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城旧事     
很怀念在沙城的那段日子。 沙城是浙江省的一个小镇,我的父母在那儿工作,妹妹也在那里读书。我与他们已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暑假刚到,他们便催我去那儿住一段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3.
一棵杏树     
那棵杏树陪伴了我一家三代人。 爷爷说当年他在那里读书时就有那棵杏树。爷爷出生在一九三七年的三月十六日,他在那里读书时大概是一九四几年的时候,也就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那个年代,那里就有一棵树,一棵不太大的杏树。杏树的下面芳草萋萋,有一片坟。  相似文献   

4.
(17)如何写读书心得首先,我想和小朋友们进行一点心理建议,那就是——不要排斥写读书心得。当然啦,如果老师出了这样的功课,是很容易让人倒胃口。在有机会和老师们交流时,我也曾建议过最好不要规定小朋友们每看完一本书就非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不可,否则当小朋友们刚打开书,就想到后面还有一项功课等在那里,会不会反而坏了读书的兴致呢?不过,一个有责任感的大人,也不能凡事都由着小孩子,就好像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他所表现出来的教养,一定是大人教出来的;也好像从事儿童文学工作的人,固然要顾及孩子们的兴趣,可也不能走火入魔,一味只迎合、讨好小…  相似文献   

5.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常听老师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时候不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工作后,在语文教学中看到有的学生捧到一篇文章,在那里小和尚念经,读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学生捧着一篇文章也能从中积蓄一点“营养”,但是却不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有的学生看到作文就像看到瘟神一样,觉得无从写起,于是就草草地把一篇文章交差了。以上可见“读书”与“下笔”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读书”是积蓄,“下笔”是倾吐,光会积蓄不行,不会倾吐也不行,要既会积蓄也会倾吐,积蓄与倾吐就是要求学生巧妙地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使读与写之间相互沟通、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简单说说我在读写结合方面所获得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这个世界上,有三个地方我们必须要去,一个是极度贫困的地区,去过了,你才知道你有多幸福,因为我们常常是往上看,看到的都是别人如何优越,自己多不如意,很少往下看;第二个要去的地方是监狱,那里的人失去了人最可贵的东西"自由";第三个要去的地方是殡仪馆,在那里你会思考,我将来有一天躺在那里时,别人怎么评论我,我能留下些什么。去思考,我活得像不像自己。读书,怎么读,就是要在读他人的书中,去想自  相似文献   

7.
夕个 《成长》2005,(12):19-19
我今年毕业.是广东商学院第二批奔赴三水校区的一员。出于个人原因.我更喜欢三水校区.当初在三水校区时感觉就像是难民被拉到了乡下.对大学的憧憬也在与学校谋面的一刻化为乌有。不过得承认.那里很适合读书和拍拖。至于生活,更无法和本部相比。购物不方便.也贵.大家因此集体抱怨过这里的偏远和孤寂。  相似文献   

8.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爱书人。细细地审视自己从学生到教师以至到有点名气的语文教师的历程,能够让我心存感动、倍加珍惜、让我与语文难以割舍的就是读书,是书把我带进了语文学习和研究的更高境界。我读书的经历跟现在的同学差不多,只是那时的书少得可怜,后来报考大学时我不假思索地填报了中文专业。在曲阜师大孜孜求学的日子,我读书的梦想在那里得以放飞,我尽情品尝读书的幸福。我如一个饥渴的人,纵情地在书中游览秀美的山川大地,纵横上下几千年瑰丽的历史,享受书的美好,那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信念也更加强烈。清晨,当我在幽静的校园小道上,伴着淡淡的花香读书时,我感到好似在跟一位哲人谈心,昂扬的斗志时刻撞击我的心灵;晚上,在幽幽的书房里,读书入迷时就进入了一种超脱生命的美好享受中;时空变得不再辽阔,百川尽收胸中,觉得生活之  相似文献   

