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交流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大途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十七条原则”中有一条原则是“教师教教师”.这正是对“同伴互助”最浅显、朴素的解释。它包括教师之间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疑难,共同学习,相互帮扶等。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同伴互助是同伴互助员(与受辅对象年龄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经挑选并予以适当培训)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协助其他学生探索自我、适应环境、促进成长的一种心育模式.我校于2007年10月正式成立"心芝筑"心理部,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活动,以五年的实践经验,丰富心育形式,探索"本土化"同伴互助心育模式的实效性,以期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走出心理困境,同时也为其他学校心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最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个体在集体互助的情况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按照组内明确的职责分工进行的一种同伴互助式学习形式。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安定区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模式中,"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也强调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同伴互助,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以学校的发展为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常有同伴互助、个人反思、骨干引领三种基本形式,它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快速通道"。一、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借力器"同伴互助是教师个体间在平等互助的前提下,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通过伙伴间的协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改善教学。2009年,我校确立了以"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为特  相似文献   

6.
王莉 《中学生物学》2013,29(3):22-23
近年来,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何谓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英国的托平教授和美国的尔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在教师(合作者)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同伴示范、教育、监督、互动互评等方式进行的互助合作式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7.
【活动形式】本着"问题牵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以"专家视频课例"为载体,开展"语文学科建模"活动。  相似文献   

8.
同伴互助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升本高校存在教师对同伴互助目标定位认识不足;同伴互助的形式单一;缺乏同伴互助的文化氛围;同伴互助的计划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增强教师对同伴互助的认识,明确同伴互助目标定位;丰富同伴互助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师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强化同伴互助的计划性等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在促进新升本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同伴互助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升本高校存在教师对同伴互助目标定位认识不足;同伴互助的形式单一;缺乏同伴互助的文化氛围;同伴互助的计划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增强教师对同伴互助的认识,明确同伴互助目标定位;丰富同伴互助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师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强化同伴互助的计划性等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在促进新升本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的有力保证。在同伴互助中,案例分析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可以"解读"不同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1.
同伴互助是教师集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本研修形式,集教研、培训于一体,是以自我反思、自我开放为前提,以形成教师之间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合作互助、共同成长为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其实质是教师之间的作为教学研究者的教学交往、对话、互助与合作,是教育智慧的互动互助。  相似文献   

12.
团队协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微"团队研修以组建自主性、互动性、实践性和反思性为特征的"微"团队为基础,以教师日常工作情境中的"微"问题为研究起点,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充分嵌入的伴随式学习为手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小学校本研修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需要老师和班级同学共同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接受同伴互助、互帮互学能带来双赢.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及时奖励,同伴互助,提高学习成绩,是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伴互助教研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国内外同伴互助教研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开展情况,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在校内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同伴互助教研活动,分析总结出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为以后同伴互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同伴互助”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益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组织“同伴互助”这种研修模式时,要注重:学校内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全“同伴互助”的研修制度、培养“同伴互助”研修的引领者、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同伴互助”的内驱力、开展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同伴互助”式研修活动。  相似文献   

16.
"同伴互助"可分为正式指导与非正式指导两种活动形式,其中非正式指导活动又包括同伴观察和专业对话两大类。大学英语的学科特性使得在大学英语教师中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具有可行性,它能够解决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同伴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相同身份的人之间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意义.那么具有相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特征呢?主要是他们之间的年龄、地位、社会阶层相同,彼此之间不存在偏见,愿意相互倾听,能够设身处地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同伴危机"问题的提出 同伴,是指与幼儿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幼儿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为幼儿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王淑华 《成才之路》2013,(17):84-85
互助学习是学生两人结对、几个一组,在教师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共同的学习提问、相互指导、相互检验等来达到获得知识、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国古代就有"伴读""结对子""小先生制"等传统,国外古代同样早有结伴学习、互相辩论等做法,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师资和经费短缺问题,而实行的年长学生教习年幼学生的"导生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同伴互助学习萌芽。当前各国呼唤多样化的有效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或学习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再次催生了同伴互助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项研究发现,教师在培训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有75%的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校本研修特别强凋这种“同伴互助”。但在教育实践中,同伴互助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同伴互助简单化,同伴间的合作停留于形式而缺乏课程意识,忽略专业引领和教师自我反思的作用,等等。对此,为了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校际联合形成片区,改变“互助”的方式,使片区教研方式成为“学校教研——全区教研”的中间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