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青年名师徐文艳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特性"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片断一】教学"稳定性"1.生活质疑。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生1: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上有三角形。生2:篮球架上有三角形。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素材(媒体出示:篮球架、自行车、电线杆图片),请用手比划三角形。师:你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吗?  相似文献   

2.
纪实不久前,学校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同上一节课(《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观摩活动。连续五节课中,学生们多次类似的质疑,引发了听课老师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深入思考。下面是其中的两则案例。案例1:“老师,我发现有的三角形没有稳定性!”师:同学们想体验一下三角形的稳定性吗?  相似文献   

3.
王泰臣 《四川教育》2007,(10):37-37
【活动再现】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师:如果老师给你一条毛线,你能用它围一个长方形吗?(学生踊跃举手,请生A演示,先将毛线打了个结,试着围了一下,然后望着老师。)师: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了解了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生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你说出了三角形的特性,不错!还有吗?生2: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师:大家知道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吗?生:按照三角形边的特点分的。师:对。如果按三角形中角的大小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生3: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断:师:大家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师: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验证?再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6.
一、引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你们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生1:我了解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生2:三角形中有线段. 生3: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有直角、有锐角.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沟通联系,认识组合图形1.复习基本图形。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这些图形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2.认识组合图形。师:(出示长方形卡纸)这张长方形纸就是一个基本图形,对吧?如果剪下一个图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生:(生边讲边指)可能是长方形、三角形……师:(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剩下  相似文献   

8.
<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笔者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来说说是如何使"听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学",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片断】1.师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相似文献   

9.
陆菲 《广西教育》2014,(29):91-91
正数学知识应该是学生的亲历体验的积累,是其主动探索的成果。数学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思考,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此,笔者对两次试教"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进行反思。【试教一】师: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特征,你能说说自己的认识吗?生1:三角形有3条边,有3个角。生2:三角形有稳定性。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什么呢?生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不错!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好好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好吗?  相似文献   

10.
<正>因为意识到了数学文化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我们走向了探寻、践行"数学文化润泽生命"的课程建设,以一种更加全面、审慎的姿态,构筑我们的文化课堂。【案例1】我校孟繁荣老师执教的《认识三角形》课堂中,孟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和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给出学生4条长度不同的线段: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师:你打算选哪3条围一围?动手试一试。(正当大家争抢着把自己的选择和围法告诉同伴和老师时,某个角落传来一阵笑声,孟老师循声走过去,原来一个学生选择了4厘米、5厘米、10厘米的  相似文献   

11.
缘起——【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师出示杂乱放在一起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师:你们能统计一下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生:能!(学生用第一册学的“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交流一下,你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结尾设计一】(教师在讲完"三角形内角和"后拿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学生一片沉默。师:在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例举导入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过,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到处都藏着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说我们胸前每天佩带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生:(齐声)三角形。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到三角形?(学生举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再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生:钝角三角形。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继续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生(很快地):锐角三角形。师(缓缓揭去遮盖的纸):这是锐角三角形吗?生(惊奇地):不是,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师: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吗?(学生想像,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可以肯定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而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就无法肯定它是什么三角形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从学过的直角、钝…  相似文献   

15.
【课例】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教学片断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教室里我们找到了一些图形,再到校园里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的发现。(教师带小朋友走向校园的各个角落)(广场上)生:老师,我看到这些小旗都是三角形的。(广场上空悬挂着很多彩色的三角旗。)师:对,你的眼睛真厉害。生:广场上铺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上面有圆形。(其实地砖上有圆形的花纹。)师:你的眼睛真亮。生:五星红旗是长方形的,路灯旁边的画也是长方形的,橱窗里的报纸也是长方形的。师:你看到的长方形真多,让我们继续往前走,…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其内涵是很丰富的:而要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关键在于既要顺着学生思维又要高于学生思维。请先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什么叫三角形?(过片刻,学生们积极地把手举得高高。)师:你们的小手举得这么高,老师知道你们肯定都能回答。噢——对了,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围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俸?(生答:要用3根)。给你三根小棒,你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普遍认为:能!)师:请前后四人为组,任取三根小俸看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很快合作起来,尝试看围三角形。不一会儿,纷纷举高着手——有的小组学生说:能,  相似文献   

17.
一、"疑"出一个新问题——"三角形边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分类"哪个先教在调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82页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片段回放:师:同学们随意拿出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相似文献   

18.
我最近听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现摘取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断如下:片断一:用正方形纸折一折(师根据书上的要求,让学生把正方形纸对折,然后交流汇报)生:我折出了长方形。生:我折出了三角形。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我们还没学习三角形他就已经知道了,有谁和他折的一样?(师四周巡视一下举手的学生后,便展示了课题,并按书上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开始教学)片断二: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师:请同学上讲台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一个学生围了一个形如“”的图形)师:请大家说说这个同学围得怎样。生:老师,他围得太肥(胖)了,不好。师…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一: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请猜一猜,你手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度?生1:180度。生2:360度。生3:180度。师:所有的猜想都要有事实依据。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呢?生4:量,拼。生5:可以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师:在量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时候,需要量几个角的度数?生6:两个角,因为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已经知道是90度,不需要再量。师:大家已经知道了研究的技巧和方法,在操作时请注意以下三点:1.将每次测量的结果写在相应的角上;2.读数要准确;3.测量要仔细。(生独立测量)  相似文献   

20.
一、诱发期待,因需而学 师:我带来一个信封,这信封里装着什么图形呢?请喊出它们的名字. (拿出一个又一个三角形,分别贴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齐声喊出:三角形、三角形……) 师:我这信封里还有好多呢,但如果三角形、三角形同样的名字喊下去,烦不烦? 生:烦! 师:怎么办? 生:给它取名字. 师:为什么要取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