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望子成龙”这句历史久远的话,现下十分流行。特别是如今下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更印。其实何只父母,老师也望“生”成龙。但是,事情青常与愿望相违,望子顾龙而子 却不成龙,甚至成了“虫”的事是屡见不鲜。人们不禁要问,良好的愿望收到的却是不良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9 追本溯源,原因就在于:望子成龙”作为一种心愿是无可非的,但用以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一种教育模式,却是一大误区。  相似文献   

2.
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而决不会“望子成虫”的。不少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一切,只有书本中才能钻出“龙”。为了让孩子多读书。巴不得把他们变成消化书本的机器。对孩子的期望值那么高,用的却往往是培养贵族的教育方法。如此,有的孩子即使本来有“成龙”  相似文献   

3.
“望子成龙”反映了中国人的自身价值观念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希望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社会的有用之材。但是现在,大学生已不再是包含自豪和羡慕的词语,许多家长也不再以考上大学作为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望子成龙”变成了“怕子成龙”,父母不再为子女读书好感到自豪和欣慰,而代之以忧愁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做父母的,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本是好端端的“龙”、“凤”苗子,结果成才无“望”。现列举家教误导四类。揠苗助长提前教育——超负荷施压一些盼望子女成龙成风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承担学习任务,如背唐诗宋词,学英语,弹钢琴等。他们盲目给孩子加压,结果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据《大河  相似文献   

5.
天下父母的骨子里没有一个不是雄心勃勃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彼时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当然也不例外。早在儿子呱呱坠地之前,一个个“佳儿成龙”计划便应“孕”而生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于是,伴随着小生命的诞生,我们的“希望工程”也随之展开了。  相似文献   

6.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为使儿女"成龙",父母们煞费苦心:胎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特长教育……孩子没了玩的时间,没了笑的机会,父母还觉得不够,恨不得孩子明天就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明星大腕……然而,许多父母却忽视了自己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影响与启蒙教育,不自觉地把自己一些负面言行的种子植入了孩子心田中,以至于使教育投资出现了零效益、负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很深。小孩子的妈妈为他的母亲洗脚,母亲慈爱地说:“忙了一天啦,歇会儿吧!”“不累。”这个情节被小孩看在眼里,他转身跑出去,为他的妈妈端来一盆水,喊着:“妈妈,洗脚!”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广告词说穿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心切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有体会和见闻。怎样才能使父母如愿以偿呢?有一位杂文作家汪重友写过《望子成龙与自己成龙》一文,其中一些观点,不乏真知灼见。他说,在孩子的眼里,有三种父母不值得尊敬:第一种是“无知父母”,自己不…  相似文献   

8.
父母若企盼子女成龙成凤,那就必须发掘其子女的天赋领域,如天赋领域一旦被发掘,那么,望子成龙盼女呈凤也就指日可待。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在这里,“生而知之者”,即指有天赋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亿左右,加上孩子的年轻父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群体。我们这代年轻父母为培育优秀儿女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不少人期望值过高、要求过急,以至有的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弄成了“逼子成龙”、“压女成凤”,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天下第一难是做人,做人第一难是教子!”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望子成龙”是当今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但由于某些家长仅有“望子成龙”之心,而无“教子成龙”之方,有时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这方面我是颇有感触的。  相似文献   

11.
①望子成龙。据说,古时有一神童去考秀才,因年龄小,由其父背着送进考场。主考官见他如此年幼,大为惊奇,便想试试他的才学,当即吟出一上联:“儿骑爷做马。”不料此童对答如流:“父愿子成龙”。且不管是否真有此事,这副对联却生动地刻划了古今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普遍心态: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2.
自从影视巨星成龙在电视屏幕上一声呐喊:“望子成龙,小霸王!”“小霸王”学习机便充斥各商场商店,统治了市场。然而,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工具,又何必称王称霸呢?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爸妈和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很多孩子被娇纵惯了,平日里就“霸气十足”,在家在学校都像个小霸王。我们的商品用了过多的带“王”带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语言,随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必然发生变化。这除了大量“时代语”的创造外,利用旧有语言装进新的意义,对这种创造新词语的方法不防称之“语言翻新”。现就常见的“语言翻新”形式作些介绍。一、在原有语言形式基础上作个别字眼的更易而求取全新的意义。这种表现形式较多见的有: ①成语的更易翻新。成语“望子成龙”,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希望他们成为人材。现在却出现“望父成龙”一语,倒翻过来,表达了儿女们对不争气、枉为人父的父亲的希望。“量亲录用”系由成语“量才录用”更  相似文献   

14.
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可孩子将来究竟能不能成龙,却不是父母一厢情愿的事。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以下两个失误 一、目光短浅 急功近利 君不见,在各类少儿辅导班中,凡是能够“出显效”“出浅效”的班总是办得最红火,如电子琴班、美术班、书法班等,为什么?因为它们容易出“成果”。只要进此类班练上一两个月,孩子就能弹出一段简单的曲子,画出一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由于历史积淀的厚重,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望子成龙的观念至今还是大有市场。①但与此同时,更有市场的另一种观念则是“望父成龙”。②望子成龙和“望父成龙”相比较,我以为此二者乃ryXi,③它们都是私有观念的派生物,只不过一个是期盼后人①以②,一个是指望前辈③好回。④并且,在我看来“望父成龙”比起望子成龙来,对社会要更为有害。⑤因为,希望凭后代出人头地为自己带来荣耀固然不很高尚,但在客观上总还会促使人类一代一代地有所长进;而只想靠前辈的功绩勋劳得利获名,则不但十足地没有火急,而…  相似文献   

1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怜天下父母心,身为父母,天下没有哪一个爹娘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在寒窗苦读十余年后,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将来有出息,有个好的未来。常言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三过现象”:即过份宠爱、过多照顾和过高期望。笔者认为,做父母的,与其如此苦苦地“望子成龙”,不如切切实实地教子做人。  相似文献   

18.
某杂志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这三句话确乎是中国式的,他们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的不断重复究竟会收到怎样的教育效果,究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排除“光宗耀祖,满足自己虚荣心”等功利的目的,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成为人中翘楚、时代俊杰.然而,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尽如人意.经常见到有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做不好事而恶狠狠地打骂孩子,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人们把这种心理称之为“恨铁不成钢”.  相似文献   

20.
在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今天,有许多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说真的。我也多少有些“望子成龙”的思想。儿子降生后,不管自已工作有多少忙,总要抽出些时间来对他进行早期教育。先是逗他玩,教他说话,接着什么背唐诗呀,练毛笔字呀,步步进逼,恨不得让他小小年纪就能够深谙诗书琴画。儿子倒也不负我望,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了早慧的苗头。可惜我高兴得太早了,在他结束幼儿园小班生活时,老师向我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欠佳,不爱劳动,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与同伴关系也不好。这无疑给我敲了警钟,平时只注意“望子成龙”,却忽视了如何“教子做人”,这当然是“父之过”。细细想来,与“望子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