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文本补白的意义。我喜欢把这一活动当成是演员幕后的再现,它什么时候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都应以努力服务文本为主旨。一、忌枯燥乏味集体备课《她是我的朋友》时,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1):19-20
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先行者,在授课前就要思考"我将教什么""对这个问题我是怎么理解的",也就是先进行文本解读,即课文教学解读。教师进行教学解读时要根植作家心境,体现教学价值,把握教学界点。  相似文献   

3.
郭勇 《新教师》2019,(8):26-27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对话,对话的前提就是要有问题设置,所以教师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一线教师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自问.一、文本有什么可教对任何一篇文本,读者拿到手阅读时,都会有这样不自觉的意识:我从这篇文本的阅读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从中产生了怎样的体验、思考或享受?  相似文献   

4.
潘琴 《小学生》2013,(8):33-33
弗莱雷曾经从"灌输式教学弊病"入手指出,灌输式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一直在努力摆脱这一弊病,高喊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然而新教学理念下的许多"站着"的教学行为却经不起"蹲下来"的检验和推敲。语文是学生的,是为学生的。我想,就文本教学而言,教师应有"我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解读文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预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本",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开始。一、解读:看什么,是什么文本的核心价值是"学生价值"。然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6.
陈明财 《考试周刊》2015,(46):38-3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进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引入对话理论,打破教师"一言堂",赋予学生言语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进步。那么,什么是"对话"呢?哲学家马丁·布伯强调: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之话语",这是平等的"你——我"关系。用之观照现代语文教学,我认为对话指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当社会把矛头指向教育,质问教育"教什么"的时候,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也在思索,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正在教什么。高考指挥棒下的语文文学教学,更多是强调了文本分析的科学性,因有了科学性的条条框框的文本细节点分析,就踩到了考试答题的得分点。但如此,忽略的恰恰是文本的人文情感性体悟。没有感悟体验的语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学生没有情感积累的语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篇篇课文,我们教师到底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对于文本到底该怎么解读等问题常常困扰着语文教师。我校针对阅读中的文本解读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在此,我想结合三个经典文本的教学案例来谈谈经典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在日常的教学教研中,我看到了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有的精彩,有的却令人深思。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把什么教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语文素养,应该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位教师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设计引起了我的思考,感觉教师对教学设计需用心雕琢,才能较好地把握文本,从而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吃透文本,触摸到语文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案例——《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王荣生指出,阅读教学的要诀主要是"教什么"及"怎么教"。"教什么"是"怎么教"的前提。而在阅读教学中"教什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文章尝试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先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在此基础上提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什么是文本指同一文件的不同语言或不同措辞的本子。例如:这个文件有中、英文两个文本。详细解释为"文件的某种本子。亦指某种文件。"广义的文本有教材、教案、讲义、课件等。狭义的文本指教师自制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文件。二、什么是文本教学法郓城县规范化学校——双桥中学文本教学法即:按新课改思想,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用文本来教学的方法。三、文本教学法诞生的思想背景及创新特色(一)文本教学法诞生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如何教"。要知道"教什么",教师必须对文本作自我理解和阐释。教师把自己解读到的独特发现转换为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发现、产生共鸣、理解作品,这是"如何教"的问题。语文教学受到抨击和批判,教学效果不佳,归根到底是由于教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与粗糙处理造成的。一、"教什么"的问题文本解读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定式思维下的解读套化、僵化和浅显化等方面,这是阅读教学常常让人感到索然无味的根源。教师解读文本不是从人性、文化、生活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单纯地追  相似文献   

13.
培训让我懂得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不管是在教育教学的能力上,还是在个人业务水平上,都是一个佼佼者;培训让我懂得"上好数学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在教学当中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培训让我决定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总之正像段钟嵘老师所说的:"培训只是起点,离开才是真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达成。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去了理解,要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在文本阅读中达到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达成。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去了理解,要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在文本阅读中达到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关系到其确立教学目标的合适与否,教学方法的选用合理与否,教学设计实用简洁与否,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怎样解读文本,要关注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笔者觉得要做到"三多三少"。一、多关注言语表达,少纠缠文本内容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中往往专注于文本讲了什么,要么在人文上深挖洞,要么满足于紧张的故事情节,忽视了对文本表达方式,诸如文本语言的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浮浅,必然导致教学的浮浅。只有教师首先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会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才有内涵与深度,文本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但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读"究竟为何而"解"?"解"出什么?"深"向何处?又如何去"解"……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深度思考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什么”其实要比“怎么教”重要得多。确定“教什么”是教学的第一步和前提,这一步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对文本有一个的正确解读,并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据文本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方法,进行多元探寻。  相似文献   

20.
文本教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有效的渠道,在"学讲方式"下,语文教师需要灵活的处理文本教学。文章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的文本为例子,从我可以、我疑惑、我认为、我追寻等四个方面层层深入地探寻文本教学的方式,以期以点带面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