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解读,有人提出深度解读,有人提出广度解读,有人提出细度解读……不管哪种解读,都需要一个度——适度。周益民老师认为这个度是37度,非常形象。人的正常健康体温是37度,高了就是发烧。同理,我们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高了,教学显得深邃但学生觉得茫然;低了,教学顺畅但学生习得肤浅。只有适  相似文献   

2.
正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  相似文献   

3.
"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对策有:①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②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③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解读的"切入点",即文本解读的角度。要想切中肯綮、纲举目张地深入解读文本,通常依据单元教学要求、文本特质和学情,或借助教学凭借确定"切入点",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怎样的课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的解读文本将时教学效率的提高起极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得知,某些教师在教学描写革命领袖文本时常出现"零解读现象",即在不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就进课堂,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毫无收获出课堂.本文就"零解读现象"出现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展开粗略的思考,目的在于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本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内容是关键因素,每个历史时期都需要思想性文本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境界。语文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教学的四个要素之一,解读文本不能"本中无人"或"人中无本",需要"人本融合",教学如果善于发现学生与思想性文本的距离,找到教学的基点,就能够生成恰当的教学对策,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7.
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一方面达不到教学的“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失衡的、顾此失彼的,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能力的失调,甚至是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需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五下第八单元的文本教学,教师要寻找文本中的"笑点",引导学生在"慢读"中感受故事人物的语言智慧;也要寻找教学的最佳路径,打开文本语言的"包袱",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文本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也是师生对话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语言修养、人文素养的孵化器。但当前的文本解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缺乏所谓"裸读"的能力,对教参、权威解释等有过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意识,缺少文本解读的方法,必将难以对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作出正面的示范;二是文本解读受到文本中心论和传统解读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区分文艺学视角的专家解读和课程论视角的教学解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文本的自主解读,不仅是一个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师由阅读—理解—思考—启发的思维全过程的展现。这样的读,感受最真实,最贴近本真阅读状态;这样的解读,也最贴近学生的阅读感受。只有先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才能真正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有效指导启发学生。所以教师先要自己读,根据"读"来设计"教",读的深浅决定了教的深浅。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7)
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沟通、对话的共鸣活动。以"与文本对话"来组织调控教学诸要素,设计教学流程,使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主体功能,这既是方法论,也是教学观。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是必要手段,更是语文阅读教学追求高效之根本。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围绕文本,实现目标;尊重作者,平等对话;披文入情,生成精神;尊重学生,有效引导;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准确解读文本是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出现的浅易解读、错误解读、偏离主旨解读的三大现状,提出教师文本解读时要遵循忠实性、质疑性、创新性三种原则,以作者、学生、教师身份运用四种方法来解读文本:追溯作者际遇,在时代中解读文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语境中解读文本;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在活动中解读文本;提升综合素养,在反思中解读文本。以此提高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切实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上好阅读课的基本保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精力,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没能正确把握文本解读的“度”,没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对一些过度解读文本现象的透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卢萍 《教学随笔》2015,(4):30-32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初中生解读文本能力低下、解读困难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从体察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最近解读文本核心的策略。通过课前、课堂、课后的环环相扣,了解作者创作初衷,体悟作者当时当事的真切情感,获取语文最原初的人文滋养。倡导多从作者背景角度出发,真正尊重文本,尊重学生解读文本,也同时提出了对教师解读文本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教师基本的专业能力。但在语文教育界,文本解读的内涵并未被清晰界定。文本解读的含义应从对教材选文类文本的解读扩展到对学生作文为主的习作类文本解读和对学生课堂回答的言语类文本解读。尤其后二者的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内外文本解读的方法对语文文本解读具有普适作用,但对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还应该有其独特的切入口。教材类文本解读应该从重视初读、抓关键词、重视疑问和文本比较入手;言语类文本的解读应定位学生理解的程度,提出不确定性问题,引发课堂师生互动;习作类文本解读应通过解读学生作品,将其分类筛选,转化为教学资源。在人才观念已经转变的当下,后两个文本解读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教师解读文本常常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导致学生文本解读能力薄弱。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从文本图示、发展顺序、关键信息、人物情感、文本留白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本文主要谈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引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在具体文本的解读中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缺与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但大量课堂实例说明,现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教师在对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