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今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学校都发展、培养了一批的体育考生,有的学校甚至建立体育特招班,训练水平和考试成绩不断提高,考上体育大学的体育考生日益增多,这扩大了学校对社会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还带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但是由于受训练时间、考生的身体素质、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我校体育考生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根据当前高考的形势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解决好这些问题,为学校体育高考取得好成绩就成了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小学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锻炼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从小学体育的特点入手,深入探究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校教育的改革重心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把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即主体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的改革,我们不能仅限于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还要在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提升上下功夫。树立体育教学主体性意识,更新体育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水平,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高考体育生由于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不佳,导致高考体育加试中失败的人数逐年增加,所以对体育考生的考前心理训练有其必要性。分析目前体育高考生的心理素质概况和心理特点,提出有利于培养其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旨在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状态调整,在高考体育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促进体育高考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信心是一种心理作用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成功完成某一项任务抱有的信任程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敢于将心中的想法付诸行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青春活力。但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对于自信心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能充分体现自己,导致体育素质不高和懒惰心理。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探究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发扬 《教师》2020,(12):114-115
传统体育教学仅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未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在体育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要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维出发,注重融入道德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体育教育"回归"应有的育人轨道。文章将综合探究体育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习惯、提升学生道德和健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分析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教学辅助作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单纯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科学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而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更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今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的目标正在逐渐地从培养学生知识水平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今教学中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给教学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初中体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身体素质为主的一门实践性学科,在新的教育情形下,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进行分析和探究,这将对初中体育今后的发展有着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人才,通过对考入高海拔地区(海拔1800米左右)的平原地区的体育考生进行体质分析,对其测试结果进行研究,寻找差距并发现问题,从而为大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更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10.
张子利 《孩子天地》2016,(4):180-181
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先从更新体育课堂教学理念谈起,随后就体育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体育运用能力的发展,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协同效果,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研究主题.加大对职业院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与体育运用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提升学生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来实现.基于此,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就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运用能力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作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本文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教育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小学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能,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质量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以注重整体发展为主,发掘人才潜力,培养体育骨干人才和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学生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加强对体育强国理念的认识,使体育教学由传统的附属地位提升到关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地位,把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最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竞争。作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拟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高效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应该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校体育课程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研究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使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体育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对于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要培养他们的各类体育技能和促进他们身心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并不是很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7.
邹如铜 《时代教育》2015,(5):192+196
现如今,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它影响着学生以后对体育的接受程度,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非常重要,也需要更加完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会为学生带来更加完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强健学生体魄,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欠缺一定创新性思维,无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由于教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欠缺一定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无法发挥其自身价值,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校园中,教师必须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并制定合理的教学形式,有效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推动学生稳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广大小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体育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保证学生体质健康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体育素养不断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此我们对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其它科目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思维表现在记忆显现性思维,而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应该充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