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如果用"性别特点"来形容交响曲的风格,你会发现有一些偏于"女性化",例如舒曼的《第一交响曲(春天)》。如果再加以区别,"女性化交响曲"中还有"大女人"和"小女人"之分。此外,也有一些交响曲特别"Man",就像"猛汉"一般,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李斯特的《交响曲(浮士德)》等。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E小调第五交响  相似文献   

2.
<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引用了古人一句话"死生亦大矣",并发出"岂不痛哉"的慨叹。无巧不成书,备课《兰亭》的同时,我恰好在读《老子》,《老子》中"大"除了有形容词"小大"之"大"的含义,更有"道"的意思,其中是这样阐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有物浑然天成,先于天地存在,它清虚寂静,广阔无边。它超越一切万有之外,悄然自立,不动  相似文献   

3.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中的"梁川",在当代各种出版物中多作"梁州"。但《韦苏州集》的两个宋本以及元、明、清的所在古籍版本均为"梁川",《瀛奎律髓》宋刻本及明清版本亦均为"梁川"。《唐诗三百首》的古籍版本,也是先有"梁川",后有"梁州"。"梁州"最早出现于《唐诗品汇》明刻本中,应为形近之讹。由于"梁川"讹为"梁州",还导致了"江汉"被曲解。  相似文献   

4.
彭华 《中文自修》2011,(9):31-32
不知从何时起,一批被命名为"青春文学"的作品开始风靡校园。乍看一眼各大书城的排行榜,便可以发现,雄踞榜首的多有这些青春文学作品。言情、穿越、玄幻各种题材形式你方唱罢我登场,煞是热闹。其实,青春文学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校园是有其必然性的,那就在于85、90后的学生需要一个精神家园。是啊,相对于《山海经》的晦涩,他们自然会喜欢当今的玄幻小说;相对于《二十四史》的浩繁,他们自然会转向套着古典外壳的穿越小说;相对于《红楼梦》的复杂,他们自然会垂青简单又新潮的校园言情小说;甚至,相对于金庸、梁羽生"新武侠"的"不合时宜",他们会偏爱更"青春"的"新新武侠"(暂且以此名之吧)。  相似文献   

5.
文由心生     
西汉大文豪扬雄曾说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即"文由心生"。"文由心生"是一种境界,正如《春渚纪闻》中苏轼所言:"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乃人生之"快意事"。的确是这样,我手写  相似文献   

6.
《大学》早在千年以前便对国民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画出了自己的框架。《大学》德育之"大",体现在其立意广大、以榜样为先导;《大学》德育之"小",则体现在其德育的推行方式是从每个个体的点滴行为开始;《大学》推行的自动教育模式主要含"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两方面内容,其德育的标尺可以概括为"公平"二字,这两个字在不同时代又当有不同的涵义。《大学》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盛济民《不可忽视这个"小节"》一文,力排众译,把"不羞小节"视为动宾结构中包含动宾结构,译解为"不会因轻视节义的行为感到羞愧",其实是没有根据的. 《史记·鲁仲连列传》之《遗燕将书》中,鲁说:"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他指出管仲有三项过错:"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并进一步分析:"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伸)于诸侯."他抓大弃小终于"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霸)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战国策·齐策六》).鲁在信中总结说:"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而是甘愿"去感忽之怨","弃忿悁之节",以"立终身之名","定累世之功".  相似文献   

8.
正写议论文,不同于政治学科上的答论述题,它在说理时,不能"裸说"。因为这个"理"就犹如"盐"一样,如果"裸吃",只会让人吐舌蹙额;只有溶入菜中去吃,才会百味横生。为此,议论文中的说理,要想少一点"说教气",多一点"语文味",还需找溶"盐"之"菜"下锅。梳理、整合一下《文汇报》《半月谈》《读者》《青年文摘》等读物中的精妙说理段子,可以发掘出提升说理力的如下五件利器。一、人议论文说理中所选用的"人",  相似文献   

