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北大百年庆典上,江泽民主席把教育创新提到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同一高度。可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伟大目标。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新世纪教育的大目标一定能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中心”是当今教育的新理念,重要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将如何展开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体现新理念和人才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新特征和新理念,该文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讨论了人工智能、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新背景下开展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提出了以创新团队和创新实验室为基础,以竞赛、项目、企业实训等多途径相结合的"理实交融、学科交叉、阶段化、全过程"教...  相似文献   

3.
舒卫征 《考试周刊》2007,(29):15-17
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必须切实做好"三育人"工作,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坚持发展型学生工作理念,强化管理育人功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与不竭动力.本文面向 21世纪职技高师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拓新教育思想,树立超前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等理念以及确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新规格,突出专业的综合性,建立开放和富于弹性的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构建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打造新世纪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教育为目标,贯彻"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协调发展新理念,从营造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验教学环境出发,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依据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并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特点,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定位,以实验教学为主体,兼顾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两大功能,以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以服务社会丰富实验项目来源。并从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为充分发挥中心的辐射与示范作用,服务教学,促进科研,打造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初探特校“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搞好"课改"必须掌握教育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也是时代需要下提出来的,支撑这一系列改革的必定是一些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搞好"课改"就必须了解掌握有关的新观点、新理论,转变观念适应"课改"新形势,进而推动"课改"的健康发展.据一些资料介绍"课改"的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文章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策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赋予新时代农林工程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N大学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教育教学体系陈旧,与科技发展相脱节;教育理念滞后,与行业人才培养诉求不契合;思政教育薄弱,与立德树人任务不匹配.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工程创新人才,N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及模式改革,探索了农林院校工程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聚焦人才培养质量,重构交叉融合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立足农林行业需求,建立融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育思维改革,塑造林业工程教育新理念.面向新农科建设,确立以"知农林、为农林、爱农林"为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N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为国内农林院校寻求工程人才培养的内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重构农林类工程学科及关涉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产-学"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课程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9.
以"新工科"教育改革中"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为指导,围绕"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教学目标,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内容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改进教学模式三个维度入手进行改革实践,着重推出"交叉、融合"教学内容体系、"实验设计、实务实践、科技竞赛"梯度式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与科技的需求更加多元、具体和迫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全人教育"为视角,审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理念,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旨在构建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展开,中学生物学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理念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新目标.而加强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实现新理念和新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加强?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激烈碰撞,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新旧交替,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崭新理念.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作为育人主角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注重角色新构,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动力.金相实验课程作为材料创新培养的主渠道,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新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体系构建助力.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汉沽区的教育工作本着树立新理念,确定新目标,制定新举措施,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以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为目标.确定了“突出一条主线,抓好两支队伍.深化三项改革,实施四大工程”的整体工作思路。全系统上下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使教育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学校建设"树梁计划"的目标引领,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实施《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树梁计划"》,创新并完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建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通过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搭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回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现代教育新理念,对教师职责基本内涵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传道授方启疑"新概括.笔者对"传道"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授方"与引导学生发掘兴趣和潜能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启疑"与启发式教育原则、与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契合进行了申论.  相似文献   

19.
"EEPO"即"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的英文简明表达式.EEPO新课堂是应对EEPO有效教育的新要求来构建的课堂.EEPO新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教育的有效,这与新课程的新理念完全一致,它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高教改革视阈下的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大国,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和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