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试论彝族原始宗教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原始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反映出彝族“天人合一”、自然至上、尊重生命、人与自然物之间平等的生态文化观,对于构建彝族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美化彝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保护彝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传承彝族生态保护传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彝族服饰千姿百态,内蕴丰富,其图纹、款式、色彩具有彝族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是彝族古老神秘文化的再现,表现为巫术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蕴含着美好、吉祥的寓意。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较多的一个岭南地区土著民族,有着鲜明舞蹈风格的壮族舞蹈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民族文化。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壮族图腾崇拜较广泛,是凝结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思想的产物。文章通过崇拜自然的现象图腾以及"托物赋形"的动物图腾两方面阐述壮族图腾崇拜对壮族舞蹈形成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太阳鸟图像一般被释为联合图腾,但此说法与当时的史实和相关出土文物有所偏差。红太阳鸟图像大量出现的时期,各部落普遍存在日崇拜和鸟崇拜,日鸟已不具有图腾虚具有的部落标志意义。且崇鸟与崇日现象在同一部落杂糅出现,因此日鸟合并不一定来源于族外,而可能源于部落内部的演变。加上太阳鸟图像与月亮蟾蜍图像时常相继出土,四个“图腾”同时出现更加难以用图腾联合释之。另外,图腾崇拜不等于动物崇拜,不能将“太阳鸟”的思想根源归于图腾崇砰,它是自然崇拜与动物崇拜的产物。“太阳吗”的摹本涵义是太阳,在此基础上衍化出太阳崇拜、祈求升天成仙、子孙繁吕及阴阳和谐等涵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民众的朴素的生态观念。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些神话传说,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岭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尤其是人类起源神话与洪水神话,体现出了各种生态意识,如各民族的自然崇拜,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兄弟姐妹的血缘生态意识;图腾崇拜中的动植物生态保护意识。此外,岭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还有其他的生态保护行为,如伴随着信仰仪式而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从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论图腾崇拜的起源、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靖 《天中学刊》2002,17(4):79-81
图腾崇拜是人类所有民族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最初的崇拜信仰,并由此导致许多特殊的习俗。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某种动物行为和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领带感,崇拜的图腾纷繁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开始变为自然的主人,在自然面前,人并不是绝对的弱小,英雄人物征服自己已成为可能,于是对英雄的崇拜与日俱增,图滕崇拜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大量史料记载夜郎王为竹所生和布依族以竹为姓的典故。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民歌、神话传说都记录了布依族祖先为竹所生及竹生人的说法。布依族将竹作为其所崇拜的图腾,竹的功能得以神化。生和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仪式,布依族在生育仪式中的“搭花桥”、“改都雅”和丧葬仪式中的“龙戈”、“古庄”、“豪洛”都体现了其对竹的图腾崇拜。布依族人民企图以祭祀等图腾仪式来达到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祭祀与巫术活动祈求得到图腾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图腾崇拜作为人类原始宗教的最早形式之一,在《山海经》中有大量的记载,包括日月崇拜、植物崇拜、性别崇拜、动物崇拜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在重新弘扬龙凤文化的今天,研究《山海经》,追本溯源,将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柏小麦地冲彝族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组合体,虎节及虎崇拜是其独特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图腾与自然崇拜、农耕祭祀、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其原始崇拜、风俗习惯、禁忌和宗教信仰,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事实上已造福于一方百姓和子孙后代。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行为遵循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是符合当代生态伦理标准要求的,也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思路,如坚持生态文化的净化原则,建构正确的民族生态伦理观等。  相似文献   

12.
彝族武韵源远流长,实战娱乐相兼,少拳术多器械,重刀术与摔跤,勇猛粗犷。宗教信仰、社会风俗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高寒山地的自然环境、游牧射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是彝族武术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从这里出发,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情怀,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更为可贵的是,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生态伦理实践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然价值理论是环境伦理学的两大理论之一。建立在自然价值观基础上的环境保护是一种新的价值观范式。它有利于拓展人们的环境保护视野,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法的革命,使环境保护事业在道德与法律两个领域中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对新疆干旱区绿洲资源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针对新疆干旱区不同类别的绿洲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生态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加强对干旱区绿洲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充分发挥新疆绿洲资源优势特色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对具有脆弱性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发展新疆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6.
境界与生死     
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生死的意义是与人的精神境界相关的,人的精神境界有高低之分,生死对于不同境界的人的意义也有大小之分。对于在自然境界中的人,生死是没有清楚的意义的;对于在功利境界中的人,生死是“我”的存、灭;对于在道德境界中的人,生是尽伦尽职的所以(所以使人能尽伦尽职),死是尽伦尽职的结束。对于天地境界中的人,生死是顺化。不同境界中的人对于生死的理解和态度是大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人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8.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9.
安成林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45-46,6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体系不断完整,在这一过程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近代在保护生态自然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问题的热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仍彰显着它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以"仁民爱物"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理念,以及"万物有生,万物一体"为基本原则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和谐社会、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渊源和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快生态道德建设步伐、提升生态道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要求,因为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搞好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其基本进路是提高党政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生态道德意识,注重生态道德的实践,完善生态道德建设法律保障,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确立生态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