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卫国战争是对苏联人民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苏联女性以其战斗功勋和劳动功勋彪炳史册。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妇女响应国家号召,在各个兵种部队中服役,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斗。苏联女兵展现了自我牺牲精神,以及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等优良品质,她们是卫国战争胜利的功臣和苏联历史的创造者,她们改写了两性关系历史。  相似文献   

2.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女性积极参加工业生产,在国防工业、轻纺工业、社会主义竞赛中取得了突出贡献。她们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功臣和苏联历史的创造者,她们改写了两性关系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苏美建交初期,苏联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急需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美国当时为尽快销售大量剩余重工业品,也向苏联积极地提供了技术支持。苏联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受政治关系的影响,此时苏联对美国技术的引进一波三折。总体而言,苏联在该期间内对美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促进了苏联在经济和国防建设方面的发展,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问:卫国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军事上节节失利,损失很大,其原因一直是苏俄史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对此问题有何新的看法? 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不少人  相似文献   

6.
波兰于纳粹德国入侵前两天实施动员,被公认为行动迟缓,成为沦亡的重要原由。莫斯科动员晚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间半天,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何在?刚解密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7.
从三十年代初至卫国战争结束,是前苏联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讨论的第三时期.该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和后期阶段.1941年因卫国战争爆发,讨论暂时中断直至战后的1951年.这一时期,苏联社会经济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是商品生产理论讨论的基础.初期阶段.苏联战前十二年内,经济发展迅速,尤其工业方面,到四十年代初,工业总产值增长五倍半,建立起多部门的现代化工业,这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巩固国防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它的工业总产值、技术装备已达到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两次高潮,在战时阶段的创作中,突出了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主题;战后由于某些社会原因,创作陷入低潮;六七十年代重新繁荣时,战争文学已转向对人的价值的探索,关注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尤其是关注普通苏联兵士兵的生命。着重表现战火中生命的可贵,表明苏联卫国战争文学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于1969年创作了卫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热的雪》。小说发表后,苏联文学评论界褒贬不一。有人说,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描写过于“残酷”,“没有新鲜东西”,只是“重复”着过去的作品。但大多数评论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0.
刊中刊     
本期由北京师范大学春秋学社主办 本期顾问 :黄安年 (北师大历史系教授 ) 指导教师 :李晓风 (人大附中高级教师 ) 主  编 :孙靖国 副主编 :何成刚 编  辑 :衡超 王峰 刘杰 陈小云⊙史学简论大清洗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关系●潘 毅笔者以为 ,苏联 30年代的大清洗 ,对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中有着重大影响。列宁逝世以后 ,个人极权色彩和专制特征的斯大政治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大清洗作为斯大林巩固个人极权政治斗争的手段 ,打击和消灭了绝大多数各级享有崇高威望并能对自己的专权构成威胁的老布尔什维克 ,使得政治上…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全面抗战的早期阶段(1937-1941),苏联援华物资为中国军民抵抗日军的疯狂军事进攻、坚持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联接苏联的唯一一条国际陆路交通要道,西北公路在运送苏联援华物资、沟通中苏联系方面,有着其他国际交通运输线所不具备的政治、地理优势。西北公路将大量的苏联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转运到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动脉,其历史价值应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问题形成有三大外部原因:日本对朝鲜实行殖民统治及其在二战结束末期对驻朝日军的重大调整,种下了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祸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半岛上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并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行全面对抗,从而使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分裂最终成为事实;朝鲜战争的爆发及停战协定的签订,则进一步加剧了半岛的分裂状态。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制定侵略苏联的北进战略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督促日本尽快实施北进战略计划,以求东西夹击击败苏联,尽早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但是,由于70%以上的日本侵略军陷于地域辽阔、民气坚劲的中国抗日战场无力自拔,无法集中百万兵力闪击苏联,其北进战略计划最终流产。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大量地牵制和歼灭日本侵略军,迫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战略计划流产,客观上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在外交、战略、物质上作了相当的准备.但当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居然不堪一击,在短短的数月里遭受重大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失利?本文依据具体的史实和资料,从苏联最高决策层对当时政治军事的错误判断、苏军方面落后的军事战略思想、苏军战略部署以及战役指挥上的失误、苏德双方力量对比、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对军队的冲击等五个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欧洲联盟最大外来威胁不复存在。但欧盟却在外来军事威胁降低的同时,开始发展自身独立于美国之外的军事力量。重点从欧盟视角分析欧洲联盟发展独立军事力量的若干原因,希望对欧盟在军事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个解读。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战初期,基于维护其远东安全、避免东西两面被夹击的国家利益的需要,苏联在处理与中共的关系上,一方面从道义和舆论上大力支持中共,另一方面,却拒绝在军事物质上援助中共,而且,片面地要求中共“团结”、“服从”国民党,甚至要求中共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以保持中国抗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将政治失败归咎于新旧制度的脱序与“政党政治”的失败。其错之一,他掩盖了国民党挑动内战的罪恶事实;其错之二,在为其政治失败寻找“理论”根据;其错之三,为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开脱。蒋认为失败的经济原因是“通货恶性膨胀的结果”;行政院擅自动用了中央银行改革币制的基金。而实际上是蒋采取了错误的财经政策,及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蒋认为军事失败的原因,是军队纪纲败坏;官兵对立、军民关系恶劣;没有奉行三民主义;战略的错误;军队的腐败堕落。他没有明战争性质与人心向背及战争政策与错误指导。蒋认为外交失败是苏联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共的扶植及美国对苏俄中共的妥协政策。他背弃国家民族利益的依赖主义外交路线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依据情报局的成立及初期活动,冷战初期苏联政府的阵营对抗战略分为四个方面:从其态势来看,苏联是采取战略防御;从其地域而论,苏联是将欧洲作为战略重点;从其战略任务来讲,苏联是将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从其战略目标来分析,苏联是维护雅尔塔体系,保证其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9.
NSC—68(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是美国策动全球冷战的纲领性文什,是遏制战略的最系统、最完整、最精确的表述。通过对NSC—68内在逻辑机理的解读可制知。NSC—68强调对苏联的遏制必须军事义务先行的原则,促成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而军备竞赛的螺旋化升级造就了冷战过程中,美苏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归根结底,冷战安全困境的生成动力在于“个体对彼此意图的不确定性”基础上,对荪联意图的任意夸大和非理性的极端判断,并以“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威胁预期最大化原则”编织冷战政策。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后,面对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左"的"进攻路线",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所作出的军事决策,都力求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从而能够指导苏区军民夺取对敌斗争的胜利,也呈现出周恩来军事决策的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的特点主要包括:坚持军事决策的实践标准;贯彻军事决策的全程指导原则;确保军事决策机制的有效性;作战决策着眼于贯彻既定的作战方针;紧急时刻果断独立地作出战场决策;等等。深刻认识和把握周恩来军事决策的基本特点,对于全面研究周恩来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深入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