10.
我没有机会进大学读书,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谈读书有点脸红。但幸运的是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便成了我这个“土八路”语文老师的一个特点;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1.
母校     
我从来不知道我童年时就读的小学校的老师一直记着我。我的侄子现在就在那所小学读书,有一次回家乡时,我侄子对我说:我们老师知道你的,她说你是个作家,你是作家吗?我含糊其辞,我侄子又说,我们x老师说。她教过你语的,她教过你吗?我不停地点头称是,心中受到了某种英名的震动。我想象那些目睹我童年成长的小学老师是如何谈论我的.想象那些老师现在的模样。  相似文献   

12.
“爱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有灵性.不读书的孩子一定没有灵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也一直存思考,如何督促、指导我的学生多读书.并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下是我在指导课外阅读时的真实感受,有对课外阅读检查的探索.有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后批阅读后感时的冲动.  相似文献   

13.
陪孩子读书     
喜欢读书应该算是一个好习惯了,可是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呢?这是许多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那怎么办?方法是陪孩子读书。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儿子小时候并没有上过特别好的幼儿园,在幼儿园也没有学过什么拼音汉字,连儿歌都很少学。直到有一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突然给我背了一首儿歌,我很惊讶,这是没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家苍西村,是海口市近郊的一个村子。不仅我爸爸、妈妈、哥哥在那里出生,我也是在那里出生。虽然村子很普通,但它也有一些美丽的风景。苍西村边有一所小学。村里的小孩子们都在那里读书。学校前面是一片小水塘,夏季时静静的水面上点缀着几朵或粉或白色的荷花,煞是好看。如  相似文献   

15.
泥土芬芳     
我每天踏着泥土铺成的路回家,那种土褐色,很难看,很普通。有人说,泥土是芬芳的,我不相信。我去过南京,那里的泥土干燥,嗅不到香味也嗅不到臭味;我去过青岛,那里的泥土湿润,也没什么特殊的气味;  相似文献   

16.
顾南安 《快乐阅读》2014,(11):15-15
<正>在踏上去兰州的火车时,我不经意侧过脸,看见阿亮不舍和祝福的微笑。当然,他极力掩饰着的眼底的忧伤也被我敏感地察觉到了。车子缓缓发动,隔着车窗,我看见阿亮边跑边冲我挥手,及至火车开出好远,他才黯然地停下步子,默默转身离去。我的眼睛酸涩起来,为阿亮不能与我同去。曾经,我们躺在家乡的草坡上,听着不远处轰隆隆驶来的火车,忍不住浮想联翩。我说:"以后我要坐着火车去上海读书,然后在那里定居。"阿亮忍不住笑了:"要换作我,  相似文献   

17.
我酷爱读书,也勤于写作。高中三年,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文章时常被老师作为范文评读,在全校征文比赛中也曾获得过奖励,高三年级时,已经有新闻作品在省级报上发表。由于兴趣与爱好,我最终把自己的憧憬锁定在充满诱惑而又神秘的新闻路上。  相似文献   

18.
沙城旧事     
很怀念在沙城的那段日子。沙城是浙江省的一个小镇,我的父母在那儿工作,妹妹也在那里读书。我与他们已有好几年没有见面  相似文献   

19.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和小鬼成为朋友的。印象太模糊了。但他曾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高一时,我们一起逛街,买我们最喜欢的CD和新款挎包。我们总是一起去那家墙壁上长满爬山虎的小店喝咖啡。那里的老板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脸上长满了胡茬。他总是在店里放一些好听的轻音乐。当然,这并不足以成为我们到这里喝咖啡的主要原因。其实,我喜欢小店左边第二排靠窗的位置。因为坐在那里可以看到那些被风割得支离破碎的梧桐树叶缓缓下坠。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高淳闹过大水后,鼠害严重,鼠多猫增价,猫成了稀罕物。当时我在苏州读书,放假前,父亲特意写信要我回家途经常州时,从奶奶那里带一只猫来。猫在车上叫了一路,到家打开笼,便窜出一团黑。她已经是长成个头的大猫。刚来几天便战果累累,几乎将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