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专区专署制对专区的设置原则、性质与地位、全称、等级划分、组织、职能等方面均有规定。这一制度对加强省县联络、保证政务的有效推行,对推进地方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增加行政成本;专署、市、县“工作关系不协调”,衍生重重矛盾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专区专署制对专区的设置原则、性质与地位、全称、等级划分、组织、职能等方面均有规定。这一制度对加强省县联络、保证政务的有效推行,对推进地方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增加行政成本;专署、市、县"工作关系不协调",衍生重重矛盾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怀化地区是一九八一年六月三十日经国务院批准由黔阳地区更名的。而黔阳地区是一九五三年设立的,当时叫专区,辖十一个县,一个自治县:黔阳县、怀化县、辰溪县、沅陵县、溆浦县、绥宁县、靖县、会同县、芷江县、晃县、麻阳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一九五六年设新晃侗族自治县。一九五八年七月将绥宁划入邵阳专区。因此现在的怀化地区包括二个市,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丹江县撤治引致地方治理渐趋混乱。随着地方局势缓和与民众呼吁,雷山设治成为新的选择。雷山地区撤县与设治的历史进程表明,政区调整引发地方治理失范,地方治理失范又促进政区进一步调整;地方民众在政区调整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国后期雷山政区调整与社会发展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同时,地区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地区间关系的探讨成为国际政治新的研究领域。地区间主义是促进不同地区内国家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制度或组织,它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面,通过其自身功能,如制衡、认同构建和议程设定等方面,促进了全球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体,在高校实验室中设立研究生专区长负责制是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研究生责任心等通用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实验室管理实际,从实验室研究生专区长负责制建立的意义、建设及管理实践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区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进展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地区间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这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表现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而且在县与县之间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本文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九年义务教育社会背景及普及进展水平进行归类比较研究,对各省份的义务教育发展状  相似文献   

8.
平原省建制始于1949年8月1日,止于1952年11月15日,位于今山东、河南、河北的三省结合部,是中原地区的核心地带。它的设立不仅是其本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区域发展的结果。同时,平原省在成立后,各个专区所辖县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最终趋于稳定,这恰恰反映政区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的社会时代背景,从分税制法律的视角讨论了当代中国政制架构中地方政府行政行为规范性的问题。分析表明,影响当代地方政府行政规范的关键因素有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和法制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指出“分税制”作为一种税法制度的财政策略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政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当代中国有必要基于中国税制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蚌埠专区各县自9月中旬起,先后组织完小校长及城关小学教师,参加了整风学习。目前已有许多县由县委的一位书记亲自掌握,开始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整风学习。肖县、砀山、肥东三个县的全部乡和定远、五河、滁县、濉溪等县的部分乡,已有八千三百九十五名农村  相似文献   

11.
