了省际行政壁垒,不仅实现了北京与上海的高速连接,还将有效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人员就业,促进沿线中小城市借力崛起。京沪高铁运输能力不仅能实现"客货分流",缓解货运压力。同时,还可以将铁路运输与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结合起来,实现"无缝连接"。京沪高铁投用后,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国内外高铁事故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铁脱轨事件盘点●2011年2月10日,韩国KTX高速铁路发生了脱轨事故。釜山出发开往首尔的高铁在首尔近郊发生脱轨事故,三节车厢脱离轨道。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起因源于一颗小螺丝。  相似文献   

5.
, 《发明与创新》2013,(2):50-51
2012年12月26日,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线路京广高铁成功开通,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那么,"贴地飞行"的高铁动车组能跑多快?怎样确保运行安全?出现突发状况该怎么处置?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制造的CRH3系列动车组承担主要运力。据了解,CRH3系列动车组创造并保持着"世界铁路运营列车试验最高速"纪录。新一代CRH380BL高速动车组更是  相似文献   

6.
自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以来,“高铁”便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中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国人振奋和自豪,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随之而兴的高铁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引擎,甚至可以说,高铁将对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奇思妙想     
驱鸟剂飞机表面上涂有某种鸟类害怕的香料,它不断释放出的气味,会使机场附近各种鸟类退避三舍,这样就可大大减少飞饥与小鸟相撞的事故。构思:陆纪开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马站乡马站中学二(1)班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一颗名叫"阿波菲斯"的近地小行星,将可能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其威力相当广岛原子弹的十几万倍.如果"阿波菲斯"真的与地球相撞,可彻底摧毁一片相当于我国广西大小的区域;如果是击中海洋,则会产生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海啸.这颗小行星质量是4200万吨,相撞概率为31%,目前正在太空以每秒20公里的高速向我们袭来.  相似文献   

9.
统计数据显示,在该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有效发明专利和在审发明专利数量都占有不小的优势历时四年建成的京沪高铁已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这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中国高铁的这种跨越式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专利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京沪高铁工程更是集中了我国高铁技  相似文献   

10.
迅捷 《金秋科苑》2011,(12):74-75
目前,京沪高铁正在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行试验,6月底将开通运营。京沪高铁所用列车分别为中国南车生产的CRH38OA和中国北车生产的CRH380B。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实力不断增强,全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已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5%。中国从高铁产业的规模到建设速度,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结合这日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项目的签约,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目标正在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I0003-I0004
[导读]12月28日8时19分,随着一列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列车G1202次快速驶离哈尔滨西站,哈尔滨至上海朝发夕至高铁列车正式开行。  相似文献   

13.
<正>在飞机高速飞行期间,即使一只小小的麻雀也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力量。据估算,一只体重为500克的小鸟在飞行过程中与一架时速370千米的飞机相撞,会对飞机产生强达3吨的撞击力。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用稻草人、喷洒驱鸟剂等方法确保机场安全,但至今仍未出现能彻底解决全空域、全时段驱鸟的手段。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发明了  相似文献   

14.
"把飞机翅膀拿掉,就是我们的高铁",这不仅仅说出来高铁的快,也敲响一记"一旦失控,就会车毁人亡"的警钟。史上最快的高铁——中国武广高铁在像疾风一样飞过时,究竟是怎样保障运行安全的呢?  相似文献   

15.
正年赚百亿的京沪高铁,平均卖一张票利润有多少?中国高铁的盈利速度在世界上堪称"标杆"。2008年开通的京津高铁;2010年开通的沪宁、沪杭高铁;2011年开通的京沪、广深高铁;2013年开通的宁杭高铁,均已实现盈利。据财新报道,中铁总确认京沪高铁准备上市,并已选定券商。2017年,京沪高铁净利润已过百亿。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铁接触网所采用的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镁合金接触线,其与日本新干线以及德、法高铁线上采用的接触线相比,性能上更加优越众所周知,接触线是高速列车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环节,也是我国发展高速铁路所面临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和速度。通过接触线向高速列车输送电能并使其得到源源不断的能量,才有可能创造列车"贴地飞行"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管道里"飞车",同学们一定会以为这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其实,这是科学家正在探索的一种超高速列车,是未来的"超级高铁"。据报道,这种"超级高铁"是我国未来轨道交通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并有望在2017年建成"超级高铁"(400千米/小时)试验线。速度遇到了"天花板"轨道列车在运行时受到的阻力,主要包括车轮与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份闪着泪光的事业。"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著名作家蒋巍在他的文章里如是评价中国的高铁事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牛背上的中国到高铁上的中国,最伟大的变化就是:‘速度’。""‘和谐号’诞生的速度和它创造的速度,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确实,从新世纪初起引进吸收高铁技术,到如今高铁已经作为中国的一张"黄金名片"驶上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9.
汪德根  牛玉  陈田  陆林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5,37(3):581-592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使都市圈旅游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都市圈为基本空间结构单元,分析高铁驱动下大尺度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核心-边缘"和"板块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结合京沪高铁线6个都市圈基本特征以及高铁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和空间效应特征,通过节点优化,线状连接和面状拓展等空间优化路径,确定大尺度区域重点旅游发展点、旅游发展轴和旅游地系统,构建不同等级的旅游板块。通过一级核心旅游点和一级旅游地系统的核心扩散作用,将二级旅游板块和三级旅游板块由一、二、三级扩展轴融入一级旅游板块中,最终建构京沪高铁旅游带。高铁"时空压缩"效应使高铁旅游带的各都市圈空间联系增强,应加强都市圈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发挥高铁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促使"旅游高地"不是对"旅游洼地"产生虹吸现象,而是更多发挥"旅游高地"的"溢出效应",带动"旅游洼地"发展,进而实现高铁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曾发起过一项调查,让来自"一带一路"地区20个国家的青年选出"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得票最多的是中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它们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那比娜说:"中国首先让我吃惊的是生活方式,中国人几乎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做任何事。中国方便的交通太让人着迷了,我很想把高铁带回尼泊尔。""中国高铁的建设令人惊叹。""从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