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比喻是一种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因其具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新颖奇特的特点.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钱钟书先生对她更是情有独钟.《围城》中的比喻融聚智慧、饱含哲理、活泼生动、幽默风趣.作者把内心深处的深刻感受、人生体验和对时世的态度不露痕迹地用比喻外化成文学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围城》这部作品历来都脍炙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面的比喻生动形象、巧夺天工,极大地满足了读者们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其《围城》语言幽默风趣,遣比设喻常常出人意外,“解颐趣语能撮和茫无联系之观念,使千里来相会,得成配偶”,读来使人愈觉趣味盎然。纵观《围城》全书,行文中间,议论之处,妙语珠联,富有哲理的比喻府首即拾,层出不穷。这些像珍珠一般的比喻,幽默诙谐,新颖奇特,多姿多彩,耐人回味,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距离"的角度解析了为什么《围城》的比喻新颖奇特、脍炙人口。以大量实例阐明了"距离"和比喻新奇效果的正比关系,分析了产生本体和喻体间"距离"的具体方式。最后,结合钱钟书的比喻思想进行理论探源。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书。其语言风格独具特色,特别是其寓庄于谐的比喻新颖独到,令人过目不忘。归纳起来,《围城》比喻的艺术特色有:一是《围城》中的比喻与全书的风格特征和谐一致,具有幽默诙谐、寓庄于谐的特点;二是《围城》中的比喻联想丰富巧妙,设喻新颖奇特;三是《围城》中的比喻形式多姿多彩,内容富于变化,达到了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童蕾 《现代语文》2007,(5):32-32
引言钱钟书在他的《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刻画作品中人物的形象,这些比喻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因此被誉为"比喻大师",同时,他作品中的超常搭配也体现出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围城》中修饰语与中心语超常搭配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喻”(二) 比喻的价值大小.新颖与否.还与比喻的内容大有关系。所谓比喻的内容,主要是指用什么样的喻体。在这方面,钱先生的比喻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孙犁对比喻辞格情有独钟。《铁木前传》中的比喻大都采撷自日常生活,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比喻或新颖奇特、或活泼生动、或妙趣横生。作者把对人物的感情、对人生的真切体验和对合作化时期的政治态度不露痕迹地外化成文学语言,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孙犁式的比喻"。  相似文献   

8.
论钱钟书的比喻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探讨比喻在钱钟书创作中的地位入手 ,进而论述了钱钟书比喻的喻象追求、比喻风格、比喻成就及比喻手法 ,对钱钟书关于比喻修辞的理论作了解读 ,对钱钟书文学创作中的比喻实践进行了分析 ,展示了钱钟书比喻修辞艺术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的文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那就是比喻和幽默。表面来看,比喻和幽默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钱钟书的比喻幽默却和别人不同。有论者曾经这样评论钱钟书的幽默:“钱先生的拿手好戏就是歪喻连篇。他的歪喻是非抒情的精致的比喻,而且是在联想上不相契合,互相忤格,不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有关修辞学理论 ,分析和论述了钱钟书先生对比喻的新解胜义 ,并以钱先生作品中的大量语句 ,例证了钱钟书先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达到了以“钱”解“钱”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比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修辞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文章试着从比喻喻体选择的独特性、喻材的广泛性、比喻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这些个性化的比喻,特别分析了钱先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格创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比喻的距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比喻中本体、喻体都是不同范畴里典型程度不等的事物,它们的关联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典型程度,所以,本体、喻体在认知范畴上有距离的远近。本体和喻体的距离不仅决定比喻表达成立与否,也决定了比喻的新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把“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以后被一些修辞学家认定为一种辞格,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移觉”。通感与比喻非常相似,是语文教学中容易混淆的两种修辞格。比喻是由本体和喻体构成;通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因此,只从形式上去区别它们是较为困难的,只有研究这两个修辞格各自的特点,搞清楚它们的实质,才能将它们完全区别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通感,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提升他们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14.
本详细统计和分析了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中所使用的500多处比喻,运用语境理论,指出其中有80多个比喻的使用是不恰当的。通过对部分典型比喻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不恰当的具体表现是比喻的俗化、雅化和泛化倾向,阐明了这些比喻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进一步剖析了比喻俗化、雅化和泛化的深层原因;钱钟书先生的类化意识。从而消解了笼罩在《围城》比喻上的神秘面纱,还《围城》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比喻又称打比方,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增强行文的生动性、形象性。这里所谓的"恰当",是说比喻要新颖,不落俗套。当代文学家秦牧曾说过,"美丽的比喻简直就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剂,把它投入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可见,比喻是语言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之一。精巧的比喻,喻体必须要能超越本体,更准确地表达主观感情。  相似文献   

16.
每年数学高考中很多试题具备了一定的新颖性,或是背景新颖,或是题干新颖,或是包装新颖,或是问法新颖等,这些略带有一定创新的试题往往是数学试题中的亮点,如何解决这些带有亮点的试题?这是复习教学中值得教师关注的一个教学点,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例谈这些创新问题,对其进行了归类和小结.  相似文献   

17.
博喻,亦称复喻,比喻的一种。博者,多也,它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说明一个共同本体的比喻形式。它既兼有一般比喻的基本特点,又具有一般比喻所不及的优越性,它凭借多个喻体的优势,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韵致风流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带彩的笔、奇特的想象和精巧的比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摄下了一幅幅小屋的英姿。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这里写了小屋的点缀效果,采用了博喻的手法,把“山”喻成“一望无际的水…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是享有盛誉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却极有品位。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这种语言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出神入化的修辞艺术。钱先生有“比喻大师”的美誉,在他的作品中,比喻艺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它修辞手段如引用、夸张、谐音、讽刺等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其语言风格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9.
姚志忠 《甘肃教育》2011,(22):21-21
比喻是艺术创造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无论是白居易摹写琵琶声音,还是钱钟书刻画世相种种,比喻总是成为他们建构艺术殿堂的匠心所在。惊人的妙喻使读者醉心于作者非凡的创造力,也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提升。但在《琵琶行》《围城》里,比喻形成的意象是零碎的,彼此无涉。而《荷塘月色》中比喻形成的意象,则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是一串闪着光芒的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20.
奇特的比喻     
一般认为比喻中的喻体应该是大众熟知的事物,这样才能把本体描绘得具体、浅显、形象。读过郭沫若的《石榴》觉得也不尽然。比喻的运用当根据内容的需要,服务于文章的主题。郭老在《石榴》中运用比喻确是与众不同,十分奇特: “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郭老抓住事物的颜色和形体,把正在长成中的花骨朵和成熟了的石榴果比喻为“希腊式的安普刺”和我国古代殷、周时的青铜器——金罍。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