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燕玲:黄老师您好!谢谢您接受<档案界>论坛的邀请做客<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农燕玲. 黄世喆:主持人您好!也谢谢<档案界>论坛的盛情邀清,给我一个"被上线"的机会. 农燕玲: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啊.  相似文献   

2.
2005年,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在线>节目播出一周年之际,在电视播出的一次特别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打过热线的听众:您觉得电话这一端的某局的刘局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位听众回答:40多岁,板着脸.而这位刘局长很委屈:我挺随和的,我现在跟您对话的时候是微笑的.  相似文献   

3.
探究影视"档案"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档案界的工作者感叹档案无人问津,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时候,却惊异地发现"档案"一词频繁的出现在影视屏幕上,如江苏卫视的<黑白档案>、陕西电视台的<社会档案>、北京电视台的<非常档案>、安徽电视台的<记者档案>湖南卫视公共频道<折叠的光阴--话说档案>等电视访谈节目,以及<红色档案>、<梅花档案>、<清宫秘档>、、<档案里的故事>、<刑事侦缉档案>等电影、电视剧作品,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数十种之多活跃在电视、电影屏幕上,面对这两种巨大的反差和独特的档案现象,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还是影视界混淆视听,以桃代李,就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翠平:王教授您好!欢迎做客<名家访谈>栏目.现在是学校期末考的阶段,您应该在忙于批改试卷吧,衷心感谢您拨冗接受我们的这次采访. 王茂跃:谢谢!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5.
读了<北京档案>第五期刊登的西阳同志的杂谈<是缺"米"还是缺"巧妇"?>后,很受启发.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档案部门搞不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并非缺‘米',主要是缺‘巧妇'."  相似文献   

6.
赵金:陈老师,您好! 您的事迹在<青年记者>刊出后,很多读者来电说您"很牛",是个"值得学习的好记者"."七一"前夕,您获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页"荣誉称号,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陈中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2005年,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在线>节目播出一周年之际,在电视播出的一次特别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打过热线的听众:您觉得电话这一端的某局的刘局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位听众回答:40多岁,板着脸.  相似文献   

8.
崔海莉:各位网友,大家好!开篇之前,请允许我先讲讲邀请本期嘉宾的一段小插曲,当我以<名家访谈>栏目主持人邀请本期嘉宾时,他回复我: "我不是名家,你访×××吧!"我说:"我们只访教书的."他又回复:"我院名家众多,我真的不能算名家."直到我解释说别人自有别人会去访,他才算是接受了访谈.  相似文献   

9.
阿昆 《北京档案》2006,(4):43-43
开场白:本期有两个亮点:一是从去年11月至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管理台<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邀请档案人员利用档案史料,做了多期回眸首都十个五年计划历程的节目.为此,阿昆特邀该栏目主持人文林、编辑李娜笔谈"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二是叶先生提出了形象而又新颖的"辞海不是小说"的论点,以此区分档案馆与图书馆的不同定位,进而说明档案馆根本没有休闲功能.欢迎大家就此争鸣.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7年12月23日上午,酝酿已久的上海故事广播频率开播仪式隆重举行,其中,由上海市档案局(馆)<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故事广播FM107·2频率联合推出的<档案揭秘>栏目,亦同时开播.上午10:30,上海市档案局(馆)局(馆)长、<档案春秋>编委会主任吴辰(图后左)和<档案春秋>常务副主编姜龙飞(图后右),走进上海广播大厦播控厅,和电台主持人、编辑一起,就<档案揭秘>专栏开播这一话题,进行了互动直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