高杭 《教育研究》2021,42(2):123-130
教育行政权责清单是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教背景下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具备教育法治建设与教育治理变革两大方面的制度功能。解决教育行政执法领域执法需求与执法能力之间的突出矛盾对执法活动的跨部门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践中教育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严重制约跨部门协同目标的实现。为了提升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效能,应适度拓展教育行政权力清单的规范性依据层级,充分发挥教育行政权责清单的行政组织法功能,创新教育行政责任清单编制模式,推动教育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在新时代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经济学对现代高等学校制度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用一个长期契约代替一系列短期契约把教师和其他要素组织到科层体制内进行教育服务的生产。科层体制的向上延伸导致官僚成本;而教育服务提供与生产分离导致交易成本。一个具有活力的教育体系需要构建一个让诸多制度安排可以因外部环境不同和总成本节约考虑而相机选择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是民办高校的利益主体共同开展治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办学目标的能力。主体性因素是影响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的主要因素,但不同主体对治理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特征及举办者控制型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利益冲突,使民办高校治理面临着与公办高校不同的难题,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有其特殊性。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在分类管理的框架下创新外部管理制度,通过修订章程推进依法治理,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贡献了大量资金、土地和廉价劳动力,但是其相对所得日益被侵蚀。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不能让农民充分享受"国民待遇"。制度归因的探究结果显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核心制度加剧农民"干多得少"窘境,农业治理结构落后、土地和劳动投入制度约束扭曲以及农民产出分享机制保障力量孱弱阻滞农民收入增长,低效率的制度结构让农民在"温饱陷阱"周围徘徊。"干多得少"的贡献分享机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其危害性溢出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矫正"干多得少"的制度缺失,在核心制度上让农民重新融于经济增长体系中,清除配套制度障碍,才能使农民平等分享中国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制度是英美等发达国家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机构投资者积极主动地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缓解了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在本世纪初,中国证监会也提出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然而,已有制度引进的经验教训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是不同的,有两个重要问题必须予以回答:在西方发达国家制度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机构投资者制度,在中国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机构投资者制度成功的条件和机制是什么?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传导途径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不能直接促进公司业绩,而是通过抑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掏空行为,间接地提升公司业绩。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执行行为在此发挥了中介作用,有效地约束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但是,机构投资者对高管层过度的在职消费和薪酬操纵等代理行为不能发挥治理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加强投资者保护执行力度以及完善机构投资者本身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受到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学校基本制度以及具体制度建构的复杂制度环境影响。从组织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北京3所高校的研究,发现3所高校的基本制度趋同,不同层次的制度对个体行为的指引存在较大差异,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的事项范畴小、频次低、决策控制程度弱。复杂的制度环境、人对制度要素的差异化认知及对制度的能动作用、外部环境对制度刚性的形塑等,都影响着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制度环境的诸多冲突导致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的行为与制度之间呈现“松散耦合”状态。要促进学术委员会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进一步回归高校的学术本位,促进形成共同治理的“共享的观念”,细化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相关制度条款并强化监督,重构具体制度,统整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并完善决策执行的组织体系,发挥领导者等个体对制度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机构是维系组织运转的基本功能构件,大学就是建立在一套独特且相互关联的机构之上的。在校内如何进行合理的机构布局,以适应治理能力提升的需要,就成了大学治理现代化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选取了21位受访人(专家)并对其进行了深度访谈,对获取的文本资料进行了三级编码,就此建构了大学机构布局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大学的机构布局状态受制于高层作用、部门工作、合作关系、人员管理以及资源汲取等五个维度,也影响乃至决定着大学治理能力的高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设置在校内的各个机构,实质上就是场地、编制、职位、经费等要素在某个组织层面的组合及其体现,机构布局则可理解为要素在时间、空间、数量三个向度上不同配置后的呈现。要素的配置程度或效率,不仅直接反映大学的机构运行效能,也代表着大学治理能力的高低。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为新阶段下的大学机构改革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中,“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在历史渊源、内涵界定、权力侧重以及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既呈现理论上的分野,也有着制度上的耦合。实现“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制度耦合,是当代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必然发展,也是立足国情、化繁为简、平复争议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方案。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整体设计上,不但要保持两种模式灵活转化的张力,也要在维护教授权力的基础上避免行政化管理惯性,促进学术的民主与自由。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路径策略上,可以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学术管理组织出发,整合学校教授群体的资源,构筑教授权力的实现平台,建立教授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以增强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制度耦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独立学院制度:问题与转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已经客观存在。独立学院是"制度性寻租"的结果,独立学院制度存在着明显的"营利的伪装",是公立大学制度与私立大学制度折衷、妥协与调和的产物,并没有真正实现制度创新,而是一种制度失范。未来时期,独立学院要想继续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并获得发展,必须进行制度转型,即从非营利性转向营利性,成为中国式的股份制私立营利性大学。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下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开始走向低效率困境,这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瓶颈,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困境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应该调整制度变迁方式,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转变,实现重塑大学治理结构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对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的重要性及作用领域做了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