9.
复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所谓"复",就是报复;所谓"仇",始于血亲之仇,后逐渐扩大到朋友之仇,国家之仇。在中国文化中,"复仇"被赋予了伦理含义,其内涵逐渐由孝悌推及至忠义。本文主要以"赵氏孤儿"中复仇故事的不断改编为线索,以汉代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当代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为对象,从复仇情节的演变、人物形象的塑造、复仇的社会内涵、复仇的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复仇主题在不同文本中的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歌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有句"雨脚如麻未断绝",专家学者分歧颇大,总的说可分两种:"状雨之形"和"摹雨之声",前者如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诗五首》第209页课下注解: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词源》的解释是"雨脚"即为雨;萧涤非《杜甫诗选注》认为"雨脚如麻"是密集的雨,而不是疏疏落落的雨;后者如程少芝先生的观点:"雨脚如麻"是漏雨滴落在屋内的家具或者是器皿上,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像拨浪鼓那样闹个不停。  相似文献   

11.
汉隶札记     
一、弓大■(获)“弓大■”之药名,见于一九七三年甘肃武威县旱滩坡出土的东汉医犊上,木方88正背两面大字标题"治妇人膏药方"下,一面有"弓大?十分",一面有"弓大?十枚".整理者称:"'弓大?'"不见《神农本草经》,待考".窃以为"弓大?"殆即《神农本草经》之"独活".独活异名甚夥,《神农本草经》称"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吴普说"一名胡王使者",《列仙  相似文献   

12.
"恻怛"一词出自《礼记·问丧》,本用于描述父母之丧的哀伤,《文心雕龙·哀吊》以之形容丧女之悲实为不当;《正纬》篇"丝麻不杂,布帛乃成",化用《礼运》"治其丝麻,以为布帛",可佐证今日通行本《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之讹。  相似文献   

13.
<正>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相和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天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生之道是实现原则。"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  相似文献   

14.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这种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在"时"和"贞"这两个哲学范畴中可见一斑。一方面《周易》大力提倡"与时偕行",投入到生生不已的宇宙大化中去;另一方面《周易》又推崇"利永贞"、"直方大",体现了遗传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周易》关于"时"与"贞"的辩证统一观体现了《周易》既追求变易,又追求不易,既追求圆动,又推崇方正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李承鹏,曾经的知名足球评论员,现在的文坛"新人"、网络意见领袖。顶住压力揭露中国足坛黑幕,引发2010年中国足坛扫黑风暴。出版作品有《甲A十年》《中国足球内幕》《寻人启事》《李可乐抗拆记》等。女有赵薇,男有李承鹏,皆以"大眼"闻名于世。"李大眼",绰号虽不雅致,但李承鹏安然受之。电视剧《武林外传》中有一男角儿叫"李大嘴",电视剧《乡村爱情》中有一女角儿叫"谢  相似文献   

16.
杜莉娜 《文教资料》2012,(34):16-17
秦《诅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声讨楚王熊相,并祈求神灵保佑秦国战胜楚师的刻石文字。石共三块,文字基本相同,分别以所祭神名命名:一曰"巫咸文",一曰"亚驼文",一曰"大沈厥湫文"。《诅楚文》出土日久,研究成果亦丰,然其中尚有未能尽解之问题,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补阙:一、词语校读札记;二、由《诅楚文》看祝祷辞文体概况;三、由《诅楚文》看先秦时代告神之礼。  相似文献   

17.
边华军 《考试周刊》2014,(63):33-33
<正>"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看文章,把握人物心理描写有时比情节更重要,我们会从心理描写中洞悉人物的行动依据;写文章,注意心理描写,我们会让文章贴近生活,会让心思更细腻,会让想象力更丰富。"心事浩茫连广宇",人心之大可通宇宙,心若在梦就在。一、从古典小说说心理2014年的江苏高考试卷,有许多关于心理分析的试题,如短文分析外国小说《安娜之死》,所有题目都离不开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令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有趣、有效。在《麋鹿》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探究"外在之形",生成"灵活复述"的言语智慧;探究"传奇经历",生成"精要概括"的言语智慧;探究"内在之情",生成"感情朗读"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9.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 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也。 --《论语·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当前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最 典型的如"马加爵事件",令人触目 惊心;更为普遍的则表现为师生关系 紧张,如有的教师大呼所谓的"问题 学生"或"后进生"为"猪"、"人 渣",或以体罚为法宝,或以心罚为 利器;而学生则暗称老师"X老  相似文献   

20.
孙樵是唐代散文家,他的文章思想主要体现在《与高锡望书》《与贾希逸书》《与王霖秀才书》《与友人论文书》《寓居对》《骂僮志》等篇中。他的文章思想丰富,主要有:主张文以"明道";重视"史法",强调文质恰当;重视作家之"穷"与创作的联系;强调文章之"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